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是获得小麦单倍体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植株、构建小麦遗传群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创建小麦抗吸浆虫DH群体,在温室条件下对5个小麦抗、感吸浆虫杂交组合进行了单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基因型对诱导单倍体胚形成有较大影响;小麦授粉后适宜的2,4-D点药时间为6-36h;适宜的2,4-D药液为10-30mg/L;授粉后适宜的剥胚培养时间为14-16天,授粉后茎秆离体培养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培养温度以20~25℃为宜。提出了在温室条件下高效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及条件。  相似文献   

2.
摘 要: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是获得小麦单倍体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 ,DH)植株、构建小麦遗传群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为创建小麦抗吸浆虫DH群体,在温室条件下对5个小麦抗、感吸浆虫杂交组合进行了单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基因型对诱导单倍体胚形成有较大影响;小麦授粉后2,4-D适宜的点药时间为6-36小时;适宜的2.4-D药液为 10-30mg/L;授粉后适宜的剥胚培养时间为14-16天,授粉后茎秆离体培养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培养温度以20-250C为宜。本文提出了在温室条件下高效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及条件。  相似文献   

3.
小麦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及其亲缘属植物的细胞质遗传变异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利用一直在积极探索之中,小麦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表现在多方面。异源细胞质对小麦育性的遗传效应被应用于杂交小麦中雄性不育体系的建立,诱导单倍体以及对小麦诸多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成为小麦品种改良中主要研究和实践的内容。本文对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与双单倍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民  王凤菊  李思敏  张文祥 《作物学报》2013,39(12):2247-2252
小麦与玉米杂交是诱导小麦单倍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单倍体和双单倍体产生频率不稳定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选用13个小麦杂种F1代单交组合与玉米杂交, 研究了不同小麦生长环境、生长素处理、培养基和壮苗处理对单倍体及双单倍体产生频率的影响。小麦生长在大田, 去雄后割穗培养与玉米杂交平均得胚率为23.9%, 每个杂交穗平均得胚数6.8个, 均是返青后从大田移回冷温室盆栽的3倍以上;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胚产生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生长素Dicamba蘸穗处理平均得胚率是21.5%, 与2,4-D处理得胚率(21.1%)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B5培养基幼胚萌发率为70.9%~88.3%, 平均82.0%;1/2 MS培养基胚萌发率为70.0%~86.0%, 平均76.6%;两种培养基平均胚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试管苗经壮苗培养基壮苗处理与试管苗经移栽壮苗处理后加倍效率分别是67.6%和8.6%。移栽壮苗处理的苗分蘖少, 生长较弱, 加倍处理后存活率低和加倍率低是其单倍体加倍效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陈新民  赖桂贤 《作物学报》1996,22(4):437-441
实验采用3种类型、15个小麦F1组合与玉米杂交种中单120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单倍体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育种技术具有加速育种进程的突出优势,已成为玉米育种关键性核心技术并在国外广泛应用.本试验选用47份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单倍体诱导和单倍体加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7份玉米地方种质材料之间杂交诱导的拟单倍体率有显著差异,介于1.64%~14.50%之间,平均为5.95%.种植12份玉米地方种质的拟单倍体籽粒进行田间鉴定,标记鉴定准确率介于40.2%~82.3%之间,校正单倍体诱导率介于2.33%~6.45%之间,表明玉米遗传背景影响到籽粒标记的表达,单倍体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将15份玉米地方种质拟单倍体于冬季在海南田间种植,加倍授粉株率介于2.7%~27.2%之间,加倍结实株率介于0.7%~8.9%.说明我国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具有明显差异,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拓宽和加强我国玉米地方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双单倍体(DH,Doubled haploid)技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关键核心技术,能显著加快育种进程。为解决目前玉米单倍体育种普遍存在的诱导率低、杂株率高等问题,本研究利用 4 个单倍体诱导系和 12 个基础群体材料进行杂交,探讨不同诱导系及不同基因型材料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 4 个诱导系诱导同一基础材料时 CS3 诱导系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 5.66%,稳定性也较好;不同基础材料与同一诱导系杂交时 D3 和 D4 的平均诱导率最高,分别达 7.44% 和 7.45%。 (2)用 4 个诱导系诱导同一基础材料时 CS3 诱导系的杂株率最小,为 16.95% ;不同基础材料与同一诱导系杂交时 HB4 的平均杂株率最小,为 10.93%。(3)诱导系 CS3 对 HB4 诱导时诱导率最高(11.9%),杂株率最低(0.81%)。研究结果可充实玉米单倍体育种理论研究,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道了根据分子标记对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评价情况;该群体是采用玉米传粉和花药培养方法用相同的亲本基因型生产的。本研究将其DH品系与用单粒遗传方法从相同杂交中衍生的品系进行比较,然后评价了这两种DH生产技术对DH品系的遗传发生率、亲本配子向DH群体遗传的规则和农艺表现。  相似文献   

10.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倍体技术为玉米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了利用生物杂交诱导方法获得玉米单倍体的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同时就单倍体技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3组完全随机设计,对Stock 6及其7个改良系的单倍体诱导率进行研究,探索五大种质类群和5种不同杂交模式的选系基础材料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S 13的诱导率最高,GS 37次之,诱导率显著高于Stock 6,是改良成功的诱导系,在玉米DH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五大种质类群中,Reid群的单倍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类群;在5种杂交模式的基础选系材料中塘四平头×塘四平头模式的单倍体发生率最高。在玉米DH育种中,应选择遗传基础适宜的材料进行杂交诱导选系。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在现代商业化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模化高效单倍体的产生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总结了父本诱导系、母本的遗传背景、诱导的环境、授粉方式等影响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产生的因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了获得大量的孤雌生殖单倍体除了选择合适的高频率孤雌生殖诱导系外,同时要考虑其他诱导因素的影响。并就高效生产孤雌生殖单倍体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单倍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15D752×15D435和PH6WC×29 2份玉米杂交F1诱导单倍体自然加倍自交结实穗的穗粒数为研究对象,应用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对花粉结实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自然加倍花粉结实力是由 4 对主效基因决定,具有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主效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5.85%和83.6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玉米产业及育种技术发展迅速,而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是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的一条快速而有效的途径。就玉米单倍体的获取途径、单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及单倍体加倍方式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小麦的研究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生物技术的出现对杂交小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杂交小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中已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标定和定位恢复基因和育性相关基因、探寻杂种优势的机理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方面,为杂交小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针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玉米单倍体DH系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超  赵成昊  陈得义  王孝杰 《种子》2012,31(4):52-54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技术能显著加快育种进程,高效单倍体诱导材料的培育及单倍体DH系应用是玉米单倍体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就玉米单倍体DH系的特性及应用加以阐述,并对今后玉米单倍体DH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与玉米近缘种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玉米与其近缘种及它们的杂交或回交后代的可杂交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近缘种的多数材料都能与玉米杂交结实,它们的杂种F1均表现出强的杂种优势和光敏反应;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母本效应较大,且与物种间遗传距离直接相关。此外,还对玉米近缘材料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在现代商业化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模化高效单倍体的产生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总结了父本诱导系、母本的遗传背景、诱导的环境、授粉方式等影响玉米生物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产生的因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了获得大量的孤雌生殖单倍体除了选择合适的高频率孤雌生殖诱导系外,同时要考虑其他诱导因素的影响。并就高效生产孤雌生殖单倍体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单倍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21个小麦F1杂交组合与4个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结果表明,不同小麦F1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组合D026/D035为11.6%,最低组合Ta01/C98仅为1.2%;二者相差10%以上;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得胚率趋势表现为:甜玉米(35.7%)>普通玉米(11.6%)>爆裂玉米(8.7%)>糯玉米(7.3%);玉米扬花期间,不同阶段授粉对得胚率具有显著影响,以开花当日授粉最佳,越往后得胚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