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在柳州市引种种植大果石笔木,观察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大果石笔木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柳州市设点对大果石笔木进行物候期观察、种子繁殖、生长量测定及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结果】在柳州市气候环境条件下,大果石笔木种子繁殖发芽率达84.75%,年高生长达100.0cm以上,年茎粗生长达1.00cm以上;不同地点栽培的大果石笔木物候期基本一致,植株个体生长正常,树形丰满茂盛,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能力,但耐涝能力较弱。【结论】大果石笔木适应柳州市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可作为乡土树种在柳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柳州市引种种植大果石笔木,观察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大果石笔木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柳州市设点对大果石笔木进行物候期观察、种子繁殖、生长量测定及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结果】在柳州市气候环境条件下,大果石笔木种子繁殖发芽率达84.75%,年高生长达100.0 cm以上,年茎粗生长达1.00 cm以上;不同地点栽培的大果石笔木物候期基本一致,植株个体生长正常,树形丰满茂盛,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能力,但耐涝能力较弱。【结论】大果石笔木适应柳州市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可作为乡土树种在柳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评价及其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10 d)分别对6份不同抗寒等级冬油菜摸拟低温和干旱胁迫,分析其形态、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冬油菜品种越冬率相差很大(20.1%-94.7%)。抗寒性强的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表现为幼苗匍匐贴地生长、生长点洼陷低于地表、叶色深绿色、真叶刺毛多。且低温胁迫之后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小;SOD、POD、CAT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调节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变化明显,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膜结构首先遭到破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升高,细胞失水,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幼苗苗长、叶片和根鲜干重降低,直到幼苗萎蔫,且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幅度小,同时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保水能力强、土壤耗水少、萎蔫系数小。通过主成分分析,6份冬油菜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陇油9号>延油2号>天油2号>Vision,而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9号>延油2号>Vision>天油2号。【结论】中国北方寒旱区低温、干旱并存,不同冬油菜品种间抗寒性和抗旱性差异较大,由于产生了交叉适应性,在抵御低温冻害的同时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因此,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的品种一般抗旱性也比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究了干旱胁迫对新疆南疆干旱区园林树种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抗旱性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控制水分胁迫时间,以新疆杨(Populus alb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夏橡(Quercus robur),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黑核桃(Jugiqns nigra)为试验材料,分析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5个树种的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及抗旱性。【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5个树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新疆杨酶活性增加最为显著,文冠果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5个树种的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而呈上升趋势,并且脯氨酸含量呈显著上升。【结论】隶属函数法评价的结果为: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表现依次:文冠果新疆杨=白蜡黑核桃夏橡。  相似文献   

5.
杜鹃红山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叶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抗氧化酶代谢情况,初步探讨了杜鹃红山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适应性。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通过PSⅡ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应对外界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使杜鹃红山茶的PSⅡ受到损害,光合电子传输能力下降,但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研究结果为栽培生产杜鹃红山茶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组织含水量与抗旱性不存在相关性,根系活力与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蒸腾叶面肥对苗木抗旱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用不同含量的叶面肥对核桃(Juglans regia)、山杏(Prunus armeniaca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进行处理,并以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下苗木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运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参试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能有效增强苗木抗旱性的叶面肥种类及其含量。【结果】在降低苗木蒸腾速率和增加叶水势方面,最佳的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0.67~0.83 mL/L,土壤含水率为10%~15%;在增加气孔阻力方面,最优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1.11 mL/L,土壤含水率为5%。【结论】2号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刺槐是3个树种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树种,适合作为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酸枣的抗旱能力差异,为筛选优良的枣树砧木和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持续干旱法对不同产地15种酸枣实施胁迫,通过测试其1年生枝条叶片的生理指标,并换算成抗旱系数,再将抗旱系数换算成隶属函数值,取各指标隶属度平均值作为酸枣抗旱性强弱的综合评定标准。【结果】不同产地的15个酸枣类型中,属于较强抗旱类型的1个占6.7%,中抗性的8个占53.3%,低抗性的5个占33.3%,其中无抗旱能力的只有1个占6.7%;在酸枣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的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和SOD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均可作为植株抗旱性强弱评价或鉴定的指标。【结论】河北易县(HB1)的酸枣具备较强抗旱能力,其次是陕西清涧和米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13个广西春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为广西春旱地区推广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并为利用简单高效的形态指标进行大豆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法,利用叶片萎蔫度、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指标对13个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桂春8号、桂春10号、桂春11号叶片萎蔫度综合评定为Ⅰ级;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桂春1号抗旱系数均大于0.70,其隶属函数均值也高于0.65。【结论】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和桂春1号均为高抗旱型品种,可在广西春旱地区推广种植,并可作为抗旱性品种资源应用于抗旱育种;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特征性状如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果数、分枝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等,利用抗旱系数或隶属函数进行高抗旱型大豆品种选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杜鹃红山茶为杂交亲本,与山茶属9个组别共29个原生物种进行杂交育种,检测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的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与多齿红山茶、南山茶、浙江红山茶、长毛红山茶、滇山茶、大苞山茶、越南抱茎茶、尖萼红山茶、全缘红山茶9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皱果茶、怒江红山茶、厚壳红花瘤果茶、厚叶红山茶4个物种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与崇左金花茶、毛蕊红山茶、毛籽金花茶3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剩余的13个山茶物种杂交不亲和。在山茶属9个组别中,杜鹃红山茶与原始山茶组、红山茶组之间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瘤果茶组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金花茶组的杂交亲和性极差,与糙果茶组、短柱茶组、油茶组、连蕊茶组、长柄茶组等组别则未显现出杂交亲和性。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高于正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