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对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促进农业发展;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找出比较适宜我国开展的农业保险模式,并建议政府在资金、监管、立法等方面大力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金融手段,而农业保险补贴又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补贴对农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改善农业保险补贴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破解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钟祝 《现代农业》2008,(3):8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长期有效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原因。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7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已走过四个春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探索下,农业保险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进入常态化工作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保险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以确保农业保险工作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选取1985~2014年农业保险保费、农业保险赔款和农业产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农业保险保费与农业产出、农业保险赔款与农业产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然后建立2个双变量VAR模型,并结合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分析,发现农业保险保费和农业保险赔款对农业产出都有很弱的正影响,且保险赔款的影响略大一些;反过来,农业产出的增加对农业保险的正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与灾害财政补偿相结合、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宣传、加快新产品研发等相关建议,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从萎缩到迅速增长的过程,转变得益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政府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需力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我国国情下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决定了农业保险必须走政策性发展之路。在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农业保险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从法律、经济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介绍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美国农业保险经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就应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就应充分利用WTO有关协议提供的"绿箱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就应实行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相结合,保证农业保险的承保量,就应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规避农业系统风险,保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保险政策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保险作为WTO规则“绿箱”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04-2008年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与农业对保险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中国农业保险的供给严重滞后。我国农业保险的持续萎缩,是与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背道而驰的。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主导、组织和推动,由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按商业保险规则运作,以支农、惠农和保障"三农"为目的的一种农业保险。黑龙江省自2008年开展农业保险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拓展新思路,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新发展。文章将农民朋友较为关心的农业保险的详细条款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渔险模式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动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渔业保险模式,并将其定义为"四位一体"新渔业保险模式。同时,针对目前我国渔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政策性建议,例如推动我国再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发展,探索建立大农业大灾专项基金以及大农业信用担保基金等与渔业保险发展相配套的制度机制,以期促进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开始萌芽和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08年的110.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06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保险经营的亏多赚少,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农民收入较低,支付农保费的能力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专业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程丹  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2-10404
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农民认识不充分、参保意愿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不科学、抵御巨灾能力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信贷保险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巨灾基金、发展再保险、明确监管责任等方面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弱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作用,加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在农业保险换挡期,应聚焦于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问题。基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遵循收敛性理论假设,运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构建空间Moran模型,利用2004-2013年农业保险统计数据,分析农业保险密度空间收敛性,探讨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密度Gini系数最小值为2013年(0.459),农业保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业保险发展区域间相互作用明显,具有相同资源禀赋且空间位置邻近的省份,农业保险密度区域集聚性较强;空间滞后模型是最适合研究农业保险空间收敛的模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符合收敛性理论假设被证实,先发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增长率低于后发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增长率,收敛速度为0.941,区域农业保险发展将向一个共同的稳态收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在空间上聚集特征显著,区域农业保险收敛发展源于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制定区域农业保险政策以及设计区域性农业保险产品,将有助于缩小农业保险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区域农业保险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印度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经过50多年的实践,终于形成了包括国家农业保险计划、种子保险、牲畜保险等在内的全面的农业保险计划。还介绍了相关保险实例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与农业对保险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中国农业保险的供给严重滞后。我国农业保险的持续萎缩,是与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背道而驰的。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尤璞  付锡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76-17678,17681
研究了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即加强财政支持、建立风险基金、加快立法进程等。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射阳县农业保险工作坚持以《农业保险条例》为准则,以"稳基数、扩高保、广覆盖"为目标,推动全县农业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创新发展,实现了农业保险工作"五个率先"。一是保险承保时限率先设定为了加强承保管理,减少投保农户或被保险人在缴费上的主观随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