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试验旨在对天祝地区5种常见棘豆属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此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科学依据。试验地设定在天祝地区安远镇乌鞘岭,于盛花期对分布于该地区的5种常见棘豆属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模拟体外试验测定干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球花棘豆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黑萼棘豆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且粗纤维含量最低(P0.05)。甘肃棘豆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P0.05)。宽苞棘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棘豆属植物(P0.05)。试验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综合14项指标对5种棘豆属植物的综合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按优劣排序为:球花棘豆甘肃棘豆黑萼棘豆黄花棘豆宽苞棘豆。  相似文献   

2.
草地棘豆黄锈斑病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北天然草地棘豆属植物中有四种发生黄锈斑病害,其中急弯棘豆发病率为74%,甘肃棘豆发病率为33%,黄花棘豆和黑萼棘豆发病率为28%和11%。此调查结果将为今后清除棘豆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宽苞棘豆(O.latibracte-ata)和黄花棘豆(O.ochrocephaoa)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变化幅度很大,80~2 220粒/m2;采用四氮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埋置在土壤中6年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有33%存在;6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平均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4.
5种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璐  付明哲  王侠  赵宝玉 《草业科学》2011,28(4):683-686
本试验以甘肃棘豆(Oxytopis kansuensis)、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小花棘豆(O.gz口6阳)、冰川棘豆(O.glaciais)、急弯棘豆(O.deflexa)为研究对象,以芦丁为对照,采用5种显色反应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黄酮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不同品种棘豆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6):39-42
试验对青海湟中黄花棘豆和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盛花期常规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苦马豆素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甘肃天祝黄花棘豆中水分为3.0%,粗蛋白为17.30%,粗脂肪为2.47%,粗纤维为239g/kg,灰分为10.4%,钙0.527%,磷0.23%,中性洗涤纤维为39.8%,酸性洗涤纤维为26.5%;青海湟中黄花棘豆中水分为3.3%,粗蛋白为14.30%,粗脂肪为1.60%,粗纤维为245g/kg,灰分为9.8%,钙0.552%,磷0.14%,中性洗涤纤维为40.3%,酸性洗涤纤维为28.1%。青海湟中黄花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甘肃天祝黄花棘豆(P0.01)。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青海湟中黄花棘豆(P0.01)、粗脂肪、总磷含量显著高于青海湟中黄花棘豆(P0.05),甘肃天祝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超过上等青干苜蓿,青海湟中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接近中等青干苜蓿,是潜在的高蛋白质牧草资源。  相似文献   

6.
披针叶黄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形态特征披针叶黄华 ( Thermopsis lanceolala R.Br.) ,别名野决明、苦豆子。多年生草本 ,高 1 8~ 2 0 cm,全株披黄白色长柔毛。茎直立 ,单一或分枝 ,基部具厚膜质鞘。掌状三出复叶 ,具 3小叶 ,小叶倒披针形成矩圆状倒卵形 ,长 2 .5~ 4.5 cm,宽 0 .5~1 .0 cm,基部渐狭 ,全缘 ,两面密生平伏长柔毛 ,小叶柄短。托叶 2 ,卵状披针形 ,先端锐尖 ,基部稍联合 ,长 1 .5~ 2 .5 cm,宽 4~ 7mm,被长柔毛。总状花序顶生 ,苞片 3个 ,轮生 ,卵形 ,基部联合。花黄色 ,每 2~ 3朵轮生 ,长 2 5~ 2 8mm。花萼筒状钟形 ,略成二唇形 ,长 1 .6cm,密生平伏长柔毛 ,萼齿披针形 ,长 5~ 8mm。旗瓣近圆形 ,基部渐狭或呈爪状 ,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比旗瓣短 ,有耳有爪。子房条形 ,密被毛 ,具短柄。荚果扁 ,条状矩圆形 ,长 5~ 9cm,宽 7~1 2 cm,顶端具喙 ,密生短柔毛 ,含种子 6~ 1 4粒 ,种子近肾形 ,黑褐色 ,有光泽。2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前苏联、蒙...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1997年12月笔者在对海原县关庄乡黄花棘豆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绵羊中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黄花棘豆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黄花棘豆为多年生草本。高达20~40cm,根粗壮,圆柱形,灰黄色。茎直立,多由基部分枝。奇数羽状复叶、长5~15cm,叶轴腹面具沟槽,具小叶17~29个,长8~20mm,卵形、长卵形成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呈圆筒形,具花10~50朵,密集于花序轴的顶部呈圆柱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性喜光、湿润,较耐旱、耐寒、微耐碱。种籽繁殖。…  相似文献   

8.
家畜的黄芪、棘豆两属植物中毒,系指家畜大量采食了上述两属植物后发生一种以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消瘦、贫血,母畜流产为特征的慢性衰退性中毒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一、毒草生态及有毒成份黄芪(Antragalus)棘豆(Oxytr opis)两属有毒的种类繁多,据报导在美国北部地区能引起家畜中毒的黄芪属(Anstragalus spp.)至少有263种(15)。我省目前所知有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急弯棘豆(O.Deflexa),小花棘豆(O.glabra Dc),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 Bge)等。它们都以龙骨瓣延长的程度为主要区别,都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 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别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另4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1.
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对草地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天然草地共有毒植物172号,分属31科84属,平均2.15种/m^2,盖度达4.41%地上部分生物量11.28g/m^2。对草地危害的主要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狼毒和马草,受侵害的草地主要是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毒植物防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 (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 (28.55%),低于维生素C (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 (69.70%),低于维生素C (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 (98.98%)、略低于维生素E (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 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迈士通防除黄花棘豆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迈士通药剂的2种处理在施药30 d和60 d后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较明显,均达到70%以上。尤其是迈士通500 mL/hm2处理对草原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为80%以上。2种浓度药剂均对牧草安全,可作为防除黄花棘豆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环湖高寒草地黄花棘豆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环湖高寒草地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锈病的发病率、病害症状及其对黄花棘豆生长特性(株高、分枝数和花头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侵染黄花棘豆的病原为拉伯兰单胞锈菌Uromyces lapponicus,该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山顶黄花棘豆具较高株丛枯死率,山底则具较高株丛发病率和锈病感染率。感染锈病的黄花棘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分枝数减少,不能开花结荚,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5.
我国3种疯草的内生真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治刚  曹师  徐娜  徐杉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7,26(10):158-169
家畜取食疯草出现中毒或死亡的原因为疯草体内含可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我国的多种疯草中的内生真菌为同一种,同种疯草中的内生真菌因随种子传播而孤立于单一寄主,可能出现与其他疯草内生真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在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最主要3种疯草小花棘豆、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中内生真菌菌株(LYZ0091、LYZ0093和LYZ0109)在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和形态特性。结果表明,1)3个菌株的菌落停止生长的最高温度不同,LYZ0109无法在30 ℃下生长,但LYZ0091和LYZ0093仍可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20、25和25 ℃,在5、10和15 ℃下4周时LYZ0091的生长速率显著(P<0.05)高于LYZ0109,在20和25 ℃下则显著(P<0.05)低于LYZ0109;2)在pH 4~11下3个菌株均可生长,菌株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在培养基NA、PCA、PDA、PSA和WHDA上LYZ0109多显著(P<0.05)大于LYZ0091;3)在温度、pH值和培养基处理中3个菌株均未产生分生孢子,LYZ0091和LYZ0109的菌丝扭曲状,厚垣孢子少,而LYZ093无扭曲状菌丝,大量成串的厚垣孢子由基质底部向上呈树状生长。  相似文献   

16.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黄花棘豆时,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就会对两种牧草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更为明显。同时通过细菌16S rDNA测序对黄花棘豆根系土和非根系土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部分分类单元,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比例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根系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根系土。以上结果相结合表明黄花棘豆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改变其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对其自身的影响,并抑制其他共生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更好地寻找黄花棘豆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除4%和2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醉马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4%黄花棘豆的水浸提液对醉马草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都抑制了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4%、20%和10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