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地处福建中西部山区,拥有耕地15.2万亩,人均1.2亩。农村实行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80年的57520吨提高到2000年的90271吨,增长55.6%,在此期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土地经营效益逐年下降,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一、土地经营效益低的表现及其原因 从本县的种植业结构看,主要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体表现在:一是种粮效益低。目前,每百斤稻谷价格比1996年减少40元,扣除物耗后,纯收入仅9.3元。二是烤烟生产效益下降。从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正> 林业生产特点的形成取决于林业生产对象的自然属性和林业本身的经济属性。 一、林业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林业生产的对象是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生态系统,物种种类繁多,生产(或生长)周期千差万别。作为森林资源再生产过程的主体——森林再生产周期,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一般有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不同林种、材种的生产周期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蔬菜品种生产效益和碳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通过对浏阳市4个农场2种生产模式8种蔬菜3年的经济(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和环境(碳排放量、碳足迹)指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生产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和碳足迹分别为无公害生产的18.5%和87.4%;(2)肥料和电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58.76%和16.67%;(3)碳排放量和碳足迹都与N肥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即施用的N肥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多,碳足迹也越大;(4)有机模式下,有机肥用量达到122352 kg·hm-2时,作物产量最大;而无公害模式下,农用化学品投入20103元·hm-2时,叶菜产量最大。因此,要保障蔬菜增产丰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量,其主要出路在于推广有机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N肥和其他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建立节水灌溉体系以节约用电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调查了解了当前上规模蔬菜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选取了两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深入分析了亏损和赢利的原因,了解到当前上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只要管理得当,技术精湛,设施先进,蔬菜生产是可赢利的。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改变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由每年耕种一次,改变为15~20年耕种一次.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又减轻了农民劳作负担,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柑桔生产中的效益问题,在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本收益率、商品利润率等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勇 《农家科技》1997,(2):20-21
<正> 曾经风靡几时被列为农村致富工程、支柱产业的蚕桑生产,竟在1995年完全陷入了困境,茧价大幅度下跌、蚕茧大量压库、丝厂全面亏损、出口严重受阻,导致桑园大面积被毁,形势十分严峻。1995年蚕茧收购价格出人意料,春茧由每公斤16元左右一下子跌落为3~4元,仅为国家定价的1/4,波幅之大令人始料不及。有市场经济意识的蚕农把桑树保了下来,而那些市场经济意识不浓、绕着形势“屁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具有层次性。在单一作物层次、产品结构层次、生产结构层次和产业结构层次上,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和适度集约化获得技术效益,通过适宜的生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通过合理的结构调整获得结构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出路在于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深刻剖析了政策、生产、运营等因素对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为今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眼下,富硒农产品逐渐走上百姓的餐桌.由于硒元素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等作用。故富硒产品大受市场欢迎,诸如富硒大米、富硒大葱、富硒苹果等。自2003年秋冬以来。富硒农产品中又一新贵——富硒蘑菇亮相市场。这无疑给食品市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了解,富硒蘑菇在南方市场,其价格约是普通产品的3倍左右,而且较为抢手。使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沼气在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近年反季节蔬菜的市场价格走势可以看出,种菜的相对效益正在降低。如何提高大棚生产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增收潜力,是越来越多菜农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生态农业角度考虑,有效途径是在大棚内建设一座小型沼气池,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良性生态循环,既可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节约能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又可生产出无公害蔬菜,达到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李南  江涛 《河北农业》2007,(1):26-26
笔者在规模养猪生产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三良一配套"的办法,可有效提高养猪效益,现介绍如下:一、良种1、实行母猪地方化,公猪良种化,商品猪杂交优质化,应饲养二元或三元杂交的商品瘦肉型猪。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及胴体瘦肉率高,肉品适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荆门市近年棉花生产的三个特点。总结了棉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经验,提出了全市棉区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则。  相似文献   

19.
1981—1988年我们对永城、夏邑、虞城、商丘、宁陵、民权、柘城、睢县8个县的139个农户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花五种作物的成本进行了调查核算,对8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亩收入 8年平均每种作物的主副产品的亩经济收入从多到少,依次为(按实际收入计,下同):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二、亩利润 8年平均五种作物的亩生产成本中,以大豆最低,其它依次为:玉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丘陵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丝织品在国内外市场呈上升趋势,我国生丝出口占国际市场的80%.陕北黄土丘陵区以水平槽带状灌木化在25.以上退耕陡坡地植桑,亩产桑叶650kg;用塑料折簇进行大蚕立体片叶育,亩桑养蚕1张,产茧30kg,亩桑年获利200元以上,投产比为1:4.58.陕北有12个县可发展蚕桑生产,每县栽桑12万亩,亦不与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争地,地方获税利960万元,为国家年创汇216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