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在对上海环城绿带百米林带的植物群落进行全覆盖式和典型样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环城绿带百米林带的结构特征和健康状况;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群落生态质量、视觉质量和游憩适宜度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上海环城绿带百米林带植物群落总体状况一般,存在植被密度大,物种多样性缺乏,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增补特色植物增强季相变化,创造独特森林景观的游憩体验等建议,以期为上海环城绿带百米林带结构优化和景观美化功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文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150-153
选择上海环城绿带的典型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环城绿带复层植物种类与群落组成,探讨了群落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外环绿带植物种类丰富,调查的植物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3科83属9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49科79属93种。整个绿带呈现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乔木优势度大的多样性格局,不仅增加了群落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更提高了生态景观效果。绿带普遍采用乔-灌-草自然混交林式与模纹式相结合的配置结构,不仅丰富了生态景观,也提高了群落稳定性,降低了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浅述绿带苗木的种植和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上海市环城绿带是上海市政府发展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环城绿带全长98km、宽500m,总体规范面积6208hm^2,一、二期先行实施100m宽的林带。至2002年底浦东新区已实施完成长52km、面积558hm^2的百米林带建设任务,至2004年已实施完成2140hm^2。提高苗木存活率是一切绿化工程及养护单位的共同目标,绿带工程的实施同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新江湾城道路中央隔离绿带是上海近年建设的植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隔离绿带之一,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本研究选择新江湾城淞沪路中央隔离绿带的典型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隔离绿带复层型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总结了群落中植物配置方式。研究表明:新江湾城中央隔离绿带植物种类丰富,调查的4个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3科55属57种。整个绿带呈现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乔木优势度大的多样性格局,不仅增加了群落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更提高了生态景观效果。此绿带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选择抗逆性强的外来种以适应中央隔离带的特殊生境。隔离绿带普遍采用乔-灌-草自然混交林式与模纹式相结合的配置结构,不仅丰富了生态景观,也提高了群落稳定性,降低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6.
营造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俱佳的园林景观,是园林建设的核心与难点.从群落结构和植株观赏效果两方面对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植物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密度、覆盖度、丰富度,及树种的观赏期、观赏色彩、树形.结果显示,目前林带存在物种丰富度低、部分群落过密覆盖度过高、夏秋冬3季可赏树种较少等问题.参照广州市地带性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提出林带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合肥环城公园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有145种,属于64科114属.乔木层树种有62种,木犀科、豆科、杉科、木兰科和松科等为优势科,刺槐、女贞、构树、枫杨、棕榈、水杉、黄山栾和广玉兰等为优势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群落类型中,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占群落总数的87.04%.乔木层、灌木层优势种中,引种栽培植物占有相当比例,与城郊次生植被以地带性树种形成的森林群落有一定区别.应以地带性树种为主体,在遵从植物生态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灌木和宿根地被植物,逐步形成稳定的复合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8.
王磊  周晓芳  张俊艳  成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36-9938,9941
研究城市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优化,对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该研究实地调查了保定市绿色廊道170个路段(绿带或河流)共260个植物群落,共记录人工种植植物86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1.00∶0.68∶0.47;分属44科68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约为2∶1;乔木单层结构的群落占有优势地位,占全部群落的44.61%;绿带廊道植被覆盖率最高,绿色道路廊道植被覆盖率最低。建议在今后的绿色廊道的建设中,适量增加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并大幅提高乔灌草结构群落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环城林带的营造及其经营问题——以上海市外环林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环城林带已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的差异,我国各地城市的环城林带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作者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并以上海百米外环林带为例,讨论了环城林带在环境保护、景现美学、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基于这些特点的育林措施问题,以便为今后环城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卜娟娟  陈永生  李凤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33-14335,14436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针对合肥环城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初步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典型群落的生态功能、植物造景的视觉美、植物群落的社会效益三大类(准则层),最终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模型,为其他环城公园植物群落评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群落的景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对湛江市湖光岩地质公园10个人工植物群落和5个景观节点植物种的部分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样地乔木和灌木排序前5位的植物重要值之和分别为38.50%和40.16%,表明景区内乔木和灌木应用树种较均匀搭配使用,但优势种不明显。在草本层重要值排序中,排序前2的植物重要值差异最为明显,主要以地毯草为主要物种,其总体优势程度显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竹类-草本层,景区中乔木层植物最为丰富。人工植物群落将湖面与环山上的自然植物群落有机连在一起,给游客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陶醉。建议增加乡土树种和具有地质公园特色的植物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上海环城林带典型的植物群落,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群落的温湿度调节、负离子提升、抑菌、降噪和大气净化等保健功能进行测定和评价;同时结合群落结构因子,分析群落结构与保健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对保健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群落保健功能发挥的机制。结果表明:夏季,落叶针叶林池杉群落除抑菌功能以外,在其他保健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落叶阔叶林全缘叶栾树群落和悬铃木群落效果较差,其他类型的群落居中;冬季,常绿阔叶林女贞群落在各种保健功能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全缘叶栾树+香樟群落和杂交杨+香樟群落,其他类型的群落效果较差。群落各种保健功能与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积指数和郁闭度在夏冬两季均与多种保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是指示群落保健功能优劣的重要结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森林群落的保健功能可通过调整群落结构来提升,为城市森林的群落建构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咸宁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对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植物造景进行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研究表明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中共应用园林植物105种,隶属50科85属,其中乔木31种,灌木42种,草本植物24种,木质藤本植物5种,竹类3种,大部分道路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景观。通过总结咸宁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彩叶植物在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居住区中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本研究对上海七个居住区中的彩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从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色彩构图、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彩叶植物在居住区中的应用数量和种类较少;造景方式多样,但空间层次感不强;植物色彩丰富,但整体色泽不明亮。根据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和分析结果,提出彩叶植物较理想的造景形式以及在居住区造景设计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舟山群岛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耐盐碱植物、耐干旱瘠薄的阳性植物、耐阴植物和彩叶植物等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种类和特点,论述它们在营建沙滩风景林、海岛植物群落及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和方法.针对目前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应用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等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野生观赏植物,筛选沙滩风景林树种和规划营造海岛群落景观等方面的建议,特别强调应采用海岛特色植物以体现海岛城市风格.参10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豫园的主要园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将植物群落类型划分为3种:以建筑景观为主的植物群落;沿湖面水系的湿地植物群落;依附山石景观的陆地植物群落。同时应用植被生态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树种配置,统计生长指数和种间联结关系。结果表明,出现在豫园内的主要群植园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有32个种;整体健康状况较好,一级占到总株数的87﹪;园林群落中成显著正联结关系的种对包括木瓜-石榴、垂丝海棠-旱柳、云南黄馨-枇杷、紫叶李-腊梅、圆柏-腊梅、云南黄馨-垂丝海棠等10对,负联结较显著的种对主要有圆柏-云南黄馨、罗汉松-木瓜、榉树-石榴、榉树-云南黄馨、樟叶槭-紫薇。此研究结果可为园林植物的优化配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提供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路的区位特点和现状自然条件,按照"多种树、多色彩、多植物、多层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原则,紧扣生态文化主题,沿路绿地景观设计结合路口设立景观节点。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基础,注重生态群落布局,大量采用当地树种,易粗放管理,符合当地市情。在铺装和照明上也注重了艺术造型和节能特点,使绿化达到了道路景观带所兼备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更好的突出了长江路绿化特色,达到了改善区域环境、有效利用绿地资源长效发展的目的。通过改造为居民创造了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与当地"平原森林城市"的城市特色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南园滨江绿地设计为例,从设计构思生态化改造植物规划等方面,对人性化理念进行了诠释和探索认为应根据生态文化资源,展现公园绿地空间的景观特色,将功能性生态性观赏性可持续性融于一体,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京市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中的生长残损植物进行种类、数量和残损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生长残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型、树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栽植位置、树种选用适宜性等生长受损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乔木和灌木生长残损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常绿乔木。植物种类的频次分析和树形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植物残损的成因分析表明栽植位置(距离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的远近)不合理造成的人为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存在树种选用不适宜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居住区绿化中的乔灌木规划和常用树种的深化研究,以及关注居民园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志刚  卓丽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3-10555
通过对上海引进的园林绿化新优树木品种的种类及其观赏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其资源现状和分布状况,并对上海合理应用新优绿化树种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调查结罨表明,上海新引进的园林新优树种(品种)77个,其中常绿树木占25.96%,落叶树种占74.04%,乔木、小乔木占64.94%,灌木占31.17%,藤本占3.89%。该研究为制定新优园林绿化树种开发利用方案,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