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2.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3.
猪箝闭性疝造成肠管坏死,治疗时必须切除坏死肠管;患阴囊疝的公猪去势时,易造成肠管损伤; 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肠管损伤,均需施行肠管吻合术。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施行猪肠管吻合术19 例,1例失败,18例均成功。现将笔者几年来对猪肠管吻合术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长槐×长杂仔猪一窝12头,9公3母,35日龄时畜主施行小公猪去势术,在小公猪去势后造成4  相似文献   

4.
人们普遍认为,小公猪去势以后性情比较温顺,能够提高日增重,通常在小公猪出生后一周内便将其去势。为了充分发挥哺乳公猪生长潜力,提高其日增重,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其将来屠宰肉的品质,但有学者认为,不去势的公猪生长速度比去势的公猪要快,日增重比去势公猪的要大。本试验于2013年3-12月,对3100头小公猪施行髋结节保定法双切口早期去势术。并对7日龄至25日龄仔猪去势和不去势的哺乳公猪在28日龄断奶时的增重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性激素通过血液和神经系统对猪的生长发育及肉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小公猪,由于育肥时间较长,必须进行去势。关于去势日龄问题,本人通过试验,认为去势的早晚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凉山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情况,试验选择40头(公母各半,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体重20 kg、平均日龄为95日龄的凉山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喂至225日龄,发现,从95~218日龄之间,平均日增重持续上升,218日龄以后迅速下降;95~225日龄间的料肉比逐渐增加,饲料报酬越来越低,全程料肉比为4.18∶1。综合确定在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凉山猪的适宜屠宰日龄为218日龄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公猪适宜去势的最小日龄,选取了30头背景一致小公猪进行了5日龄去势和15日龄去势对比试验,分别从伤口愈合速度、断奶重和断奶净增重3个方面收集了可靠的试验数据。数据显示,5日龄去势伤口3d即可愈合,15日龄去势伤口愈合时间为7d;同时,对于15日龄去势,5日龄去势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体重0.7807kg,断奶...  相似文献   

8.
<正>规模养猪场公猪去势的日龄一般在20日龄左右,而散养猪户则在40日龄(断奶后1周内)前后进行。为探讨不同去势日龄对其创口愈合时间的快慢及生长的影响,获取最佳去势日龄,笔者在当地一家良种猪场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10.
小公猪阉割技法及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洪民 《中国猪业》2009,4(6):56-56
杂种猪性成熟较早,小公猪若不去势,一旦性成熟会乱爬母猪,从而影响其生长。一般杂种小公猪在出生后2周左右阉割为宜。因为日龄小的动物疼痛的阈值比较高(不容易感觉疼痛),并且去势过程中所受应激小,手术伤口小、愈合快,而且由于其正在吃奶,伤口容易愈合,对生长影响较小,增重也快。小公猪的阉割技法及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在含梅山猪50%的公猪中,与公猪膻味有关的日龄、阉割和日粮对粪臭素和雄烯酮在背膘中沉积的影响。在未去势公猪的背膘中,粪臭素和雄烯酮的沉积随着日龄(114、144和174d)的增加而增加。去势能明显降低各个日龄阶段粪臭素和雄烯酮水平,但能明显增加各个日龄阶段细胞色素P4502E1的水平,而细胞色素P4502E1是肝脏中粪臭素代谢所涉及的最初的酶。这些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小公猪早期去势效果观察日本等国早已采取小公猪早期去势法,我国也曾有报道。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公猪早期去势对50日龄断奶增重有无影响。试验随机抽取1990年秋本场的长白和约克夏母猪所产杂交仔公猪107头作为试验猪,另取品种相同、产期与胎次相近、泌乳力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公猪去势通常都在哺乳期进行,时间不一,各有优点,但不同的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会有什么影响,为此在2006年春做了小公猪不同日龄去势的试验,观察其增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小公猪去势通常都在哺乳期中进行,时间不一,各有优点,但不同的去势日龄对仔猪增重会有什么影响,为此在1985年春做了小公猪不同日龄去势的试验,观察其增重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仔公猪超早期去势法已在美、日等国采用,此法操作简便,不用专人保定,谁都能手术。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半开放式猪舍条件下,超早去势对哺乳仔猪断奶重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在本场1989年秋季分娩的12窝仔猪中,挑选64头仔公猪按窝对等分成试验猪和对照猪。试验猪生后4—6日龄按现行外科去势法手术,但必须对两侧睾丸囊分别开口取出睾丸,对照猪不去势。试验猪与对照猪  相似文献   

16.
<正>1公猪早期去势优点分析1.1有助于机体的早日恢复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当在公猪7~10 d之间进行去势手术,这主要是由于日龄较小的公猪在去势手术中形成的去势切口较小,能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恢复体质。同时,早期去势阶段的公猪依旧属于哺乳时期,母猪本身的泌乳能力较强,可为小猪提供免疫能力。这样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了后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1.2有助于公猪更早断奶觅食  相似文献   

17.
1公猪去势应在仔猪7~10日龄时进行 公猪去势过早,睾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势过晚不但出血多、伤口不易愈合,而且猪只表现疼痛症状,应激反应剧烈。7~10日龄时,仔猪处于母源抗体的保护之中,此时去势易操作,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出血也少,不易引起刀口感染发炎。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5.5适时去势仔猪出生后3个月内去势对仔猪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较小。仔猪日龄越大或体重越大,去势时越费力,且创口愈合缓慢。一般要求公猪在20日龄、母猪在30~40日龄之前去势。5.6预防接种仔猪应在30日龄前后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预防接种,必要时可进行猪瘟的超前免疫,是否进行其他疾病的预防接种,应视本地区疫情和本场猪群  相似文献   

19.
<正>1公猪去势术去势术,也称阉割术。小公猪的去势,以1~2月龄或体重为5~10 kg时最合适;大公猪则不受年龄限制。去势前,应对猪进行全身检查,有传染病流行时或阴囊及睾丸肿胀时,应暂缓手术。患阴囊疝的猪,去势的同时应行手术治疗。1.1小公猪去势术保定法:术者右手握住猪的右后肢跖部,将猪提起。左手握住猪的右膝褶。向前摆动猪的头部,使猪左侧卧于地。左脚踩住猪颈的环椎翼部,右脚踩住尾根。手术方法:术者用左手腕部向猪腹侧推压其  相似文献   

20.
夏季发酵床模式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 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 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全程记录饲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