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浙江小流域特点,总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治理上、中、下游统筹,预防、治理、开发、管理度举的规划思想;研究制订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规划提纲、管理办法、治理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文件,制定了小流域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系统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小流域治理标准的指标体系;规范地确定治理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对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2.
网络分析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赵光耀,吴明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664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无论编制规划、安排施工,还是科学研究、组织管理,都存在着工作项目的合理安排问题。采用经验判断法安排单一治理项目直观易懂,但安排复杂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是我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生产的基本单元。结合英国赠款参与式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CWMP),探讨了参与式流域工作方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进一步摸索出一条优化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推动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管理,使小流域治理管理的模式更加优化,为今后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作为黄河上游地区的陇东小县,在四十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的意义以及治理原则、治理措施,分析了灵台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历程、治理项目、治理成效,提出了相关的项目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同时结合东北黑土区实际情况确定了17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分级及评分标准,以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定量揭示小流域项目治理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类分级标准的建立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治理小流域项目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从80年代开始小流域治理,先后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治理开发示范 点,总结出一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治 理区内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多数小流域治理措施偏重于蓄水保土,属防护 型,不但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治理开发项目单一、经营管理 差、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不足。为此,笔者总结全省各地治理开发的经验和教 训,从现状入手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建设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经营投资、 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1-2013年,朝阳县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县。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5.55 km2,涉及陈杖子等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2.93 km2,规划综合治理面积47.78 km2。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圆满完成了规划治理任务。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综合效益及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北京市水务局、国土资源局以开发建设与生产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为切入点,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如下工作协商机制:一是两局围绕土地占补平衡,在郊区将国土整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治理、节水灌溉、农民脱贫致富等紧密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二是两局共同对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依法实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北山小流域治理开发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小流域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之一,在6年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把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定为建设目标,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广应用高新科技成果、深化治理开发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探索了城郊型小流域水保生态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和治理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标准加大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段巧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修订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必要性1.自1980年4月水利部下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以来,该办法中提出的小流域治理标准,对推动全国水土...  相似文献   

11.
论股份制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许春霞,周存旭,路振广,韦彦学(河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新中国建立40多年来,河南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初步治理水土流失3.24万km2,治理程度达53%。在治理初期,治理形式多以乡、...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总投资26 613.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28.01 km2,兴修水平梯田101 233.33 hm2。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重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代意义是强调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必须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是有实际意义的。该文针对具体小流域的治理,阐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并对备选方案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是治本清源的做法,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是  相似文献   

15.
<正>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流域治理已成为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1983年陕北的无定河、黄甫川流域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佳芦河也相继列入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好机遇为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政府重视、政策调动加上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使这一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健康、持续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在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开发治理上都有大的突破,涌现出不少沟、坡、塬、峁、梁综合治理,林、草、果、粮全面开发,山、水、田、林、路一步到位的成功典型,充分显示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潜力和希望,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闯出了路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宁夏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于2021年列项实施。依据浅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梯田标准偏低、生产道路不完善、沟道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及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采取梯田提升改造、沟坡造林、沟头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对浅岔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93.8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5%以上,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 500元。浅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符合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西吉县“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流域综合管理对农村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综合管理是解决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评估流域综合管理对当地社区和农民生产生活影响一直是流域综合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我国黄土高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区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和微观层面的农户收入2个方面对流域综合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治理项目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微观层面的农户收入影响分析表明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流失斑治理、造水保林和封禁管护,达到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巡查步道和亲水平台,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增加河道亲水性,以水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本文从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选址、设计和组织实施取得的经验成效入手,总结小流域实施的做法,剖析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意见,为今后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川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Arc/ViewGIS的辅助决策作用,综合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玉丰小流域的流域地理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措施布局。同时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 ,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 ,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 ,是治本清源的做法 ,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