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对桑绿茶加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传统的绿茶加工技术和现代绿茶加工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桑绿茶的加工技术中。从桑鲜叶材料的选取、鲜叶的摊青、切叶、杀青、揉捻、毛火、整形、提香等工序入手,对桑绿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桑绿茶加工的技术关键指标,即:凉青以桑叶含水率70%左右为宜;桑叶气味应当由强烈青气味转为清香;杀青温度180—200℃,杀青时间3~4分钟,杀青叶含水率45%~50%;揉捻时间10~12分钟,空压6分钟,轻压4—6分钟;毛火采用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130℃左右,毛火3~5分钟,叶温控制在80℃,桑绿茶毛火干度达70%左右;整形锅温掌握在100℃,整形140分钟,分5次整形,每次整形时间为20~25分钟,出锅摊凉3—5分钟;提香温度约100℃,全程约为15分钟。提香后的桑绿茶应及时真空包装,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2.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3.
紧细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林乐全,杜起洪(福建省大田县经作局366100)(福建省三明市经作局365000)紧细型绿茶俗称“小绿”.是相对于毛峰茶(大绿)而言的。从近年市场行情来看,其外形要求条索紧细略曲均齐色绿,内质汤色绿明滋味鲜醇,新茶的烘炒香、栗香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区名优绿茶生产发展很快,市场上名优绿茶种类繁多,但是许多产品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就当前名优绿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井绿茶     
双井绿茶为江西十大传统名茶之一 ,早在北宋时期就名扬海内 ,誉满朝纲 ,有“草茶第一”之称。双井绿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为湘、鄂、赣三省交界处 ,修河自西向东蜿蜓其中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境内山林苍翠 ,土质肥沃 ,雨量充沛 ,气候宜茶 ,全年降雨量 16 0 0~ 180 0mm ,年均气温 16 .5℃ ,年均日照 16 80小时 ,全县 76 538亩茶园 ,大部分分布在依山傍水的园、洲地或缓坡上 ,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为名优茶内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 双井绿茶史考略双井绿茶 ,以产于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 (名庭坚 ,字鲁直 ,又号山谷道人 )的…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是我国茶叶机械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名优绿茶机械普及最快的十年,这一方面得益于茶叶消费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得益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不断进步.目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优绿茶均有相应配套的加工机械,同时加工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以它独特的品种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哪怕是相同的加工工艺,茶叶品种不同做出的乌龙茶香气也有差别。为此笔者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园中选择乌龙茶品种10个,以2个绿茶品种为对照做扁形茶,感官审评外形和内质,打分排队作品质比较。旨在发现做扁形绿茶品质特优的乌龙茶品种,在湖北绿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绿茶利用高温杀青经做形(或揉捻)、干燥等工艺而成,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桑叶经过工艺加工也可以制成绿茶,即桑叶绿茶。  相似文献   

9.
绿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制造技术精湛,向以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品质优异而驰名世界,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垄断着世界绿茶市场。近几年,绿茶出口量增大,国内销售量也不断增加,加上竞争机制的影响,1988年我县有9个红碎茶厂转产绿茶。笔者根据生  相似文献   

10.
周开艳  濮永华 《养猪》2004,(3):49-49
保山市地处云南西部,辖一区四县,82个乡镇,总人口237.55万人,市内居住着彝族、傣族、傈僳族、景颇族等36个少数民族。保山市属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336天,年降水量1463.8~2095.2毫米。养猪业在全市畜牧业中占有  相似文献   

11.
茶叶精制的目的,在于整理形态,去除异物,多取好料,减少制耗,提高精制率。因此,要看茶做茶。茶类不同,加工要求不同,采取的技术措施亦不同;甚至同一种茶类,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譬如,烘青和炒青绿茶的精制加工。烘青绿茶外形弯曲,表面祖糙,相互勾挂,宜先抖后园,把包裹勾挂的茶条分离,使其钻过筛孔,避免混杂在装头内被切茶机叫断。炒青绿茶外形紧结、  相似文献   

12.
茶树新品系红袍11是从大红袍(母本)自然杂交F1代中,通过单株育种法选育而成。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对红袍11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绿茶、白茶的茶类适制性做进一步鉴定。黄旦、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闽北乌龙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红袍11,加工成闽南乌龙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审评结果与闽北乌龙茶一致,红袍11总分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的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品种。福鼎大白茶、大红袍、红袍11制作成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最高的是福鼎大白茶,其次是红袍11,最低为大红袍,加工成白茶的结果与绿茶一致。红袍11加工绿茶和白茶总分低于福鼎大白茶的主要原因是其外形、汤色、叶底方面明显逊色于福鼎大白茶。结果表明,红袍11适合制作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及坦洋工夫红茶,且制茶品质优异,为多茶类兼制品种,适合在乌龙茶区及红茶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绿茶杀青工艺技术探索陈义甫(铜鼓县农业局)绿茶的基本特征是“三绿”,如何实现绿茶“三绿”的品质特征,先人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高温(220℃以上)锅炒干热杀青,即将鲜叶在高热锅中炒杀六分钟左右,在二分钟内必须使叶温达85℃,并维持二:分钟以上,即能控...  相似文献   

14.
绿茶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产品,又是我国茶叶出口的大宗传统产品,抓好绿茶生产,不断提高绿茶质量,顺应市场需要,是今后茶叶生产、经营的方向。为此,笔者对绿茶香气成分及制茶工艺与绿茶香气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绿碎茶的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碎茶是呈颗粒状的绿茶,溶解性好,以绿碎茶加工包装的袋泡茶和花茶更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的茶叶消费者,对绿茶越来越感兴趣。据悉,目前世界茶叶市场上绿茶袋泡茶消费量年增率达25%左右,占各类茶叶消费量增长率之首。当前世界茶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些红茶生产国都进行了茶类产品结构的调整。他们的主要调整方针是,巩固红碎茶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为世人所瞩目。三江源区海拔3 335~6 564 m,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  相似文献   

17.
浅析绿茶制造中儿茶素的变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属非发酵茶类。制茶中首先进行高温杀青,使酶蛋白变性失活,阻止发酵作用进行。制成的绿茶具有香清味醇和三绿(叶色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针对手工绿茶加工的关键工艺及参数,进行了综合对比试验,从原料品种、杀青温度、投叶量、揉捻坯摊放、炒干温度及投坯量等工艺设置了多种处理,通过理化测试,感观审评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手工制作绿茶(名特茶,毛尖型)主要加工工艺参数,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加工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工艺、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前言在鲜叶原料一定的前提下,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制作过程中,其品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探讨多因子组合对名优茶品质和工效的影响,我们针对杀青温度和炒坯温度对名优绿茶品质形成的效应和杀青投叶量与工效的影响,在原有实验数据基础上,借助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