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和2013两年度采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对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监测结果表明,小麦冠层内、外白粉菌分生孢子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冠层内的白粉菌分生孢子浓度明显高于冠层外;田间空气中分生孢子的浓度逐渐升高,到小麦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度田间空气中白粉菌分生孢子浓度均符合ARIMA(1,1,0)模型且与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温度的白粉菌分生孢子浓度预测模型,模型回归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发现,田间白粉病病情与空气中病菌分生孢子和关键气象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空气中分生孢子浓度,以及基于分生孢子浓度和气象因子的田间白粉病病情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分生孢子浓度的预测模型普适性要优于基于分生孢子浓度和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省10个县(市)9a的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小麦白粉病流行结构模型,利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气象因子(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实况值,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当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期预测,经1993~1994年的应用检验,预测结果与各监测县及全省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e.f.sp.triticiem Marchal)是贵州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是有历史性的,对小麦造成减产达10~30%。近年来,在四川、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室内模拟塑料大棚黄瓜白粉病流行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通过人工接种和模拟高温高湿环境的方法研究了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黄瓜白粉病始病期与流行程度的预测模型。始病期预测模型的RMSE值在2以下,流行程度预测模型的RMSE值在6以下,表明模型可对塑料大棚黄瓜白粉病始病期和流行程度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沿海地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感病的小麦减产率一般在5—10%,重者达20%以上。掌握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对于分析其发展过程、及时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田间调查得来的数据,对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数学模拟。一、数据的收集本文的数据来自具有水浇条件的丰产麦田。该麦田一直未喷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小麦白粉病从侵染小麦到小麦收获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小麦白粉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笔者定点地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每次调查100—250个小麦叶片,并计算病情指数。从发现小麦感病至小麦收获,共进行了6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7.
创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小麦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主分量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分析了河南省中原地区1990~2007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及相关气象资料,得出影响其流行的主要分量,最后利用得到的主要分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中原地区2008~2010年小麦白粉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并与未进行主分量分析而建立的全要素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有效地减少小麦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病害严重度和冠层光谱与产量、产量因子及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采用不同用量的药剂控制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于灌浆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冠层进行高光谱测量,并对产量、产量因子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主要是通过降低千粒重导致产量损失,同时病害对小麦品质因子蛋白质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各期病情中以抽穗期病情与产量、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6和-0.7939,扬花期病情则与千粒重相关性最高.灌浆期的光谱参数与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差异植被指数(DVI)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760-850)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因此分别建立了基于DVI和R760-850的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吴县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与越冬区病情基数和小麦生育进程关系密切,并以此两要素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对1986 ~1995 年回测,拟合率达到100 % ,对1996 ~1999 年预测,其结果与实际发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1990~2005年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资料,发现:陇南白龙江流域为小麦白粉病常发重发生区,徽成盆地为小麦白粉病易发区,西汉水流域为小麦白粉病轻发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上年秋苗平均病叶率和病田率、当年早春平均病田率、上年7、10月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当年4月和上年7、8、11月降水量与全市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上年9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和4~8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和9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反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历史拟合率可达93.75%,2006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sensitivity of 113 isolate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sampled from 6 provinces or cities in 2008 to temperature was tested by detached leaf segment method with setting up 5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door.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ean ET50 (which represents the temperature that is required to obtain 50% of the maximum effect) of all isolates tested was 23.02℃. ET50 values of 17.70% isolates were more than 24℃.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ET50 of isolates were 25.22℃ and 19.42℃,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a certain differences for isolates sensitivity to temperature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or cit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when temperature increased during 22-26℃, the latent period of isolates prolonged, and the latent period of different isolates was different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too.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versummering divis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climate to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经过10余年小麦白粉病综合治理系统研究,摸清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初菌源来源及侵染循环规律,建立了准确度达86%以上的预测小麦白粉病发生与流行的预测式,明确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的小种种群构成及毒力频率。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我国9个省(市)的112个小麦白粉菌株对三唑酮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平均EC50为57.25mg/L,平均抗性水平为27.39倍,其中86.61%供试菌株已经产生抗性,抗药性比敏感菌株高出10~40倍的菌株占47.32%,四川、山东、甘肃和贵州等地菌株的抗性高于其他地区。此结果可为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和制定合理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南部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及多基因片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甘肃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变化动态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利用毒性监测及多基因家系法,对采自甘肃省大陇南地区陇南、天水两市的49个小麦白粉菌的单孢子堆分离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毒性监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抗病基因Pm12、Pm16、Pm18、Pm21的毒性频率均低于10%,表明上述抗病基因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中继续使用;近些年定名的抗病基因Pm23、Pm25、Pm30、Pm34、Pm35的毒性频率为35%~95%,并在陇南、天水两市间存在差异,说明这些基因的利用需要慎重;对Pm4b的毒性频率已大幅度上升;在相似系数为0.752时,除11号菌株之外,其余聚为四类。选择AOX、EFA、PKA、PPA、TUB五个基因片段对供试菌株的多基因家系分析表明:基因序列聚为两类,病菌在陇南、天水两市间及各县市间存在传播。甘肃省大陇南地区病菌毒性多态性较高;白粉菌在各地区间存在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独立进化。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的灰色预测与马尔可夫链法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沙湾地区15年(1974-1988年)病情指数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预测GM (1、1)模型。对未来8年病情指数趋势进行研究,并用1986、1987、1988年三年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理想的结果。预测ξ=3%将发生在1988、1990、1991、1992、1996年.ξ=4%将发生在1989、1991、1992、1994、1995年,ξ=5%是将发生在1989、1990、1991年。统统计分析指出、马尔可夫链预测值与灰色预测模型数据是相近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与毒性的关系,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白粉病的长期发生趋势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3年采自云南、四川、河南、北京和陕西五省(市)的小麦白粉菌标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0个单孢子堆分离物,采用小麦离体叶段法进行温度敏感性测定,并利用3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进行毒性测定,且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ET50分布于19.78℃~25.15℃,平均ET50为23.22℃,其中73.34%的供试菌株ET50值介于22℃到24℃之间,小于22℃的菌株占10%,大于24℃的菌株占16.67%。利用Popgen1.32软件对5个省(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 H 值为0.237 0,其中四川群体毒性多样性水平最高,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 值为0.221 2,河南群体最低, H 值为0.197 5。小麦白粉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与毒性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T50与毒性多样性( H 和 I 值)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慢发性抗病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小麦发生白粉病日趋严重。由于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生理小种,品种抗性不能稳定。从我们多年积累品种资源资料中,选择高抗秆、叶锈病的小麦品种27个,经过温室和田间苗期和成株鉴定,分成四类作为试材。沈阳地区小麦白粉病菌株属于 Pm/Pmx,4/1,2,3a,3b,3c,5型。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慢发抗性的品种,具有:(1)普遍率和严重率低和上升速度缓慢;(2)菌落小而少;(3)分生孢子发生少,菌落再生力弱;(4)菌落扩展缓慢;(5)产量上影响不显著。利用严重率指数可以作为选择慢发抗病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RAM Air Sampler for Use with Moving Vehicle to estimate field disease severit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during 2002-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eld disease index and trapped spore number. Therefore, two models relating field disease index to spore number trapped were constructed using data from 2002 and 2005, or 2003 and 2004,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odel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field disease indexe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different years when disease severity is 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