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不同茎蔓节段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茎蔓节段的栽培效果,以4个甘薯品种1 m长的茎蔓为材料,按30 cm平均分为一(尖)、二(中)、三(近基部)3个苗段,分别测定其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一段苗、二段苗的分枝数高于三段苗,产量也显著高于三段苗。所以,在甘薯生产上应尽量选用近顶端的一段苗、二段苗来进行栽培;提倡分段栽插,第三段苗不宜与第一、二段苗混合栽插,以便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提高甘薯的产量。通过试验为南方地区采用老茎或宿根育苗的甘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邱甜  牛力立  朱江  蔡甫格  王庆伟 《作物杂志》2021,37(2):160-1590
为提高试管苗品质,优化马铃薯脱毒继代培养,以延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选用6-BA(0.5、1.0、1.5mg/L)、水杨酸(0.2、0.4、0.6mg/L)和油菜素内酯(0.01、0.10、1.00mg/L)处理试管苗,以不添加生长调节剂为对照,研究3种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根活力、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及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株高、茎粗、鲜重、平均根长、根条数和叶片数,6-BA、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分别在1.0mg/L、0.4mg/L和1mg/L处理时促进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根活力以及移栽后幼苗成活率和结薯特性均较好,且在水杨酸浓度为0.4mg/L时,试管苗生长最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结薯特性较好,是最适壮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长叶胡颓子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扦插基质、激素处理、插穗粗度和水浸处理等方面研究长叶胡颓子的扦插繁殖方法。统计分析不同处理对胡颓子扦插生根率、平均根数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腐叶土为基质其平均生根率、平均根数和根长最高,分别为77.3%、3.8条和4.1 cm;对于激素处理,ABT7号150 mg/L处理最佳,其生根率、平均根数和根长分别为78.1%、3.9条和3.7 cm;从插穗粗度来看,5~6 mm粗插穗扦插效果较好;而从水浸处理来看,以水浸3~5天为好。得出结论:长叶胡颓子扦插育苗以腐叶土为基质,使用粗度为5~6 mm的一年生枝为插穗,用150 mg/L的ABT7号浸泡4 h为好,用水浸处理促生根,以浸泡3~5天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植物外源激素6-BA和NAA不同配比对甘薯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建立高效的甘薯茎尖离体脱毒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烟薯25’、‘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6个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配制愈伤分化培养基和继代扩繁培养基。探讨茎尖组织愈伤率、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叶片数,同时调查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叶片数量、株高、基部茎粗等的差异,研究组培苗愈伤分化、继代扩繁和移栽后生长的最佳配方。‘烟薯25’和‘普薯32’的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4处理(1.5 mg/L 6-BA+0.2 mg/L NAA)下最高,‘龙薯9号’和‘商薯19’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3处理(1.5 mg/L 6-BA+0.1 mg/L NAA)下最高;‘烟薯25’在B4处理(0.5 mg/L 6-BA+0.4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在B3处理(0.5 mg/L 6-BA+0.2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生长快。在...  相似文献   

5.
双季短蔓红心王甘薯品种该品种由本单位尚春生、赵俊杰,从短蔓品系中选育而成,其特点:特早熟:栽后80天平均产量可达45360kg/hm2,在北纬34°以南同一地块一年可种两季。特短蔓:蔓短而细,平均蔓长75cm,后期落黄后,鲜薯与鲜薯蔓重量比为9:1。...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4种不同的育苗方式,对甘薯育苗苗床的烂薯率、种苗的出苗时间、出苗数和苗粗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盖膜的层数,能有效的提高苗床的温度,降低苗床的烂薯率,促进甘薯种苗早发快发。  相似文献   

7.
苏渝 30 3(渝苏 30 3)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于 1991年从宁 B5 8- 5×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优良淀粉加工及饲用甘薯新品种。 1997年以来分别通过了四川省、重庆市、江苏省和江西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主要特征特性 顶叶绿边缘带褐色 ,叶片心脏形 ,叶柄绿带紫色 ,蔓绿带紫色 ,长蔓型 ;单株分枝数7~ 8个 ,单株结薯数 3~ 4个 ,薯型下膨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淡黄色 ,结薯整齐 ,商品薯率高。育苗试验表明 ,该品种萌芽性好 ,出苗量较多 ,薯苗粗壮 ,百株苗重为 831g,比徐薯 18高 10 .1% ;栽后发根还苗快…  相似文献   

8.
徐茜  黎华  宗洪霞  但方  王祖民 《作物杂志》2016,32(6):142-591
为优化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的栽培技术,提高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栽培留种供应的种源量,突破留种障碍,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时期对鄂菜薯1号薯苗越冬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9组合为本试验最优薯苗越冬组合,即密度28.5万株/hm 2、茎尖苗栽插、底肥(45%复合肥750kg/hm 2+过磷酸钙450kg/hm 2),栽插期9月下旬,第二年3月至6月中旬薯苗产量可达88 500kg/hm 2以上。  相似文献   

9.
茶树繁殖中短穗扦插育苗是目前茶树繁殖的主要方法,亦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扦插成活率低、生根慢等缺点。本研究将赤玉土和鹿沼土基质应用于茶树扦插育苗中,以前人研究的较好的育苗配方为对照,旨在研究一款适应性强、扦插成活率高的茶苗扦插基质。结果表明,赤玉土:鹿沼土:腐叶土=5:2:3(V/V/V)抽芽时间最早(10天),较其他处理提前5~8天;生根率最强100%,显著高于蛭石:泥炭土=1:2(V/V);生根效果最长(10.76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质配比为赤玉土:鹿沼土:腐叶土=5:2:3(V/V/V)的处理极大限度地促进了茶苗根系总根长、须根数、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茶苗整体表现最为优异,具有生根快、抽芽早、繁育能力强、成活率高、应用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可以用于茶树扦插育苗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甘薯育苗生产与需求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崑  梅丽  王立征  张新 《作物杂志》2016,32(3):17-106
对从北京市密云、大兴、房山、延庆、顺义的16个乡镇随机抽取的116户甘薯种植户的薯苗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再选取密云、大兴、房山、延庆7个乡镇的41户甘薯育苗户进行育苗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北京市甘薯育苗及生产存在甘薯种植面积零散、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优化甘薯品种布局、创新甘薯脱毒技术,推广绿色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打造京郊“籽种农业”,辐射京津冀地区,带动甘薯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大田生长期间很容易被病毒侵染。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薯苗或薯块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甘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据报道,能够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余种,而在我国普遍发生的有3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已成为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hm^2,增产幅度达22.3%-93.6%。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脱毒种薯(苗)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脱毒甘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级别种薯(苗)的增产效果不同,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茎尖苗、原种、生产种,有的称R0代苗、R1代苗……这就给种薯的生产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和统一各级种薯(苗)的名称和质量标准,规范种薯(苗)生产程序,实现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在脱毒甘薯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极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总结出了脱毒甘薯的四级种薯生产程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优质健壮草莓种苗,提高定植成活率和减少定植时的缓苗时间,本试验以草莓品种"蒙特瑞"为试验材料,研究大棚槽式基质育苗对草莓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在基质育苗条件下,株高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时间提前了5 d,且结束时间较早,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早;叶面积和叶片数在基质育苗条件下较低,茎粗、根长和根体积较大。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以基质育苗条件下草莓积累较多,比土壤育苗多36.25%,差异达显著水平;根冠比也以基质育苗较大,而有利于提高草莓定植的成活率、减少定植时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曹君迈 《种子》2012,31(5):10-14
以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脱毒基础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温度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和根条数影响,培养14d时,测定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3个不同成熟期基因型品种、3种不同培养温度处理对马铃薯单株平均根鲜重、叶片数、株高影响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其余性状受品种基因型和温度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根条数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其余性状指标未达显著影响;不同培养温度对马铃薯单株平均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茎粗、根长、根条数(p<0.05)农艺性状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1),其余性状指标未达显著影响;3个不同基因型品种所需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3±2)℃,此培养温度时,3个品种基因型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评价甘薯组培苗耐盐性,筛选耐盐甘薯种质。以7份甘薯材料为试材,将其茎段接种于含0、2、4、6、8、10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测定蔓长、发芽率、生根率、根数及盐害指数,并运用SPSS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对甘薯材料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福宁紫4号’和‘福宁紫5号’为敏感型材料,在含2 g/L氯化钠的MS培养基中根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蔓的生长被抑制了90%;‘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12号’‘、福宁薯20号’及‘福宁薯23号’在适宜盐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抗盐害能力。综合各项指标,7个甘薯品种耐盐性强弱依次为‘福宁薯12号’>‘福宁紫3号’>‘福宁紫6号’>‘福宁薯20号’>‘福宁薯23号’>‘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  相似文献   

15.
1.选择健壮薯苗茎粗节密、生长健壮、叶大厚实、顶3叶齐平、无病虫的壮苗,抗旱能力较强,插后成活率高,宜选择这种薯苗栽插。  相似文献   

16.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育苗盘规格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烤烟育苗盘规格的关键参数,达到减工降本增效目的,在四川凉山烟区进行了膜下小苗移栽育苗盘规格优选试验。以常规育苗盘(160孔)为对照(CK),对6种规格育苗盘(改良160、209、286、338、504和595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出苗率与育苗盘深,成苗的根干重、茎叶干重、整株干重和育苗成本与育苗盘的穴面积呈直线回归关系,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3、0.92、0.89、0.92和0.89。成苗的茎高、根干重、茎叶干重、整株干重和育苗成本等指标与育苗盘的穴面积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9、0.96、0.95、0.96、0.94。出苗率、成苗的苗高达标率、茎高达标率、真叶数达标率、壮苗率与盘深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9、-0.42、-0.51、-0.52、-0.49,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综合考虑,育苗盘的穴面积、烟苗密度和深度是选取育苗盘的关键参数。根据结果和回归方程,建议育苗盘深度在4.0~5.0cm之间,穴面积在6~10cm2之间,烟苗密度在120~160株/m2之间。符合该推荐的育苗盘有286和338孔。  相似文献   

17.
脱毒甘薯的扩繁与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脱毒甘薯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4种级别种苗繁殖过程中,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以薯育苗、以苗育苗的扩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推动现有甘蔗栽培模式实现从“甘蔗种茎”向“甘蔗种苗”变革,达到消除农民自留种目的,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以桂糖42号脱毒健康苗第3代种茎为材料,设完整单芽、1/2单芽、1/4单芽育苗、常规种茎种植(对照)4个处理,比较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移栽效果。结果表明,完整单芽处理的株高、苗粗、叶片数、根鲜重、根干重均显著高于1/2单芽和1/4单芽处理;1/2单芽处理的叶片数、根鲜重和根干重显著高于1/4单芽处理,而两者之间的株高和苗粗差异不明显;所有育苗移栽处理的成活率和有效茎数均优于常规种茎种植,产量和蔗糖分也高于常规种茎种植,其中完整单芽处理的产量和蔗糖分分别比常规种茎种植提高了18.13%和1.10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整单芽育苗的农艺性状、原料蔗产量和蔗糖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吴文明 《作物杂志》2007,23(4):78-78
龙薯3号系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中经过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5年在南方薯区试种、示范6.88万hm2,表现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优点。该品种薯形美观,大小均匀,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高,适宜作优质营养型甘薯,还可综合开发利用,现已成为福建省甘薯的主栽品种之一,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特征特性该品种短蔓半直立型,顶叶紫色,叶片心脏形,叶脉绿色,叶柄和蔓绿色,茎蔓粗中等,分枝较多,薯块纺锤形,薯皮鲜红色、光滑,薯肉桔红色。结薯早,较早熟,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7个,薯块大小均匀整齐美观,商品性好。耐贮藏,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