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空气湿度的加大,其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会随之而上升,在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季节,养猪场户则更应警惕保育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猪副嗜血杆菌一般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且主要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仔猪保育阶段发病较为普遍,通常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PCV2是猪圆环病毒病主要致病因素。该病毒能干扰猪的免疫系统,侵害各种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导致病猪对多种感染十分敏感,临床症状表现十分复杂,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parasuis,HPS)又称多发性纤维紊『生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Glaser’Sdisease)。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猪舍阶段的猪,3~10周龄的猪最易感染,发病率在10%~15%,尤其在5—8周龄,常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综合征主要的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病原,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蓝耳病病毒感染时,总是伴随着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引起断奶猪和保育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副猪嗜血杆菌常见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并且很早就存在于该处,但要在动物遭受应激时或者在发生免疫力降低的情况时才会促使该菌增殖,导致特征性病变的产生。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时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早期,发病率一般10%~15%,死亡率50%。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常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病又称为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 circovirusinfection,PCI),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Ⅱ,PCV-2)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由于本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发病也较多,且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因而使养猪业蒙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猪圆环病毒能干扰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使猪只变得对多种感染十分敏感,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成为普遍的发病规律,导致猪群发病后临床症状更趋复杂,病情加剧,确诊困难,防治效果差。1常见混合感染的类型1.1猪圆环病…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已造成很多规模化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危害2~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在有应激因素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发病率为15%~90%,有免疫抑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引起猪的浆液性、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即使能耐过,也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 (一)该病当前流行特点在猪群发生高热综合征时,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瘟病毒后,常见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并与巴氏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使疾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大大地增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又称革拉泽氏病,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龄~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龄时就可感染发病,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早期,发病率一般多在10%~25%,严重的可达40%,如果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混合感染现象普遍,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育成舍,使猪群的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革拉瑟氏病,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该病可见于2周龄到4月龄的猪,但最常见于5周龄到8周龄的保育仔猪。2009年4月,通海县某规模养猪场发生了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现将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猪副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病的存在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和其他细菌等病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内源性继发感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8周龄的保育猪,病死率高。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危害保育猪和育肥前期的猪,发病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目前,猪场由于集约化养殖,经常出现细菌病和病毒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使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尤其当环境恶劣、管理不当、各种应激以及疾病  相似文献   

20.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脑炎,因此该病又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副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与其他病毒、细菌共同作用致病性更强.猪感染此病后病程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