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鲁6269于2012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属于较典型的高产类型品种。2014年山东鑫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农场承担高产创建项目,种植鲁6269面积8.0 hm~2,种植密度7.05万株·hm~(-1),成铃125.82万个·hm~(-2),实收子棉5725kg·hm~(-2)。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播前准备1.1施足基肥。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公顷施农家肥30~45 m~3、饼肥750 kg、施可丰复合肥(N、P、K含量15-15-15)375~450 kg,硼砂7.5~15.0 kg,硫酸锌15 kg。1.2翻地。基肥撒施后将地深耕,深度25~30 cm。  相似文献   

2.
皖棉 1 8是安徽省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于 1 996年培育出的杂交低酚棉新品种 ,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早熟、带标记性状、高抗枯萎(病指 3.1 9) ,耐黄萎等优良特性。经 1 997、1 998和1 999连续三年在淮北和省内及周边地区的试种、示范和推广 ,其产量表现都特别突出。在 2 0 0 0~ 2 0 0 1连续两年的安徽省夏棉区试中 ,子、皮棉产量均在首位。针对皖棉 1 8的品种特性 ,在管理上要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 ,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 ,科学化控 ,预防早衰 ,适时轮作倒茬 ,以便能充分发挥皖棉 1 8的增产潜力。1适时播种 ,合理密…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 41是中国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性强等特点。 2 0 0 2年引进镇平试验、示范、表现突出。2 0 0 3年镇平生产试验及较大面积试种后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1田间种植表现1 .1产量表现2 0 0 2年镇平县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每公顷子棉产量 31 42 .5 kg,皮棉 1 2 75 .8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2 9增产 4.0 %和 2 .4% ,居 1 2个参试品种第 3、第 2位 ;2 0 0 2年在镇平县良种场示范的 6.67公顷中棉所 41 ,每公顷子棉 30 87kg,皮棉 1 2 4 1 kg,分别比中棉所 2 9增产 3.7%和 1 .9% ;2 0 0 3年镇平县棉花…  相似文献   

4.
我市自 1 999年引进标杂 A1抗虫棉品种后 ,不断试验改进间套技术 ,于 2 0 0 0年摸索出了适宜在花生产区推广的标杂 A1抗虫棉间作花生、马铃薯三种三收模式 ,通过植棉条带和花生条带年际间的轮换较好地解决了花生重茬减产等问题 ,2 0 0 1年示范推广效益显著 ,经测产 ,每公顷产皮棉1 731 kg,比对照纯作美棉 33B增产 1 0 .5 % ,且与本品种的春播纯作田产量基本相当 ,产花生果2 767.5 kg,产马铃薯 832 8kg,效益是纯作棉花的 1 80 % ,是纯作花生的 2 0 4 .8% ,是纯作马铃薯的1 38.6%。1种植方式冬前深耕 ,立垡越冬。早春及时耕耙 ,施足基肥 ,精…  相似文献   

5.
丰杂棉一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麻事业部与冯象秦研究员合作育成的高产棉花新品种 ,2 0 0 1年因增产显著破格进入生产试验 ,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该品种生产上采用母本为不育系的杂交制种技术 ,大大提高了杂交一代的纯度 ,其主要制种技术过程如下 :1整地 :选择肥沃、均匀 ,排灌方便的地块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混合一定数量的过磷酸钙、尿素等化肥均匀撒施 ,结合耕地翻入土壤下层。整地时开好畦沟、腰沟、围沟 ,以便排灌。2播种 :播种前 ,将亲本种子翻晒 2~ 3天 ,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 :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关键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 ,在目前生产条件下 ,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公顷 90 0 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 ;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 12 0~ 180万 /hm2 ,大穗型品种以 2 10~2 4 0万 /hm2为宜 ;总施肥量以每公顷施纯氮 2 70 kg、P2 O5187.5kg、K2 O2 10 kg为宜 ,N∶P∶ K的施肥配比为 1∶ 0 .7∶ 0 .8;重施拔节肥 ,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四次水 ;生育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的有效光合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穗重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田大区试验,设6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3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N5表示),测定棉花生长发育阶段以及收获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产量及纤维品质,研究施氮量对赣北植棉区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2日之后,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棉花株高最高;8月19日之后,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棉花单株果节数最高;在8月30日,施氮量300 kg·hm~(-2)处理棉花单株成铃数最高;施氮0~240 kg·hm~(-2),棉株单株干物质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在180~300 kg·hm~(-2),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差异不显著;以施氮180 kg·hm~(-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赣北地区早熟油后直播棉施氮量为180 kg·h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为昌吉园艺场西域种业公司与以色列的合作试验 ,由新疆农业厅安排麦盖提县承担该试验 ,参试品种 (系 )为 SEVILLA、ICCA、ELDAD、H- 1 7、990 7(豫棉 1 5优系 ) ,以 990 7为对照。试验设在央塔克乡 (试点 1 )、库尔玛乡 (试点 2 ) ;试验地土质沙壤、肥力中等。试点 1于 4月 1 3日春灌 ,4月 1 7日每公顷施农家肥 45吨 +尿素 2 2 5 kg+磷酸二铵30 0 kg做基肥后整地 ,4月 2 0日机械覆膜播种 ;SEVILLA、ICCA、ELDAD、990 7分别占地 0 .2、0 .5 3、0 .2 7、1 .4hm2 ;公顷理论穴 (株 )数 2 4 .2万株 ,于 5月 2 3日…  相似文献   

9.
集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良性状于一身的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38于1 999年通过全国审定。为了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作用,于1 999-2 0 0 1年研究了该杂交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山东中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良繁农场一分场进行。试验田为壤土,耕层土壤含有机质0 .96% ,全氮0 .0 80 % ,速效氮1 .46mg·kg-1,速效磷1 4.7mg·kg-1,速效钾1 2 8mg·kg-1。深冬耕,3月中旬灌水,基肥每公顷施鸡粪1 5 t,尿素1 5 0kg,磷酸二铵2 2 5 kg,硫酸钾1 5 0 kg。选用中棉所38一代杂交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等行距1 m。试验设计为5因子、2~4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宛棉 6号 (原名宛棉 0 73)系南阳市农科所以优质高产的豫棉 1号为母本 ,和高抗枯萎病的丰产品种中棉所 1 2为父本杂交 ,其后代在严重的枯黄萎病混生的老棉田上 ,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3~ 1 996年参加南阳市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 1 2月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并命名 ,报省农作物品审委备案。适宜豫南和长江中下游两熟棉区种植。1丰产性本所品比试验平均公顷子、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为 3461 .0 kg、1 389kg和 1 2 2 7.95 kg,分别比对照豫棉 8号增产 5 .5 %、1 6.2 3%和 1 5 .96% ,南阳市棉花品种区试 ,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在棉花上配合基施的配方 ,1 998年进行了试验。试验设 6个处理 (公顷用量 ) :A.生物菌肥 75kg,加包膜肥 450kg,相当于基肥减 N65.4% ;B.生物菌肥 60 kg,加包膜肥 60 0 kg,相当于基肥减 N54% ;C.生物菌肥45kg,加包膜肥 750 kg,相当于基肥减 N42 .4% ;D.生物菌肥 75kg,拌细土 30 0 kg,相当于基肥减N1 0 0 % ;E.生物菌肥 60 kg,拌细土 30 0 kg,相当于基肥减 N1 0 0 % ;F.包膜肥 750 kg,加尿素 1 2 0 kg(CK)。试验为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 66.7m2 ,重复 3次。棉花一生中纯 N公顷施用量 :A、B、C、D、E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 ,济宁市金乡县及周边的大蒜种植区在种植结构调整中 ,全面推广了大蒜套种棉花的种植模式 ,该模式对棉花生长有诸多有利因素 ,如 :大蒜植株低矮 ,利于通风透光 ,大蒜收获期早 ,蒜棉共生期短 ,以及蒜茬土壤肥沃等。大蒜套种棉花产量高 ,一般每公顷产皮棉 1 5 0 0 kg,高的达 2 2 5 0 kg以上 ,生产中形成了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1种蒜前培肥是基础。种蒜前整地时要施足基肥 ,以便一肥两用 ,蒜棉都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 ,要增施钾肥 ,加深耕层以利棉根下扎 ,预留好棉花套种行 ,一般以 1 0 0~ 1 1 0 cm为一播带 ,种 5行大蒜 ,套种行宽约 30 c…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品种粤油11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114是以粤油116、印度花皮和汕油27等优良品种资源为亲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经过广东省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抗病性鉴定试验,表明该品种为高抗锈病、叶斑病和青枯病的高产多抗品种,适宜华南花生产区水田及旱地轮作种植。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栽培上注意深耕、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及时除虫和防涝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施氮量和施肥时期对港啤 1号大麦品种的产量及麦芽品质的影响很大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以 2 10~ 2 4 0kg/hm2 的施氮量 ,且以 60 %~ 70 %作基肥 ,2 0 %~ 30 %作为苗肥 ,10 %~ 2 0 %作为拔节肥的施肥方式最佳 ,利于港啤 1号品种高产优质的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15.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改革麦(油)棉两熟套种为两熟连作,解决三争(争地、争光、争季节)矛盾,夺取粮(油)棉双高产的成功经验。我县从一九五八年就开始试验推广,可是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群众反映:我们做的不是营养钵,是“钢钵”“铁钵”。为什么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在我县推不开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有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但主要还是丘陵红壤土质粘性重、钵土配料困难,干了松散易破,湿了板结发僵。同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麦棉两熟种植面积的发展 ,棉茬麦的种植规模也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是 ,在棉茬麦种植过程中 ,由于播种相对推迟 ,越冬前生长期短 ,活动积温少 ,故往往难以壮苗越冬。冬前能否形成壮苗是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 ,而要培育壮苗 ,适期高质量播种是基础。就棉茬麦而言 ,要获得棉、麦的高产高效 ,应做好与棉、麦培管相关的各项工作。1强化管理 ,确保适时腾棉茬1.1肥水协调促早发据多年实践 ,每公顷产皮棉 15 0 0 kg的棉田应施纯氮2 0 7~ 2 76kg,氮、磷、钾比例以1∶ 0 .6∶ 0 .5较为经济有效。首先施足底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 30 t或饼肥 …  相似文献   

17.
佳辐占在霞浦县种植表现优质、高产、抗瘟、耐肥。栽培上应适时早播、培育壮秧,要求每666.7m^2插足基本苗8万以上。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666.7m^2施用氮肥12kg左右,氮磷钾比例1:0.4:0.6。掌握前浅、中烤、后湿润的水管原则,后期不宜过早断水。并注意适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宁海县大宗农作物之一 ,“九五”期间全县皮棉单产已达每公顷 1 1 2 5 kg水平 ,比“八五”期间提高 1 95 kg,提高 2 1 %。为进一步提高皮棉产量和效益 ,使宁海县棉花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1 998年 ,我们从湖南引进杂交棉湘杂棉 2号进行试种 ,试种面积 0 .1 hm2 ,平均皮棉单产 1 888.5 kg,比当地常规棉增产 30 %。杂交棉试种成功 ,使我们认识到 ,推广应用杂交棉 ,提高棉花品种上的科技含量 ,这是今后宁海县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突破口。1试验方法参加试验的杂交棉品种共三个 :( 1 )湘杂棉 2号 (湖南棉花研究所育成 ) ,( 2 )中棉所 2 8(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