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抗晚疫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番茄晚疫病抗性较强的番茄品种‘25-1’和易感染番茄晚疫病的品种‘京乐502’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病原的方法,研究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品种晚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健康叶多酚类和甾醇类含量在2 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黄酮类含量抗病品种‘25-1’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乐502’。(2)接种后,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在2 个品种中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时间‘京乐502’晚于‘25-1’。总甾醇含量与番茄晚疫病抗性密切相关。接种晚疫病病原后,2 个品种中总甾醇含量均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病情的发展,感病品种‘京乐502’的总甾醇含量迅速下降,抗病品种‘25-1’下降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转SNC1基因棉花抗枯萎病防御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SNC1基因的棉花中35和军棉1号和对应的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为材料,接种棉花枯萎病病菌,以分析与主要抗病性有关的5类防御酶系。接菌后,和对照相比,转SNC1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基因中35的PAL、SOD、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中35,并且在接菌第2,4天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CAT酶活性低于非转基因中35,随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转基因军棉1号的PAL、SOD、PPO和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同转基因中35,而POD酶活性变化趋势却相反,低于非转基因军棉1号。通过本试验表明,以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为受体得到的转基因棉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酶活性变化有差异。其中PAL、SOD、PPO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稳定,其酶活性高低可以作为转基因棉花抗病性的生化指标,同时表明SNC1基因的抗病性在陆地棉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氯化钙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氯化钙如何影响番茄冷胁迫过程,得出氯化钙提高番茄幼苗耐冷性机制,进行了冷害指数调查、生理指标测定。使用光照培养箱低温处理耐冷型‘O-33-1’和冷敏感型‘NY2000’,依照氯化钙处理浓度的不同记为CK、T1、T2、T3,对不同处理调查冷害指数,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表明,冷胁迫外源喷施氯化钙时,‘O-33-1’冷害指数、MDA含量、POD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NY2000’冷害指数先下降后上升,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不断升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基本不变,POD则表现得没有规律。不同品种响应氯化钙提高耐冷性表现出差异;低温胁迫下,叶绿素的降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了番茄幼苗耐冷性;耐冷性的提高与外源氯化钙导致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6.
番茄叶霉病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相关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含对叶霉病不同抗性基因的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侵染过程中PAL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性、病原菌生理小种间的相互关系. 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抗病品种的PAL酶活性高峰出现早于感病品种。番茄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接种后36h PAL酶活性变化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另外,还成功地利用PAL酶活性变化速度这一指标对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变异进行了生化鉴定。  相似文献   

7.
以抗寒性不同的3个番茄品种‘耐运2000’、‘京乐502’和‘O-33-1’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低温胁迫时间和不同低温胁迫温度下番茄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鸟氨酸转移酶(8-0AT)活性、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番茄的脯氨酸代谢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冷敏感品种‘耐运2000’的平均脯氨酸含量较低,抗寒性越强的品种的脯氨酸保护阈值越大;番茄幼苗叶片中P5CS和8-0A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脯氨酸积累正相关。在不同低温胁迫温度下,对低温越敏感的品种P5CS和8-0AT活性随温度的变化程度越大;当低温处理1天时,番茄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下降,ProDH活性显著增加;随后ProDH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这与脯氨酸的积累呈负相关。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番茄叶片中ProDH活性在一定低温范围内均出现降低以减少对脯氨酸的降解,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引进番茄品种抗晚疫病苗期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俄罗斯番茄品种A5、A6、A8、A9、A10、7-1、20、富贵(中国)和日本品种耐运2000为试材进行番茄苗期抗晚疫病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研究表明:(1)最适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浓度为1×103孢子囊/ml;(2)同一品种幼苗比离体叶片病情指数普遍偏低;(3)耐运2000 、A10抗病性最强(抗病品种),A9、20、7-1、A5和A8中等(感病品种),富贵和A6最差,属于高感品种。因此耐运2000和A10有希望成为抗晚疫病品种或作为进一步培育抗晚疫病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9.
拮抗BS-20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对拮抗BS-20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在番茄苗上接种番茄灰霉病菌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测定PAL、SOD、POD和PPO的活性变化及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BS-208菌株发酵液处理48h后PAL、POD和PPO活性均升高,其中PAL和POD活性在处理后48h达到最大值,均为0.72,PPO活性在处理后96h达到最大值,为4.5,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增强了番茄抵御病原菌侵入的能力;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接种BS-208菌株后对番茄植株没有伤害。  相似文献   

10.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瓜感染黑星病菌后的生理变化及抗病性的产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抗性不同黄瓜品种接种前后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木质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各品种的POD,PPO,PAL活性、木质素及酚类物质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接种后则与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抗病品种PAL活性峰在接种后24h出现,POD和PPO活性峰在接种后48~72h出现,酶活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则在接种后72~96h出现,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24h,较未接种对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96h,较对照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合成更多的酚类物质,而且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OD、PPO活性变化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疫病病菌侵染后辣椒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痰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痰霉菌侵染后,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4d升幅大且早,抗(耐)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0、PCD和PAL活性高,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生物诱抗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及对诱导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 Resistance Inducer ,BRI)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抗性相关诱导酶的影响,进行了盆栽接种和诱导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施用诱抗剂浓度越高和次数越多,防病效果越好。喷施诱抗剂10μg/mL、20μg/mL和100μg/mL 24h后,接种病菌72h后,防病效果分别达59.91%、85.02%和89.43%;每隔24h喷施100μg/mL1次、2次、3次和4次,72h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0.32%、98.23%、98.30%和100.00%。诱抗剂提高了黄瓜叶片中的POD、SOD、PAL和CAT等防御相关酶活性,至第5-7天仍然持很高水平,其中PAL活性至第9天仍达空白对照的4.37倍。  相似文献   

14.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北京 100094; 2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烟台 264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