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氮肥处理对土壤和番茄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番茄的方式,根据氮肥类型和施用量,设置8种肥料处理(以纯氮计):C1(有机肥,9.5g)、CU1(有机肥、化肥均为4.75g)、U1(化肥,9.5g)、C2(有机肥,19g)、CU2(有机肥、化肥均为9.5g)、U2(化肥,19g)、C3(有机肥,29g)、CK(不施肥料),分析各处理的土壤、番茄叶片和果实δ15N的变化,比较不同部位δ15N的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叶片和果实的δ15N(P <0.05),而施用化肥则显著降低其δ15N(P<0.05).纯有机肥(C1、C2、C3)处理番茄叶片和果实δ15N分别为6.02‰ ~ 12.75‰和4.69‰~8.24‰,纯化肥(U1、U2)处理为2.83‰~5.53‰和2.66‰ ~4.50‰,纯有机肥处理δ15N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2)番茄植株不同部位δ15N的比较结果为老叶>新叶>新茎>果实>老茎>侧根>主根,表明氮素由根部吸收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片和果实的过程中,15N逐步富集.(3)建议将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番茄果实纯有机肥和纯化肥处理的δ15N的阈值设定为5‰,有机种植检测可以借鉴此法设定相应的临界值,以鉴别有机种植和非有机种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区分植物中氮素的来源,从而得知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情况,为有机食品检测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垦区有机水稻生产养分平衡及氮素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肥料使用过程中养分效率和氮素污染风险,在伊犁河南岸新垦区,针对有机水稻,通过2 a的田间试验,分析有机肥和化肥投入对于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土壤养分平衡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条件下,施用牛羊粪主要通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水稻产量,而常规水稻生产则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分蘖数)和穗粒数。高量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增加显著,不同有机肥水平和化肥处理对全氮都没有显著影响。有机水稻生产中N、P、K养分盈亏量分别在106~678 kg/hm2、26~166 kg/hm2和79.5~627.3 kg/hm2之间。有机水稻N素表观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低量有机肥处理17.7%、10.6 kg/kg和高量有机肥处理8.7%、4.9 kg/kg。在伊犁地区高量有机肥投入条件下,水稻产量可以达到当地常规生产的80%。高量有机肥可以维持或提高水稻产量,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低,潜在的农业面源污染值得重视。该文对新疆伊犁垦区土地开发过程中协调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大小为中、高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提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在宁南半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冬小麦区14个站点近25a(1990?2015)农业气象站冬小麦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利用DSSA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研究改变土壤养分条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缩小冬小麦产量差和提高N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站点的潜在产量区域间差异较大,其范围在7617~14242kg·hm-2。不同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增产潜力为53~3124kg·hm-2,对缩小产量差(缩差)的贡献率在8%以下,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1~20.82kg·kg-1;播期提前的增产潜力为?327~2292kg·hm-2,其缩差贡献率为7%~17%,氮肥利用效率在?2.18~15.28kg·kg-1;增加种植密度的增产潜力为?255~699kg·hm-2,其缩差贡献率小于5%,氮肥利用效率在?1.7~4.66kg·kg-1;增施氮肥的增产潜力为0~4491kg·hm-2,其缩差贡献率为11%~33%,氮肥利用效率在?32.04~0kg·kg-1。表明增施氮肥和调整播期的增产潜力及缩差贡献率较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增加种植密度次之,但是增加土壤施氮量使氮肥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大白菜中氮同位素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处理对土壤和大白菜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δ15 N‰)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比例的降低,大白菜中δ15 N和硝酸盐含量分别呈现逐渐降低和增加的趋势,对照大白菜中δ15 N和硝酸盐含量分别为+9.355‰和1459mg/kg;纯有机肥(100%-O)和纯化肥(100%-C)处理大白菜中δ...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华容县低产稻田为例,采用小区试验,分别用2.5 t·hm-2、7.5 t·hm-2、15.0 t·hm-2、22.5 t·hm-2生物有机肥替代50%的无机肥,研究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土壤各养分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影响水稻产量的各指标均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从综合效益来看,推荐施肥方式为有机肥15.0 t·hm-2+50%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 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 60 kg·hm-2)、钾(K2O 60 kg·hm-2)肥,氮(N75 kg·hm-2)、钾(K2O 60 kg·hm-2)肥和氮(N 75 kg·hm-2)、磷(P2O5 60 kg·hm-2)肥用量,在施N 0~112.5 kg·hm-2,P2O5 0~90 kg·hm-2和K2O 0~90 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 75.0 kg·hm-2)、磷(P2O5 60 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 3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 75.0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60 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4a(2007—201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土壤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及其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24.2%、20.8%、9.5%和50.3%、46.6%、34.8%(P〈0.05);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提高幅度达21.1%~23.1%(P〈0.05);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在0~60cm各土层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大小顺序均为高量秸秆还田〉中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各秸秆还田处理较CK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累积矿化量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矿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优设计的原理 ,采用了组合设计的思想 ,接近于正交设计、旋转设计和饱和设计 ,故称为最优混合设计。 1998年小区最高产量为 12 919.5kg·hm-2 ,1999年小区最高产量达到 13815kg·hm-2 ,2 0 0 0年小区产最高产量达 15 0 18.0kg·hm-2 。由电脑筛选出 343个方案 ,其中 ,15 0 0 0~ 176 2 5kg·hm-2 的最优组合方案是 :施有机肥 6 0 0 0 0kg·hm-2 ,追肥N素 46 2~ 483kg·hm-2 ,播前浇底墒水 6 0 0t·hm-2 ,补灌 1377~ 145 8t·hm-2 ,密度 :马铃薯套种高粱 ,马铃薯 72 70 5~ 83415株·hm-2 ,高粱 6 5 2 0 5~ 75 915株·hm-2 。  相似文献   

10.
在豫东潮土区壤质土壤上,研究了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和钾肥对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钾肥都可以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尤其在拔节至抽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N用量为282.5kg·hm-2,K2O用量为270kg·hm-2时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抽穗期对养分的需求;从产量上看,N 180~270 kg·hm-2,K2O 225~300 kg·hm-2为合适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的猪粪尿发酵沼液为对象,探讨了沼液施入量和管理方式对以中国东部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N2O排放规律和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化学氮肥相比,沼液施用未影响稻麦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影响其排放量的大小。稻季100%施用沼液的处理(N100%DPS)其累积排放量为0.71kg·hm-(22008年)和1.38kg·hm-(22009年),显著高于100%施用化肥的处理(N100%Ure)a,即0.68kg·hm-2和1.06kg·hm-2。麦季N100%DPS处理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56kg·hm-(22008年)和5.05kg·hm-2(2009年),与N100%Urea处理(2008年:5.89kg·hm-2;2009年:3.93kg·hm-2)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稻季各处理。随着沼液替代化学肥料用量的降低,稻田N2O排放量呈降低趋势,而沼液一次性施入和分次施入对稻田N2O排放的季节动态和累积排放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沼液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麦季累积N2O排放量更为复杂。稻、麦两季N100%DPS处理中N2O排放系数(f)均最大,分别达到0.3%和1.6%,但沼液分次施入和一次性施入的处理间f值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源区湿地和相邻草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状况,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其理化性质和碳氮组成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为21.08%~48.95%,容重为0.57~1.46g/cm3,pH为6.4~9.0,全磷含量为34.6~123.44mg/kg,有效磷含量为7.8~71.48mg/kg,有机碳含量为0.53%~16.57%,全氮含量为0.05%~1.47%,δ13 C丰富度介于(-26.65‰)~(-22.10‰)之间,δ15 N丰富度介于1.15‰~5.49‰之间,Corg/N在8.20~11.53之间变化。与湿地邻近的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化为13.97%~48.47%,容重变化为0.68~1.42g/cm3,pH为6.1~8.9之间,全磷含量为57.84~143.62mg/kg,有效磷含量为9.74~60.19mg/kg,有机碳含量为0.88%~9.79%,全氮含量为0.09%~0.88%,δ13 C丰富度介于(-25.80‰)~(-21.42‰),δ15 N丰富度介于2.64‰~6.81‰之间,Corg/N在8.60~12.00之间变化。无论是湿地还是草地土壤含水量均50%,但草地土壤的含水量变异范围大于湿地;源区土壤绝大多数呈弱碱性,少部分近中性或呈弱酸性;有机碳和全氮随湿地类型和采样点的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湿地土壤的容重、全磷、有效磷、δ13 C、δ15 N、Corg/N低于草地土壤。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相互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的δ13 C表明源区没有C4植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对比定位试验,揭示氮肥肥效与硝态氮在土壤储存的一些规律。结果表明,有机氮肥能够实现作物高产,有机氮肥最高产量13092 kg hm-2、无机氮肥最高产量12773 kg hm-2。玉米作物产投比1.0时的最佳推荐施氮量有机氮为:252.72 kg hm-2、无机氮为:381.84 kg hm-2。施氮量在120~300 kg hm-2范围内,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储量高于无机氮处理。有机氮用量在80 kg hm-2以下,不会引起土壤硝态氮储量增加;无机氮用量在160 kg hm-2以下,不引起土壤硝态氮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阳山水蜜桃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土肥科学管理对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选择4个主要水蜜桃种植镇含不同种植年限的33块桃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结合室内土壤样品分析,以摸清水蜜桃园肥料投入结构,分析桃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桃园氮、磷、钾平均总投入量分别为527 kg?hm-2(以N计)、362 kg?hm-2(以P2O5计)、545 kg?hm-2(以K2O 计),以三元复合肥为主的化肥来源占比较大,而菜籽饼、牛粪、鸡粪、秸秆等有机来源的氮、磷、钾分别占投入总量的27.8%、15.4%、15.6%。种植大于10年的桃园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均达到了强酸性水平(4.5相似文献   

15.
通过华北小麦和玉米田已发表文献分析,明确不同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及氮素调控措施对土壤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追比有助于减少土壤N2O排放;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均较好。兼顾华北粮田N2O减排和作物产量,小麦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67~174 kg·hm-2,基追比1:1,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为0.31 kg·hm-2,籽粒产量6200 kg·hm-2以上;玉米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77~181 kg·hm-2,基追比2:3~1:2,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1.70 kg·hm-2,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农户调查和土壤测试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惠民县露地洋葱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投入及其对产量和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农户占总调查户的44%,平均由有机肥带入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N 170kg hm-2、P2O5112 kg hm-2、K2O 223 kg hm-2。化肥氮、磷投入量较高,平均分别为N 458 kg hm-2和P2O5399 kg hm-2,是洋葱氮磷吸收量的4.0和6.0倍,化学钾肥不足(K2O 131 kg hm-2),占洋葱钾吸收量的55%。收获时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达到88 kg hm-2,O lsen-P(P)和速效钾(K)平均含量分别为25.5和104 mg kg-1。自春季返青前到收获期间,30~60 cm和6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氮表观损失量与氮素投入量呈显著直线相关,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最大氮素供应量为290 kg hm-2。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氮、钾化肥投入量还是各阶段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都与洋葱产量无显著相关,而磷肥用量及0~30 cm土壤剖面O lsen-P含量与产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量施氮(N)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硝态氮(NO-3-N)残留的影响。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半覆膜种植,设常规施氮(N200)和减量施氮(N150)2个处理,定期测定土壤矿质N和氧化亚氮(N2O)气体含量。结果表明:虽然N150处理较N200处理施N量减少了25%,但玉米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三年平均为13.4(N200)、13.3(N150)t·hm-2;N150处理N2O累积排放量较N200处理降低24.3%;N200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平均为210.2 kg·hm-2,N150处理则低至115.1 kg·hm-2;N200和N150处理的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渭北雨养农业区,春玉米在常规施N的基础上减量25%,不仅能维持作物产量,还能有效降低N2O排放和NO-3-N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及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不同施肥水平及采收期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素水平较低情况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蔬菜产量随之提高,当黄瓜施用量达300kg·hm-2、芹菜施用量达400kg·hm-2时,其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7%和37.5%,而菜体中硝态氮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但当施用量超过500kg·hm-2及600kg·hm-2时,会使黄瓜、芹菜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导致蔬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迅速增高,使蔬菜达到高污染水平.施肥后随时间的推移,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在中等施肥条件下30d后可达到食用水平.黄土高原土壤氮素淋溶强烈,在氮肥施用后15d,50cm左右土层中硝态氮累积量最多形成峰值,且随时间的推移其峰值有逐渐向下移动的趋势.本实验证实:适量氮肥有利于蔬菜生长,还可有效减少氮素污染,在黄土高原大棚蔬菜生产中氮肥最佳用量为400~500kg·hm-2,同时应严格控制采收时间,在蔬菜采食前30d内不能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设施蔬菜的增产效果,以当地主栽豆角品种赤玉三号为指示品种,在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设施农业园区设置常规施肥(CK)[复合肥(养分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750 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2)、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T3)、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4)、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5)6个处理,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施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后,可降低设施大棚土壤pH,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豆角产量,且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农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施肥模式最佳,豆角产量为34 693.9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 653.1 kg/hm2,增产率为8.28%。在日光温室豆角生产中,建议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豆角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炭基有机肥对烤烟翠碧1号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TJ1)、单施化肥(TJ2)、化肥未减量+炭基肥(TJ3)、化肥减量10%+炭基肥(TJ4)、化肥减量20%+炭基肥(TJ5)、化肥减量30%+炭基肥(TJ6)。其中化肥减量是以当地翠碧1号常规氮肥用量(83.40 kg·hm-2纯N)为基础,从基肥的烟草专用肥中按比例扣减;炭基肥用量为2 400 kg·hm-2。在烟草采收后采样测定烟田土壤理化性质、烤烟农艺性状(打顶后)、烟叶化学成分、烟叶感官质量及烤烟主要经济性状,并据此构建氮素调控与烟叶产质量提升方案。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炭基有机肥对翠碧1号生长及烟叶产质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化肥减量10%~20%配施2 400 kg·hm-2炭基肥未显著降低烟田土壤肥力,化肥减量20%对烟株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过量施肥则对烟株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化肥减量配施炭基有机肥增加了烟叶有益化学成分,降低总氮、烟碱、氯含量,提高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化肥减量10%~30%对烟叶感官质量综合得分的不利影响有限。相对于TJ3处理,化肥减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