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由于常规种植模式不利于玉米生长前期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导致玉米增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本试验从玉米机械化密植便管种植模式入手,对植株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田间机械化作业进行了适应性分析,为玉米机械化密植便管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数据,初步探索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管理增产新模式,具有生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现代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增密种植、全程机械化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以合理密植、精量点播、机械施肥、机械打药、秸秆还田、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为核心,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5年攻关,甘肃省农科院国家"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望使旱作地膜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属于植株比较高大的高产作物,是农作物中重要的品种,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玉米密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此作业模式可以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是实现玉米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种植,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自2013年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作为全国玉米主推技术以来,经垦区多地示范也证明了此模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5年攻关,甘肃省农科院国家"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望使旱作地膜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机械化作业率整体较低,农民一直期盼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问世。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玉米发展,在论述该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玉米种植是增产、增收、轮作、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及玉米种植技术成熟和利于机械化作业等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几方面分析了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做好育种工作、抗旱与排涝工作、发展机械化以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东北玉米主产区在20世纪一直以主推稀植晚熟高秆大穗型品种为主,随着玉米育种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育种者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即玉米育种方向改为以调整种植群体大小求增产,要求精量播种、耐密植、抗倒伏、适宜全程机械化、收获时籽粒水分在25%以下,熟期以中早熟类型为主。文章主要阐述玉米育种方向转型的促成因素、局限性及未来几年我国玉米育种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8.
试验示范和现场演示,推广以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技术核心,机械化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等技术相配套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让农民亲眼看到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实现种植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玉米产量,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绿色增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指玉米田间生产各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的一项以机械化为主导的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不但能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发挥良种、水肥等生产要素增产作用,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还将有利于玉米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进而大幅度提高玉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概括了邢台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特点,并对玉米全程机械化进行初步分析,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对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秋粮作物,近年来受市场因素及国家政策影响,我市玉米种植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南阳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大力推广玉米绿色增产技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现结合南阳近年来玉米生产实际提出南阳市夏玉米绿色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我市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选用良种1.1科学选种。选用适合机械化作业、耐密植、抗倒伏、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效益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成本及价格趋势,并提出了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提高玉米单产、推广农业机械化、改善玉米生产条件、规范整顿农资市场、调整种植模式和改进玉米品质等。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铜川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市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耀州区西部山区和中北 部塬区、宜君县西部山区和中部塬区、川道,印台区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塬区,王益区中部丘陵 区,2017 年种植面积52.48 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5.83%,玉米总产量15.72 万吨,占全 市粮食总产的65.17%。因此,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能够有效推进铜川现代农业发展。机械化生 产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节减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充分发挥 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同时对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铜川全市玉米机械化生产总体情况、耕种模式及收获模式等进行分析,指 出了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的 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形态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玉米生产形势上看,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在种植密度较高的地区,更宜种植紧凑型玉米品种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从群体冠层形态结构和光合生理角度,比较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差异,系统阐述了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提高的形态生理学基础,为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生理研究和抗逆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玉米的生产、科研及推广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的先进和科学,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指导中国玉米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中部大平原Iowa和Nebraska玉米的种植、科研和推广等方面的考察与交流,归纳出美国玉米生产情况是:美国玉米耕作与栽培体系更科学,农艺农机结合更紧密,应用综合抗性强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等,同时,全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和提升。从中得出对我国农业及玉米种植的启示是: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切合实际,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开展精准农业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加强转基因技术、节水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黑龙江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培训以提高素质,加强对玉米增产潜力和实际产量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玉米品种更新缓慢,区域化按类种植面积较小,中低产田块居多,玉米深加工业转化滞后;玉米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玉米单产持续不前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些问题,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战略措施:调整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玉米均衡增产,增加科研投入,抓好中低产田的开发;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植资源是提高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克传  姚智华  张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61-6062,6075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该文阐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徽省玉米种植及机械化技术现状。通过对制约我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我省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玉米已成为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各发展阶段的生产特点,并重点从自然 资源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玉米品种与种子质量、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收储流通等方面深入分析了 当前中国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技术服务、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和改善产后储运流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政策建议 ,以及加强玉米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保护性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机械化栽培和病虫草 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模式及配套机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黑龙江省逐步实现大豆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全面推广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模式打基础,文章深入研究了该项技术要点,根据其工艺流程,进行了全程配套机器系统的研究。抓好“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模式”小面积示范工作,使新农艺增产措施加以推广、落实。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玉米粮经饲兼用。近年玉米消费呈刚性增长,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递增。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确保国粮安全、促进农牧业发展、提速粮食加工业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迫在眉睫。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农机农艺互动,社会化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多项技术联动。主要措施:加大收获机械购机补贴力度,深入种植制度改革,创造机械化生产优质条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示范推广,积极培育玉米机械化作业市场,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玉米装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