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重庆市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从资源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耗散系统、资源环境保育系统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2002—2013年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3年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不断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该结果为重庆市资源环境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国土空间开发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需求,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承载力评价应由社会经济和人口驱动转变为资源环境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驱动,定义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为一定空间范围内既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又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可开发规模和强度及支撑保障能力。汨罗市的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汨罗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盈余的有10个乡镇,承载力均衡的有4个乡镇,承载力超载的有1个乡镇,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等提供了可能,达到了统筹国土空间合理配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3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确定2个主成分对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的较好方法;(2)人口情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影响潍坊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3)2000-2010年潍坊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本研究评价结果较好,可以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社会经济、生态、水质、水量四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向量模法,对江苏省2004-2015年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5年江苏省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低值。2008-2015年水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态势。2015年评价值为0.342,但仍低于多年平均水平0.351。因此,江苏省必须从提高环保投资,革新技术设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移等方面予以突破,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全面客观评价生态资源承载能力,进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首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现状;其次,在生态功能区层面对迭部县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成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迭部县整体生态承载力得分为0.239,处于“较强”承载力状态,构成整体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弹性力、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得分分别为0.222、0.062和0.063。(2)2016年,迭部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11.76 mm,水源涵养功能处于“高”状态,其中,水源涵养功能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以草地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区域。(3)自然栖息地面积占迭部县总面积的83.67%,其自然栖息质量指数(Natural Habitant Quality Index,NHQI)处于“高”状态。(4)从自然和经济2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迭部县生态环境条件较好,但林草地面积已呈现出逐渐减少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推动迭部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陕西省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取了四个资源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即资源供给、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通过ArcGIS 自然断点分级将承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高承载地区、较高承载地区、中等承载地区、较低承载地区和低承载地区,分析了陕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承载力分布表现为关中高,陕北次之、陕南低的特征;资源供给承载能力关中最高,陕北中等,陕南承载能力最低;环境质量承载能力为渭南、榆林为属高承载力,安康及商洛最低;社会经济承载力陕北高,关中及陕南较低;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宝鸡和咸阳高,铜川低。陕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各区域承载力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其中陕北地区承载力增加最大。陕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与能源利用、耕地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GDP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套适合西藏高原人文社会类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昭寺景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3个承载力分量共27个评价指标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检验一致性,确定权重,建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景区特点,建立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级标准,对大昭寺景区各项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对上该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属于适载阶段,最后提出了改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中的方法对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定量计算,选用基于层析分析法(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大庆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生态环境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各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无明显变化,年度变化幅度在-0.12~0.18之间,生态环境状况较为稳定。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大庆市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状态,水资源是影响评价区域生态弹性度的主要因素;大庆市资源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矿产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大气环境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水环境承载力较低;大庆市目前的承载压力度(CCPS)小于1,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生态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的生态经济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完成了以市为单元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可以分为优和良两个级别,分别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7.22%和72.78%;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分为经济较好区、经济中等区、经济较差区3个级别,分别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51%、61.67%、33.82%;根据河南省市域尺度上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状况,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河南省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和预测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双重背景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动态,从耕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出发,运用熵权法对贵阳市1998—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并预测研究区未来1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8—2018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渐上升,从1998年的0.1809上升到2018年的0.8908,年均增长0.0338,由危机状态转变为富裕状态。各子系统对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程度不一,不同时间段内不同子系统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不同,2005年以前主要是以耕地承载力的贡献最大,2005年以后则是以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为主导。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就业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是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直接障碍因子,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口密度是潜在障碍因子。未来10年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持续增加,达到富裕状态。研究可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三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福建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极差正规化综合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评价并分类。研究结果将福建省67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较薄弱、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分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各地级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3):193-198
探究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情况,旨在全面认清各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度现状,为各区域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借鉴,实现河南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对河南省18市2008—2012年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经济与环境内部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用定量方法分析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其中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最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对生态环境胁制作用最大。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空间分异规律显著,大致将其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4种类型,其中以磨合、拮抗类型为主;2008—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耦合度时序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发改委等12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需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资源凸显的主要问题,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pH值6项土壤肥力指标来测度耕地承载力的高低及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①2006-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pH值总体上保持趋良态势;有机质、全氮总体丰富且呈相对稳定态势,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虽呈趋良态势,但总体仍然缺乏;②湖南省耕地承载力水平呈恶化态势的县市区均位于农业较为发达的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相对稳定态势的县市区在“一圈一区两带”均有分布,呈趋良态势的县市区主要位于湘中南丘岗农业带及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带。耕地质量承载力评价作为农业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2000-2008年河北省各市县的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河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社会效益则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河北省耕地利用各效益值的空间差异很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北部唐山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周围。研究成果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耕地利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yearly data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spots, star hotels and travel agencies of Hainan Province, and comparing all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chose Hefindahl index, Location Quotient, nearest neighbor index, spatial connection index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to measure Hainan tourism agglomeration. By applying these methods, total tourism agglomeration,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factors and regional agglomeration differenc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gglomeration increases as time flows, and the eastern part is the most agglomerated, the west takes the second, with the middle ranking the least. The large-scale agglomeration regions are Sanya and Haikou.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inan tourism spatial agglomeration were concluded as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industrial attributes, geographic conditions,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etc.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posed tourism spatial agglomeration modes of Hainan Province at various spatial scales.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研究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各别县。整体来看,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Blind number theory was used to evaluat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 in mining cities of central Liaoning Province, P. R. China to promp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with human activity. The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nvironment systems with numerous uncertainties such as random, fuzzy, and grey ones which may occur simultaneously or partially in a system.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WECCs was established. The indicators were set as blind number and the WECC in mining cities of central Liaoning Province subsequently were calculated.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7 to 2005, the WECCs in the mining cities Anshan and Fushun of central Liaoning Province were below the safe level, but the WECC in Benxi city was rather safe.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system under uncertainty with that under a condition of certainty, the results of the blind number model regarding WECC was reasonable. This model is well adapted for WECC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