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林木病害的类型有: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  相似文献   

2.
<正> 森林受到环境的强烈影响,而环境也会受到森林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至于森林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反作用之大小,目前在我国如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作者也曾对此发表过看法。 为了正确揭示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其影响和作用的规律,充分发挥森林对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3.
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森林生态系为基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中心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林保护方针,本文概括论述了森林病害的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密切关系。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链关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天然林生态系中,生物种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关系,“病害”处于有病无大害(立木腐朽除外)状态,而在人工纯林,特别是大面积人工纯林的生态系中,由于食物链结构简单,给有害生物提供了有利环境进而繁殖成灾,成为当前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各种营林技术措施与森林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营林技术措施是“综合防治”的核心,把营林防病措施贯彻到育林各个生产环节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控制或减轻人工林病害流行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使林业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森林病害流行与经营措施的关系,对“综合防治”森林病害工作,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病害现象是森林生态系中物质循环的自然现象,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森林成为人们经营和保护的对象之后,森林病害越来越成为林业生产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的森林病害综合防治,就是把森林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有机地、因地制宜地、综合地贯彻于种苗培育、造林、经营管理、保护乃至森林采伐利用的林业生产全过程,造成一个有利于林木生长,把森林病害控制在经流允许水平之下的良好森林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防治森林病害,保护森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首先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产生的背景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分类管理 .其次论述了森林经营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指出通过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较全面了解森林经营 ,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益 ,避免决策错误和资源破坏 .最后 ,以用材林经营为例 ,分析了森林经营中林道建设、造林、抚育、保护、采伐等主要经营活动对生物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物理化学环境等的影响 ,以及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价 ,为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结合近年来对森林病害流行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得知,树木机体中含有流行性病原体,对树木的杀伤力比较大;病原体寄主较多;环境对病原体存活有利等多种原因是促进流行病害发生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人工造林过程中,树木的免疫力比较低,对病害流行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因此成为流行病高发区域,因此加强森林病害流行的预防与治理还需要对人工造林高发场所进行原因了解,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采用科学手段,实现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森林病害造成材积生长损失的基本模式,系统提出森林病害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经济阈值、防治指标、病害最高及最低允许水平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群;建议在我国森林病害综合管理的以生产实践为水准的现阶段,使用病害最低允许水平作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搞清楚白龙江林区的森林病害种类,从采集的82份标本中鉴定出48个病害,并列出病害名录,其中30个为甘肃省新记录病害,1个国内新纪录病害.他们均分布在海拔高度2 040~2 920 m的高原林区.发病的树木以云杉、冷杉、柳树、落叶松、小檗为主;其次为华山松、铁杉等.本调查反映了林区病害分布和种类,为该林区天林保护提供依据,并为林木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森林是个生态系统,它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既有互为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互为不利的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掌握森林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做使森林改善周围的环境,以发挥森林的生态作用,本文谈谈森林对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森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是错综复杂的,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牢记森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森林随空间运动而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为科学造林育林以及充分发挥森林各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京郊典型作物生产体系施肥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北京市顺义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和露地蔬菜两种作物生产体系为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综合考虑全球变暖、环境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毒性、能源消耗和淡水资源消耗6种环境影响类型,分别以年产1t作物产品干物质和种植1hm2作物为评价功能单元,系统研究了施肥的资源环境影响潜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生产系统,年产1t产品(干物质)施肥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46和2.11,种植1hm2作物施肥的综合环境影响指数则分别为4.74和26.77;农田种植环节环境影响潜力的贡献分别占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的95.1%和99.1%,远远大于肥料生产环节;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潜力均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全球变暖>淡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土壤毒性;肥料氨挥发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酸化的主要途径,硝态氮和总磷的淋洗径流损失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优化施肥量是控制作物生产施肥潜在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山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农村64%的人口居住在山区。非木质林产品的生产与农村(山区)的发展及基于林分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在国际上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林产品的认同。经营良好的林分往往能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达到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含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操作的。从森林认证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农村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在森林认证尤其是在林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森林认证相关知识的普及,社会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任重而道远。参11  相似文献   

12.
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是保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强化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有利于推 动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在森林营林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仍不够到位,调整不足以及改 善发展是森林营林技术与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西庄河山地流域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具体情况,指出在转型期,流域森林资源管理分类经营是有效方法之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具体措施为手段,吸纳社区共管的模式来扎扎实实推进流域森林资源持续管理水平,维持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调查的林权改革政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林权改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尤其林权改革中农民(林农)对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影响显著。同时,不同地区的林权改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本文认为,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应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林权改革政策效应分析,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究大兴安岭北部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当地森林稳定性,对该地区兴安落叶松林树种结构调整及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北部过伐林与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过伐林与原始林不同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北部的过伐林共有20科31属36种植物,原始林共16科24属27种植物,过伐林的植物物种数量高于原始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原始林多于过伐林,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在过伐林和原始林表现基本一致。2)大兴安岭北部过伐林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过滤起主导作用,原始林研究区域内各物种在初期经历了环境过滤,后期经历了负密度制约。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在目前的环境背景下随时间逐步趋于单一化,应对该群落进行适当采伐来引进聚集度高(同一属)的植物以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采伐原始林胸径和冠幅较大的老龄化乔木来调节林木间的关系及改变群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景区环境感知和运动体验与健康功效的关系。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研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感知和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结果  ①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2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构成要素中,生态环境质量对游客森林环境感知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为0.74。②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P<0.05)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对4个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中,运动设施与运动兴趣的负荷量最大,均为0.59。③从路径系数差异来看,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0.86)高于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0.26)。  结论  森林景区环境质量和森林休闲运动体验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森林休闲运动体验的影响大于景区环境质量;影响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运动设施的丰富性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对于森林运动型旅游景区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森林休闲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图2表1参24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年四川省雅安市退耕农户商品林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商品林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受到退耕还林补偿金额、农户到最近乡镇的距离和受教育程度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商品林生产效率仅具方向性影响,且不显著。四川雅安地区农户商品林生产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之后,其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486 3。造成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不高,且区域间差异较小。相关政府部门应引导农户把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投向退耕地商品林经营,以改变生产要素粗放配置现状,改善退耕还林地区商品林资源富裕地区农村道路条件,以实现退耕农户对推广的商品林经营技术的充分利用,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地区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以提升农户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技能,从而提高退耕农户整体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动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1980年开始,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权变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元化,变动类型以森林环境产权变动和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环境产权同时变动2种类型为主,定价方式以协议定价为主。产权变化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安排缺陷,变动操作不规范,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指出要创新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理界定各类产权主体的权能;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规范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加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参7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关键,在过去的人类发展中,由于缺乏对森林资源的 正确认识,导致对森林资源的过分开发,为人类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各个 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开始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在植树造林方面,越来越多的造林方法 和营林生产管理方法被研发出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已成为保障营造林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