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15,(3):171-174
对2005~2012年间采集自黑龙江省哈尔滨、望奎、漠河、塔河、呼玛、加格达奇、嫩江、克山、甘南、鹤岗、肇东、林口12个市县的13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2005~2010年间的51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采集自2011年的52个菌株中12个为A2交配型,占23.08%;2012年鉴定的30个菌株中9个为A2交配型,占30%。这是自2004年朱杰华报道发现一株A2交配型六年后,黑龙江省首次确认在甘南、哈尔滨、肇东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2.
选用 10 对 DNA 条形码标准序列 ITS、COI、nrDNA-LSU、nrDNA-SSU 和 trnL DNA 对海南和云南红根病区 分离的 21 个橡胶灵芝菌进行检测。除 COI 和 trnL DNA 外,其他 8 对引物均扩增得到 PCR 产物,产物大小范围为 268~1 355bp,种内相似度为 98.05%~99.54%。分别将扩增得到的序列与 GenBank 公布上的 Ganoderma 属和常见真 菌属序列,共 77 个 ITS、74 个 nrDNA-LSU 和 74 个 nrDNA-SSU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nrDNA-LSU 序列和 nrDNA-SSU 序列种间差异较小,不能准确区分 Ganoderma 属及其他属;5 对 ITS 序列均能区分 Ganoderma 属,但仅 ITS1/ITS4 序列能将 Ganoderma 属下 16 个种归入不同分支。ITS1/ITS4 序列表现出适宜的种内与种间差异, 适宜作为 G. pseudoferreum 的 DNA 条形码。  相似文献   

3.
选用10对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COI、nrDNA-LSU、nrDNA-SSU和trnL DNA对海南和云南红根病区分离的21个橡胶灵芝菌进行检测。除COI和trnLDNA外,其他8对引物均扩增得到PCR产物,产物大小范围为268~1355bp,种内相似度为98.05%~99.54%。分别将扩增得到的序列与GenBank公布上的Ganoderma属和常见真菌属序列,共77个ITS、74个nrDNA-LSU和74个nrDNA-SSU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nrDNA-LSU序列和nrDNA-SSU序列种间差异较小,不能准确区分Ganoderma属及其他属;5对ITS序列均能区分Ganoderma属,但仅ITS1/ITS4序列能将Ganoderma属下16个种归入不同分支。ITS1/ITS4序列表现出适宜的种内与种间差异,适宜作为G. pseudoferreum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4.
对在黑龙江哈尔滨闫家岗农场采集的绥农14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进行抗生素耐性鉴定、分子鉴定并对大豆品种回接试验,分离得到1个细菌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试验、16S r DNA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分离的菌株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属,命名为Psgneau 2。分离的菌株对终浓度为25,50,100μg·m L~(-1)的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都具有耐性,对壮观青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不具有抗性。采用高压喷雾和菌落滴度的方法将分离的Psgneau 2菌株接种10个大豆品种,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绥农14极易感病,合丰35抗病性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野生兰属植物内生菌根真菌种类,以6种代表性兰属植物春剑、春兰、蕙兰、送春、建兰、莲瓣兰为材料,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其内生菌根中分离得到30个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和光学显微特征观察,将30种内生菌根真菌初步鉴定为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4个种类。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与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有58株均与标准菌株AG-BⅠ融合,所有菌株与其他标准菌株均无融合现象。通过离体接种对菌株致病力进行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致病力最强的TTZF-1与其中52个菌株差异极为显著。进一步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显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与融合群鉴定的结果一致,与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经济作物线虫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2-1987年对海南12个县、市的33种经济作物的寄生线虫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21属、57种,分别隶属于12科、16亚科。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2008~2009年从黑龙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等大豆产区采集的典型大豆疫霉根腐病株和病土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4个大豆疫霉菌株;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毒力测定,将病原菌划分为10个毒力类型,在不同来源的发病样本范围内明确了不同菌株的毒力类型和分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3个大豆品种对不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有29个品种抗4个以上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占鉴定总数的39.7%;在被鉴定的新品系中抗性表现最好的是07-1-1,它对1、3、11、21、24分离物均表现为抗病.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黑龙江省中南部玉米主产区采集的90份玉米大斑病叶标本分离得到50个菌株,通过带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寄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存在有玉米大斑病2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分别以6个灵芝品种和1个云芝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基因的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进T-载体后,进行DNA测序和BLASTn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赤芝、紫芝、韩芝和甜芝4个菌株中克隆到的PCR扩增片段,含有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基因编码区全长,顺次编号为gimp01,gimp02,gimp03,gimp04。它们已经在国际GeneBank中登记注册,注册号:AY449802,AY449805,AY449804,AY449803。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能力,因而成为开发土传根部病害生防菌的首选之一。利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个木霉菌菌株对3个橡胶树红根病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并对筛选出来的木霉菌进行相互间的对峙培养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木霉菌对3个红根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所选出的6个木霉菌之间尽管多数可以共存,但存在空间和营养竞争,尤其是棘孢木霉,很容易被其它木霉菌抑制和侵占,因此,在今后使用时不适宜混配。该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生防菌防治橡胶树根部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分离自云南、海南两地的9株橡胶树红根病菌,分别在面粉培养基,MS培养基及二者各一半混合而成的培养基(1/2 MS)上培养,结果发现,其中7个菌株在1/2 MS上生长最佳,2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同时,5个菌株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3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一个菌株在1/2 MS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这说明橡胶树红根病菌具有差异化的营养需求,而1/2 MS可以作为最有利于红根病菌生长的培养基。另外,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且在1/2 MS培养基上最早出现黄化色变。  相似文献   

14.
姜钰  徐秀德  胡兰  徐婧  刘可杰 《玉米科学》2014,22(2):150-154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概述灵芝资源的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引用相关数据对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灵芝活性成分差异较大,而栽培灵芝的活性成分以及含量则由品种和栽培条件决定;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都有较强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且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均具有较好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栽培灵芝在镇静作用上比野生灵芝的稍强。分析认为,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提高栽培灵芝的某些成分和功效,并优于野生灵芝,这将为灵芝的栽培及野生灵芝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科学引导人们以栽培灵芝代替野生灵芝作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灵芝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省澄迈等地的橡胶树林地发现一种新的茎腐病,由灵芝属的一种木腐菌侵染橡胶树活立木的茎干引起,株发病率约为1%~2%,田间发生茎腐病的断干橡胶树植株,新抽枝条上的叶片失绿,无光泽,变黄后脱落,后期树冠稀疏,生长不良、枯枝,病树茎干木质部组织白腐,重病植株整株枯死。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并建立ITSLSUSSU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海南橡胶树灵芝茎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 (Fr.) Pa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 ℃,pH 6.0,黑暗条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灵芝超微粉对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灵芝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20ml/kg,灵芝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灵芝超微粉0.5、1.0、2.0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30天。计算小鼠胸腺、肝脏和脾脏系数,测定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生成。结果灵芝超微粉能明显增强小鼠脏器系数,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血清溶血素生成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灵芝超微粉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灵芝中糖类物质分析及方法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长白山灵芝糖类物质的含量。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灵芝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葸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灵芝中总糖的含量为19.65%,还原糖的含量为8.66%,多糖含量为10.49%。结论:灵芝中总糖和多糖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套大豆套种灵芝绿色循环周年生产模式,促进灵芝产业发展.[方法]利用自然温度,当年生产灵芝菌袋,并在菇房出菇一潮后将菌袋埋入田中;第2年套种大豆,利用大豆田的土地资源及光、温、湿、气等有利条件进行出菇;大豆收获后秸秆再利用,灵芝收获后菌渣还田成有机肥.[结果]大豆和灵芝套种干灵芝比对照不套种平均增产7.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