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2.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sudolbense(Hay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以10cm为宜,其平均再生速度达2.50cm/d,鲜草产量可达125.76t/hm2.同时在10cm留茬高度下各茬问生物量变化较为稳定.持续生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施肥水平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草种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RC>RA>RB,即刈割周期>品种>施肥量。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品种——杂交臂形草;施肥量——30t/hm2;刈割周期——90d。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蘖数,以探索热研4号王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王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及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 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 d 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 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 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 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5 d的处理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NDF含量和CP产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刈割间隔时间为55和45 d的处理,但是其CP含量和RFV却要显著低于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的处理.研究表明,施氮量为3.8 g/株,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刈割的植株适宜于青饲利用,刈割间隔时间为65d的植株适宜于青贮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相似文献   

7.
对秋季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的多花黑麦草进行周期刈割,研究刈割次数对江苏沿海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多花黑麦草的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刈割次数来看,大棚种植多花黑麦草以刈割5次产量最高,达85 614.45 kg/hm~2,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从刈割时间来看,大棚种植的多花黑麦草鲜草产量在3月份左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8.
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30 d)造成杂交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系衰竭;60 d刈割周期造成生物量减少、茎/叶比增加;45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产量和生长性状对草食动物的畜牧利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饲料甘薯总产量,开辟优质青绿饲料,开展了按不同时期、不同比例进行茎叶刈割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隔21d处理的甘薯茎叶产量前期较低,后期较高,能较好地协调地上地下部的关系;间隔14~21d、刈割率1/4处理的地上地下部总干物质产量较高,其中间隔21d、刈割1/4的总干物质和总粗蛋白质分别比传统一次性收获方式增产13.03%和16.31%。隔28d全割的的处理茎叶产量最高但薯块产量最低。因此生产上可按每14~21d和1/4的比例进行茎叶刈割,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施肥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科尔沁沙地的苜蓿干鲜草产量、枝条长度、茎粗、枝条数、株高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生长速率、茎叶比、根冠比、干鲜比。结果表明:①第一茬枝条长度、第二茬茎粗和根冠比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二茬枝条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三茬枝条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②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贡献大小的指标排序依次为茎粗枝条数枝条长度。③第一茬紫花苜蓿生长速率变化较为平稳,第二、三茬苜蓿均呈现前期生长迅速后期减慢的规律。④苜蓿干草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在总施肥量为656.25 kg/hm~2时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到17 218.9 kg/hm~2。因此,建议施肥量为返青施肥375 kg/hm~2(N 60 kg/hm~2、P_2O_5 56.25 kg/hm~2、K_2O 56.25 kg/hm~2),第一次刈割施肥131.25 kg/hm~2(N21 kg/hm~2、P_2O_5 19.687 5 kg/hm~2、K_2O 19.687 5 kg/hm~2),第二次刈割施肥150 kg/hm~2(N 24 kg/hm~2、P_2O_5 22.5kg/hm~2、K_2O 22. 5 kg/hm~2),施肥总量656.25 kg/hm~2(N 105 kg/hm~2、P_2O_5 98. 437 5 kg/hm~2、K_2O 98. 437 5kg/hm~2)。结果为科尔沁沙地苜蓿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洪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31+21071-21031,21071
[目的]研究白三叶作为家养林麝替代饲料的田间生产条件。[方法]在满足林麝采食习性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L9(34)试验,研究栽培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不同组合对白三叶产草量的影响。[结果]白三叶的可利用刈割次数为9次,年产草量6.20万~9.10万kg/hm2,3因素不同组合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三叶最佳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20 cm×30 cm,于第一次刈割后施磷肥120 kg/hm2,钾肥30 kg/hm2;每次刈割后施氮肥一次,每次施肥量递增50%,共1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施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与施肥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效益.[方法]分别在施秉县旱作土中、低肥力水平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施秉县旱作土区中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8.6 kg/hm2,P2O5 146.7 kg/hm2,K2O 191.1 kg/hm2,最佳产量为7 755.6 kg/hm2;低等肥力水平最佳施肥量N 194.3 kg/hm2,P2O5125.4 kg/hm2,K2O 191.9 kg/hm2,最佳产量为7 432.5 kg/hm2.[结论]加强对施秉县中、低肥力水平的旱作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探索出粤油13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方法]运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对粤油13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粤油13种植密度30万株/hm2,施足底肥(生物有机肥22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的前提下,苗期追施N量76.6 kg/hm2、P2O5量48.8 kg/hm2、K2O量126.0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丘陵红壤旱地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5显著水平,而施肥对粤油13产量的影响达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红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红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处理对促进红花的株高和分枝效果最好,最终株高为70.85 cm,一级分枝数为12.53,二级分枝数为23.93;施尿素225 kg/hm2、三料磷肥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花绒产量最高,产量为400.00 kg/hm2,比对照增产37.08%;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红花籽粒产量最高,产量为3 82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16%。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推荐最经济施肥量为尿素450 kg/hm2,三料磷肥187.5 kg/hm2,硫酸钾肥1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超甜玉米“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需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最适施肥量为尿素390 kg/hm2、普钙937.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其产量最高,达1451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相似文献   

19.
谷子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谷子施肥技术,为谷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谷1号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采用A(N70%底肥和30%追肥)和B(N 30%底肥和70%追肥)2种施肥方法和N与P、K(作底肥)不同的施肥量,研究施肥与谷子产量的关系。[结果]在2种施肥方式下,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谷子产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施N 100与50 kg/hm2和150与50 kg/hm2产量差异极显著,施N 150 kg/hm2与100 kg/hm2的产量差异显著;施P肥量由35 kg/hm2增加到70 kg/hm2时,谷子单产提高7.2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K肥量由30 kg/hm2增加到60 kg/hm2时,谷子单产提高8.07%,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就A与B 2种施肥方式相比,B施肥方式产量明显高于A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分葱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葱产量的影响,得出分葱周年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春葱基施甘蔗灰45 t/hm2、农家肥1 5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追施尿素375 kg/hm2,分3次施;夏葱基施甘蔗灰15 t/hm2、鸡粪3 750 kg/hm2;追施复合肥255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165 kg/hm2,第1次追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105 kg/hm2,第2次追施复合肥150 kg/hm2、氯化钾165 kg/hm2;秋葱基施甘蔗灰30 t/hm2、农家肥750 kg/hm2、过磷酸钙285 kg/hm2;追施复合肥18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尿素75 kg/hm2,第1次追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75 kg/hm2,第2次追施复合肥105 kg/hm2、氯化钾18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