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伴生树种树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振邦  戴洪才 《林业科学》1992,28(4):357-361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云冷杉红松林(Spruce-fir-Korean pine forest)为研究对象,探究林隙干扰后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AC两种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空间尺度为0~1.9 m时呈现随机分布,在≥1.9 m时为聚集分布。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紫椴Tilia amurensis在尺度为0~35 m时呈现聚集分布,在>35 m时为随机分布。2)红松与臭冷杉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多为离散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臭冷杉与白桦、紫椴在空间格局上主要为聚集分布,种间关联性为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强烈的竞争关系。臭冷杉与红皮云杉在小尺度表现为离散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种间关联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其间的依赖性不强。白桦、红皮云杉和紫椴3种优势种群之间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与白桦、紫椴与红皮云杉之间的种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白桦与紫椴之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2个树种中优势度较高的树种的胸径决定了其空间格局的聚集程度以及种间关联性的显著程度,即平均胸径大的树种与其他树种表现为空间上离散,平均胸径小的树种之间表现为空间上聚集。  相似文献   

3.
北京八达岭油松人工林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参数来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1槲树1山梨 暴马丁香,林分密度为1 325 株/hm2.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78,林分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混交度为0.433,不同树种间呈现中度混交,种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389,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464,说明处于优势地位的株数较多,林分分化明显,且林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胸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各树种参照树与相邻木之间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阔叶次生林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2007年吉林省汪清县境内东北部金沟岭林场的8个阔叶次生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就其中7种主要乔木(DBH≥4cm)的地上碳储量及其伴随径级和树高等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地上碳储量大小排列为桦木(20 675.902 kg/hm2)>色木(7 065.584 kg/hm2)>椴树(4 740.284 kg/hm2)>山杨(3 777.076 kg/hm2)>水曲柳(3 440.81kg/hm2)>云冷杉(2 430.327kg/hm2)>红松(1 625.146kg/hm2)。2)在地上碳储量径阶分布方面,红松和云冷杉区别于阔叶树,碳储量曲线很平稳,在各径阶内碳储量没有较大变化。3)7种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随树高等级变化表现为单位面积的碳储量的分布沿高度级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至一个峰值后,又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整个变化趋势呈现一个近似正态的峰状曲线。5种阔叶树树干碳储量占总地上碳储量的比例随树高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针叶树红松和云冷杉的树干碳储量比例随树高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阔叶红松林8个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水分和热量是决定植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的原理,应用干燥度和≥10℃的年积温建立了树木生长水热指数;设在最佳环境条件下树木的生长与叶量成正比,与本身大小成反比,推导出树木最优生长模型。然后,应用该水热指数和生长模型模拟了不同水热条件下树木的最优生长过程,揭示了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生长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划分树种地理分布区质量等级和评价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帽儿山地区山杨次生林林木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妍  李凤日 《森林工程》2009,25(3):23-25
基于山杨(Poptdus davidianaD.)次生林固定标准地M712、M720的每木检尺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帽儿山林场天然山杨次生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次生林林木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山杨次生林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枫桦的种间竞争弱。山杨次生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枫桦〉白桦〉蒙古栎〉杏树〉黄菠萝〉山杨〉胡桃楸〉槭树〉榆树〉水曲柳〉椴树〉暴马丁香〉桦树〉花楸〉花曲柳〉色木。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以长白山大面积分布的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林隙形成木和林隙填充的特征,并对其主要树种的更新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多数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林隙填充中,紫椴和色木槭的数量最多,红松所占比例较小。不同大小林隙内填充的数量也不同,近似呈一个偏左的正态分布。现有的红松幼树一般都分布在林隙内或林隙边缘,更新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胁迫对树木N2O排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封闭罩-气相色谱法观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种优势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椴树(Tilia 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叶片N2O排放。并同步测定5种树木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明显降低树木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叶片气孔是树木N2O排放的主要通道。树木N2O排放以白天为主,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N2O排放速率,同种苗木的N2O排放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减少,在受到不同干旱胁迫时,针叶树红松N2O的排放速率降至正常水分条件下的34.43%和100.6%、阔叶树种N2O排放平均降至31.93%和86.35%。不同干旱胁迫的红松、水曲柳、胡逃楸、椴树和蒙古栎幼树叶片N2O排放速率为34.43、14.44、33.02、16.48和32.33ngN2O.g^-1DW.h^-1。图1表1参12。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6种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全面了解各绿化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增加哈尔滨市园林绿化树种及其生态功能的多样性,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东北乡土树种白桦、蒙古栎、糠椴、紫椴、茶条槭和黄檗二年生幼苗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这6种树种生理指标的研究,对各树种的适宜应用作综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6树种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茶条槭9.70μmolCO2/m^2·s,白桦7.67μmolCO2/m^2·s,黄檗5.88μmolCO2/m^2·s,紫椴5.51μmolCO2/m^2·s,糠椴5.20μmolCO2/m^2·s和蒙古栎4.04μmolCO2/m^2·s。6树种之间呼吸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01μmolCO2/m^2·s。水分利用效率的种间差异较大,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高于黄檗、紫椴和白桦。所以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在水分短缺的地点,选择绿化树时应先考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可适当优先考虑净光合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马建路  周彬  罗旭 《林业研究》1995,6(3):19-22
INTRoDUCTIoNThcdcscribingintcrsPCcificandintrasPCi-ficcompeitivcintcnsity'oftrccsPCcicsisal-``aysshortoftl1cdcsirablcquantitati\'cindiccsintraditionalPOpulationccqog}.Toprcdictgrott1hofindit-idualtrcccxactI}',sOI11crc-searchcrhateadt'anccd111a11}'quantitatit'cindiccsintcrPrcti11gcol11PCtiti\.cintcl1sit}'bc-twccnindividualtrccssincctI1cl96()'s.Tl1cscquantitatit'cindcxs}'stc111s.callcdasco111PCti-tionindcxs}'stc111salso'I1asbcc11considcrcdasanapproachtostal1dgro`vtl1prcdictionb)'grot'…  相似文献   

11.
对水曲柳等10个树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耗水量以及萎蔫系数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具体的日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日均净光合速率旱柳银中杨紫丁香白榆白桦水曲柳暴马丁香黄菠萝紫椴胡桃楸;日均蒸腾速率旱柳白榆银中杨黄菠萝紫丁香水曲柳白桦暴马丁香紫椴胡桃楸;单株年耗水量银中杨旱柳白桦紫丁香白榆水曲柳暴马丁香紫椴胡桃楸黄菠萝。萎蔫系数胡桃楸黄菠萝旱柳白桦紫椴银中杨水曲柳暴马丁香白榆紫丁香。  相似文献   

12.
于振良  郝占庆 《林业研究》1998,9(3):160-165
lntroductionBroad-leavedKoreanpineforestisacldriaxforestli1tCm-peratezoneofNortheaster11Cl1ina.ltscharacteristichasIligllstabilityandproductivity.Therewerenlanyresearcl1worksfocusedontl1estructure,dynandcsanditsmain-tainingmechanisn1.Researchontheforestregeneratio11wasamali1approaclltoundersta11dtlleforestdynanlicsI;j.ThereweremanyresearcI1eso11tl1erege11erationofh1iskindofforestsincel95ol5~ll].Butfewoftl1emweredoneundertheconsiderationofcanopygapdistUrbance.Sincel99O's,moreandmore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对滇中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3 hm2麻栎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生态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麻栎次生林划分为麻栎—云南松和麻栎—云南松—滇油杉2种林分类型,林木株数分布分别集中于径阶8 cm和6 cm处,以麻栎为优势树种,云南松为伴生树种.麻栎林木的优势度达50.77,重要值为71.71.林分主要乔木树种麻栎、云南松及滇油杉的林木密度分别为1 825株/hm2、650株/hm2和325株/hm2,其中伴生树种云南松和滇油杉优势较为明显.林分中乔木层最大树高20.1 m,最大胸径40 cm,均为云南松植株.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揭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的基础特征。结果表明:9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的CWD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鉴别不出种的CWD有864株,占总个体数的25.3%),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0株.hm-2、15.80m2.hm-2和90.1m3.hm-2;花楷槭和枫桦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和冷杉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的胸高断面积(9.12m2.hm-2)和体积(57.68m3.hm-2)分别达到总体CWD的57.7%和64%;在各存在形式下不同种的CWD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均呈反J型;除未知种以外,其他CWD都主要以枯立木、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形式存在;针叶树种根桩形式CWD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有别于其他种;样地内各树种CWD腐烂等级都大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Ⅱ和Ⅲ腐烂等级上;除针叶树种的Ⅴ腐烂等级外,各树种不同腐烂等级CWD的数量都随着径级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下人天混红松林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未透光群落中红松和五角槭属于进展种群,花曲柳属于潜在稳定种群,而蒙古栎属于衰退种群;半透光群落中红松、水曲柳和假色槭属于潜在进展种群,花曲柳和五角槭属于稳定种群,而蒙古栎属于衰退种群;全透光群落中红松、花曲柳、五角槭和灯台树属于潜在进展种群,裂叶榆、青楷槭和花楷槭属于潜在稳定种群,而蒙古栎属于衰退种群。不同林分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都向着红松硬阔叶混交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ttxiducti()nSnagandfaIlenwoodwasin1ps)rtantcolllponel1tSofft)restecosystem,nutrientpoolf`'rforestal1in1alsal1dn1icrobes,alsowashoPortantapproachofe11ergyflowa11dmaterialnowinforest.soforestecoIogistsattachedinlportaI1cetostudyonsnagandfallel1woodil1creasinglya11dl1ewlydevelopedd1e"ECologyofWood`lecomPOsitiol1'{"'l.Inresearchworkli1Olal1gbaiMoul1tainForestEcosys-tem,tllestudyl4,7,s,9,1o]lladbeenco11ductedinfallel1woodsince8os,andtheresearchra11gewasverywidespread.Buttl1esestUdieswerenl…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在1999~2002年出现了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期和极端最低气温。一些外来树种发生了树冠干枯和植株枯死。遭受冻害的外来树种有华山松、侧柏、刺槐、臭椿、槐树、大扁杏和山楂等18种。在干旱期间杨树固沙林枯死率比较高,达8%~33%,樟子松耐旱抗寒,林分枯死率比较低,为0~6%。最不耐旱的树种是落叶松,其次是沙地云杉和枯枥木花曲柳。比较耐旱的树种有油松、东宁赤松、怀槐、暴马子、榆树、刺榆和桑树。  相似文献   

18.
大强度抚育对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大强度抚育条件下,通过林分层次结构、各层次林木胸径结构、树高结构及其林木分布格局等指标研究林下天然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在22a、32a时分别进行株数强度50%和40%的下层抚育,后经20a天然更新(林分年龄52a),林分形成明显层次结构,分为主林层、演替层及更新层,整个林分林木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多峰分布,其中主林层、演替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山状分布,更新层林木胸径和树高结构呈多峰分布,各林层平均胸径分别为23.2cm、12.6cm和3.1cm,平均树高分别为18.4m、14.5m和2.8m,而对照标准地胸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平均胸径、树高分别为18.6cm及17.9m;主林层、演替层各层林木空间分布呈均匀分布,密度分别为840株/hm~2和1 125株/hm~2,更新层林木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密度为675株/hm~2,对照样地林木空间分布偏向均匀分布,密度为1 605株/hm~2。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lONThemixcdbroad-leaved/Pinuskor`IiensiSforestwhichisoneofthemainforestsofNortheastChina,isintlleCllangbaiMountail1s(JilinProvince)a11dtheXiaoxing'anMotu1-tains(inHeilonroIangProvince).Thisistl1empicalmixcddeciduous/co11iferforestvegcta-tionofthcarca.But,duetocuttingandanunbalancebctWeenharvesti11gandanntlalin-crement,themixedbroad-leaved/PinuSko-raiensIjforestsha1,ebeenreplacedwithsec-ondaryforests(includingthelargearPaofsecondaryforestleftfrol11thepast)sinceltsclearcutti…  相似文献   

20.
调查合肥市市郊5座城市山体的林分组成与群落结构,共记录样方66个。结果表明:山体林主要组成种有97种,分属49个科、82个属;主要优势种是侧柏、杉木、马尾松、朴树、麻栎等;林分平均密度1 384株/hm2,平均基盖度23.35 m2/hm2,平均胸径12.44 cm,平均高度11.08 m。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及34个群丛。主要植被型有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树木整体较为健康,但景观效果欠佳,部分区域林分结构不够合理。建议引进乡土树种,特别是一些观赏树种,如栎、榆、椴、榉、黄连木、槭树等,来提升景观效果,增加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