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性的任务,防沙治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有效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十分重要。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而有效进行植树造林十分必要。在目前的防沙治沙造林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应用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以使植树造林取得理想成果。基于此,阐述了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具体措施及途径,分析主要防沙治沙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尼木县部分乡镇基于防沙治沙的生态改善和林业重点工程出发,对辖区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从生态学和造林学角度对防沙治沙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结合专业、当地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沙治沙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防沙治沙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防治荒漠化工作的时间较早,成果也相对显著。通过对中国防沙治沙60年的治理回顾,明晰中国治沙事业的发展脉络,总结防沙治沙的技术体系和综合治理模式,讲述防沙治沙的"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开出"中国药方"。希望将我国已经取得的防沙治沙成功经验和典范成果推广至其他区域,并供全球其他相似国家和地区借鉴,展望我国防沙治沙方略的全球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沙漠、沙尘暴和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如何根治沙漠、沙尘暴和沙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覆膜防沙治沙方法的研究和提出,成功地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防沙治沙难题。为人类征服自然,征服沙漠树立了信心。介绍了覆膜防沙治沙的技术方式、方法、原理和覆膜栽培技术,供防沙治沙工程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防沙治沙6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60年来我国防沙治沙的发展实际,将我国的防沙治沙分为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3个阶段,分别对不同阶段的有关防沙治沙的环境背景、防沙治沙的开展情况、防沙治沙的成就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对某些社会关注或有争议的问题客观地表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沿海沙化土地现状及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春以来,我国长江以北部门城市屡遭沙尘暴,浮尘的侵害,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福建省部分沿海县(市)历史上曾经有过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建国以来开展了防沙治沙绿化造林的艰辛工作,使福建海滨有了一道能有效地抵御台风,风暴,风沙等自然灾害的绿色长城,使一度危害沙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沙害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连续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根据1999年沙化监测结果,我省治沙状况不容乐观,摆在我们面前的治沙道路曲折而漫长。  相似文献   

7.
王睿  杨国靖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5):174-179,188
[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为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了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评价指标,植被因子在沙漠化治理中较其他因子更为重要,植被恢复状况对库布齐沙漠化治理的影响显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值为53,属于一般状况。当地农户普遍认为防沙治沙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多数农户对沙漠化治理工作认同度较高。[结论]随着生态政策和治理措施的推进,治理效益将呈现良好态势;农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还需加强农户生态环保意识,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三河两滩”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在“三河两滩”生态综合治理中,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荒滩治理区植被成活率达到95%,古河道废弃砂石场治理区植被成活率大于92%,沙地桑成活率大于98%,收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生态景观效果,形成了永定河流域集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康庄地区以风沙治理、富民工程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和南口地区近自然景观生态型防沙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NDVI指数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宏观上认识沙地绿色植被在年、月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1982—2006年共25年的植被指数数据。研究认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生长期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其中7月下旬和整个8月绿色植被生长量达到峰值;1982—2006年的25年间,浑善达克沙地绿色植被覆盖度以每年0.1百分点的速率缓慢增长,其中沙地西部治沙成果显著,但沙地中东部,原本的中、高植被覆盖区,植被的衰退和显著衰退面积竟然高达总面积的27%。同样的防沙治沙工作,为何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东、西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局面,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与沙化土地的扩张更使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土地沙化现状及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展开思考,分析了土地沙化治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是:重视森林;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治沙工程;强制节约水资源,开展径流林业;调整费税,政府投资放粮,携手治沙抗贫。提出了防沙治沙的总体原则、方针、思路和技术对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