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胁迫对种子主要储藏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渗透溶液,进行不同品种发芽出苗阶段的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随萌发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提高,胁迫处理均高于无胁迫处理。脂肪虽是花生的主要储藏物质,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变幅很小甚至有的品种略有升高。花生萌发出苗过程中水分胁迫,致使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等主要贮藏物质降解速度和强度降低,影响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限对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年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种子萌发和主要贮藏物质的变化,探讨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贮藏2~4年时数值较高,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分别从第5年和第7年开始发芽率低于50%.随着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逐渐降低,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而斧形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4~5年,斧形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6~7年,均为中命种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年限为2~4年.  相似文献   

3.
以2个品种荷兰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丰盛604与改良604荷兰豆种子的百粒重、种子直径、含水量以及萌发特性十分相似.2个品种荷兰豆种子中总蛋白、总糖、总多糖和总脂肪含量差别不大.种子萌发过程中,2个品种幼苗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相似的趋势逐渐下降.丰盛604品种荷兰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总氨基酸、蛋氨酸和粗纤维含量,其食用营养价值优于改良604.  相似文献   

4.
以密花香薷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其萌发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程度的加剧,密花香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胚根的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加深;种子萌芽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都不断增加。但在低浓度0.2%NaCl的处理下,这3个指标的含量增加较小。当NaCl浓度大于0.2%时,则三者均增加剧烈。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在NaCl浓度0.2%-0.6%的范围内,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但在NaCl浓度为0.8%时,胁迫12天以后,两者含量几乎没有再增加。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条件下几种胡枝子渗透物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胡枝子属中的6个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热稳定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胡枝子脯氨酸含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较少,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增加.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各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增加,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减少.认为在脯氨酸、热稳定蛋白质与可溶性糖之间可能存在着互为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与其萌发特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种作物种子,测定百粒重、发芽率以及发芽期间的丙二醛浓度和酶活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粗脂肪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无相关关系。样本间百粒重和4d发芽率区别明显,且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二者主要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发芽期间,淀粉类种子MDA含量较低且为逐步上升趋势,脂肪类种子MDA含量较高且为先升后降趋势,并且随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淀粉类种子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脂肪类种子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主要随着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AT活性呈逐步上升趋势,SOD活性呈逐步下降趋势,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在淀粉类种子和脂肪类种子之间没有区别,主要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总体来看,相对于脂肪类种子,淀粉类种子在萌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播种量。种皮较厚的种子出苗率较高但发芽速度慢,生产中最好采取一定的催芽引发措施,以促进其出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春大豆品种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2013年4月至10月对四川雅安地区两个春大豆品种子粒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粗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的不断推迟,过渡性物质积累丰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性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说明适时早播有利于子粒早期的品质形成;而晚播会造成子粒品质下降;日平均温度作为播期中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对春大豆子粒品质形成影响较大,且呈负效应;不同播期处理对春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4月11日播种时两个春大豆产量最高,分别为2 910.45和2 927.70kg/hm2,表现为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因此,结合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综合考虑春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要求,两个春大豆品种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11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种子萌发生理特性,根据24个水稻品种的萌发情况,筛选萌发速度差异的水稻品种5个,分别代表萌发速度快、中、慢3种类型。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萌发期内发芽速度存在差异的水稻品种,其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差异。萌发速度快的水稻品种‘盐两优888’和‘盐恢888’,其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高,有助于种子内淀粉的分解,同时这2个品种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反之,萌发速度慢的水稻品种,种子淀粉酶活性低、可溶性糖含量低。说明水稻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萌发速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为了研究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本试验对大豆种子吸水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肽酶活性、蛋白水解产物(氨基酸和肤含量)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的变化呈现慢-快-慢的规律,转折点分别是萌发12h和萌发27h.虽然种子在萌发期间内的可溶性蛋白、氨态氮及肤含量均高于未萌发的大豆种子,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可溶性蛋白峰值出现在9~12h之间,而氨基酸及肤的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处于增加的趋势.另外,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在萌发33h之前活性的变化非常小,萌发39~72h时活性急剧加强,萌发72~96h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水扬酸浸种支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芽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陈婴芳 《种子》2000,(6):3-4,8
低浓度水扬酸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和种子根、芽的生长,增强种子根、芽的呼吸速率和根系活力,提高幼苗含水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膜相对透性,且浓度越低,效果越显著;而高浓度的水扬酸则抑制了水稻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钙离子对越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4)
以越南槐种子为实验材料,筛选种子消毒的最佳方式及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考察了不同浓度CaCl_2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2%次氯酸钠×20 min为最佳消毒方式;25℃×黑暗×滤纸为最佳萌发条件;种子萌发率随CaCl_2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萌发种子的含水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总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CaCl_2溶液处理主要产生渗透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感染小球菌核病菌后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球菌核菌侵染水稻后,植株叶片含水量下降,细胞膜损伤率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随接种时间延长,植株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核酸含量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常旭  陈健  许艳梅  徐兴友 《种子》2017,(5):11-14
在25℃的恒温培养箱中无光照条件下培养叶底珠种子,测定叶底珠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叶底珠种子的发芽率为99%,随着叶底珠种子的萌发,含水量迅速增加,淀粉含量降低,培养第4天时降至最低值,后有所升高;淀粉酶活性至第6天增至最高,6d以后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粗脂肪含量在培养的0~6 d变化不大,6d以后迅速下降;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但总体变化不大;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蓝箭’的抗旱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国外引进品种‘蓝箭’在中国北方较干旱地区的适应性,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在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蓝箭’幼苗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蓝箭’在PEG-6000处理下,各指标随时间变化出现相应的变化规律,相对含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第5天时,20%和30%浓度处理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分别低于对照37.38%和56.60%,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在处理15天时达到峰值,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升高,10天后升高变得缓慢,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20天时,3个处理浓度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9倍、2.2倍、2.3倍。可见,‘蓝箭’在干旱胁迫下通过改变渗透调解物质含量和水势,进而增强保水力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忍受较强的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野生毛葡萄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野生毛葡萄种子为试材,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量和细胞膜透性、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葡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变化呈“快-慢-快”趋势,膜透性、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迷人杜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迷人杜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抗氧化保护酶和代谢产物的测定,了解这些生理指标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含量或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相反,在萌发过程中逐渐减少.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协同作用,降低了脂膜氧化程度,促进发芽.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自治区特有物种巨柏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萌发时期种子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共5个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探索巨柏种子萌发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巨柏种子萌发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巨柏种子萌发过程中含水量呈增长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铜胁对油菜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波  陈辰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137-139
在恒温培养箱条件下,研究了铜胁迫对两个油菜品种矮脚黄、矮抗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相对渗出率也逐渐增加;较低浓度铜胁迫下油菜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多,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两种油菜种子的总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均在铜浓度为40μM时最大,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升高,两种酶活性逐渐降低;油菜种子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营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0)
为了探讨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所含营养成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开花当日挂牌标记,获得包括13个样本的种子群体,比较其百粒重、发芽率,粗脂肪、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检测发芽第4天时的MDA、POD、CAT、SOD活性水平。结果表明:1)各样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粗脂肪含量较多,可溶性糖含量居中,淀粉含量较少。棉花种子的成熟度主要影响可溶性糖的积累。2)同为棉花种子,百粒重和第4天发芽率2个指标差异不大;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受粗脂肪含量和种子成熟度的正向影响。3)种子成熟度影响到萌发期间有毒物质(MDA)的积累,以及CAT和SOD活性。粗脂肪含量影响到MDA浓度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则影响到CAT和SOD活性。因此,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种子成熟度越高,活力越强,越有利于其萌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刘晓冰  李文雄 《作物学报》1996,22(6):736-740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Roblin、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天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以14天和20天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