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华茶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互动融通,在世界文明的多元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茶文化融入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强化文化传承及文化输出的关键,是体现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之一。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积极探索基于茶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针对目前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围绕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监督体系、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优化评估机制等方面,摸索了做好图书馆创新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希望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而言,寻找到合适的服务定位,制定完善而全面的服务机制,融入和应用具体的文化元素,就成为这个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活动实现最佳效果的本质所在。以传统茶文化元素为切入视角,从而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机制。本文拟从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创新要求,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过程中传统茶文化的具体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一直以来,茶文化中的茶艺和茶道精神深深的影响人们,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等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相关服务。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的地方,因此,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融入茶文化进行服务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所以,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在图书馆中引入茶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理念,并分析了为人们带来的意义。最后,为了提高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创新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因此茶文化可以赋予茶叶制品很强的市场差异性。茶企在产品的营销推广和市场口碑打造中,需要依托文化单位的文献资源,来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对图书馆给茶企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研究,便能与茶企的营销需求相联系。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路径为:图书馆在人员往来中掌握茶企的营销需求、图书馆基于现有茶文化资源进行信息整理、图书馆依托专业人员来承接茶企外包任务、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逐渐渗透进每一个行业,图书馆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也逐渐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实现对图书信息的快速调取、整理,实现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其次,更是能够实现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方式的改革及创新,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智能化发展,实现对图书检索方式的创新;此外,更是可以实现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高。而茶叶类图书作为一个重要的图书类目,做好对其的服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于数字图书馆视域下的茶叶类图书服务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以下为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当今热带地区(以下简称“热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是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提供依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热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热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内涵与作用,并据此提出了热区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提供的有利平台,如何为用户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其不仅提供了丰富系统化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传递了一种重视文化的精神理念。结合茶道精神理念的具体内涵看,其中所具体倡导的服务意识和文化传递思维,都是当前我们创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重要切入点。本文拟从茶道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应用价值,通过探究茶道精神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融入可能性,从而探究茶道精神时代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64-64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心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制订数据加工标准、规范,建立科技文献数据库,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杭州镜像站是经科技部批准,旨在为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完善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服务系统。镜像站既是国家层面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在浙江省的延伸和拓展,又是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浙江省科技文献服务的保障能力。镜像站设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总体上受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的领导与监督,日常工作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负责。  相似文献   

9.
吴冬 《福建茶叶》2016,(7):213-214
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对茶产业管理是整合了基础设施层获取的海量数据来面向实际的茶产业物联网应用提供跟踪、监测、和控制等信息服务的关键平台。基于对茶产业发展的全面数据的存储、预处理、挖掘与分析,对茶产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性、隐私保护以及可信性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海口实验站近5年在人才优先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应从创新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政策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方式等方面着手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的简介,分析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对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其不仅是进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以及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本文从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评价、创制及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分子育种时代的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工作提供可利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热带地区农业科技基层推广机构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区域性农业科技推广站,并从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推动现代热带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加强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搭建跨系统的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拓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3个方面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专业镇是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今农业专业镇的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服务平台发展的战略选择对农业专业镇发展至关重要。专业镇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呈现出以创新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趋势:加快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发展,在战略上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配合运作,将载体建设与功能培育协同运作,将产学研合作与联盟服务协同运作,将品牌建设与重点扶持紧密结合,形成协同运作体系网。  相似文献   

16.
黄保 《热带作物学报》2010,30(10):66-69
分析广东省徐闻香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香蕉产业信息网络预报系统建设、实施香蕉深加工、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促进香蕉产业升级等对策,以提升香蕉产业的生产效益、市场适应性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调研,结果表明最近五年引起的湖南苎麻产业发展危机的原因是:苎麻加工、纺织业装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不高;外销萎缩,内销不畅。核心是剥麻成本高,污染环境重,产品质量低。为振兴苎麻产业,笔者认为必须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建议采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名优品牌,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才能有力地推动湖南苎麻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近5年来我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献基础上,总结了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从经营主体、服务支撑、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政府政策、品牌建设等方面归纳了目前稻米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生产和育种情况、种业情况的调研,阐述了2019年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品种审定推广情况、种业发展现状.从棉花品种"多乱杂"情况依然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地方堡垒保护主义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监督与规范种子生产加工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了棉花生产中品种的困境;从机采棉种质资源匮乏、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网络信息资源难以快速有效获取的现实情况,阐述了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剖析农业网络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的特殊性,提出了符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及农业信息用户特点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以期对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