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鲜食糯玉米研究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糯玉米又称蜡质玉米或粘玉米,是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殊玉米变异类型。糯玉米是第9染色体上的隐性糯质基因控制的玉米突变类型,其籽粒胚乳表现致密、不透明,所含淀粉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具有粘、软、细、柔四大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贵州高海拔山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厚明 《种子科技》2010,28(6):42-43
糯玉米也叫黏玉米,是普通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变异后经选育而成,其籽粒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角质与粉质胚乳层次不分,籽粒内部呈不明蜂蜡状。糯玉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果蔬型食品,以采鲜嫩玉米果穗为主,蒸食口感柔软细腻,皮薄无渣,甜黏清香;收获干玉米制作的糯玉米食品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玉米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粒位子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与粒重的关系。胚乳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不同类型玉米胚乳细胞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普通玉米(豫玉 22号)>甜玉米(甜玉6号)>爆裂玉米(爆裂1号)>糯玉米(黄糯1号);不同粒位胚乳细胞数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同一类型玉米粒重与胚乳细胞数呈极显性正相关,不同类型玉米间则胚乳细胞数与其他因素一起决定粒重。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物质积累特点、激素含量变化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方面的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进程早于干物质的增加进程,普、糯、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分别在授粉后24、18和13 d达到最大值,粒重分别在授粉后45、40和30 d达最大值;在籽粒淀粉积累全程,糯玉米总淀粉含量高于同时期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尤其是在授粉后30 d内差异最明显,普通玉米与爆裂玉米间差异不大;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类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积累速率极值大小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两个方面,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分别是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的1.61倍和1.34倍,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10 d,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则在授粉后20 d。普通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显著正相关,爆裂玉米相关不显著。在整个籽粒充实期,普通玉米籽粒的玉米素(ZR)含量都高于同时期的糯玉米和爆裂玉米,而糯玉米又高于爆裂玉米;籽粒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在3个类型间的差异规律则与ZR刚好相反。3个品质类型的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籽粒充实后期普通玉米SS活性下降最慢,而爆裂玉米下降最快;糯玉米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爆裂玉米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高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 (waxy corn)也叫粘玉米、蜡质玉米 ,其胚乳性状是由 wx隐性基因控制 ,wx基因改变了胚乳中的淀粉性质 ,籽粒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组成 ,不透明 ,无光泽 ,外观似蜡状 ,坚硬平滑 ,煮熟后粘软 ,富于糯性。籽粒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 ,具有独特的清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 ,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 营养价值高  品质分析表明 ,糯玉米粉含蛋白质 10 .6% ,氨基酸 8.3%左右 ,分别比糯米粉高出2 .7%和 1.1% ,而脂肪含量低 ,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比例较高 ,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籽粒表面蜡质光滑,胚乳中含有大量支链淀粉,由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着其物理和化学性状。糯玉米使用范围较广,除可以作为菜用玉米供人类食用外,还可以用于畜牧业、工业和制造业等。文章通过试验设计、产量比较等,阐述了适宜花甜糯1号在秦巴山区夏播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鲜食玉米因其用途和食用方法类似于蔬菜,也被称为蔬菜玉米。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甜玉米是以其籽粒在乳熟期含糖量高而得名;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最初由于其干籽粒切口似蜡质而得名。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waxycorn)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的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第59座位点上。糯玉米也称为蜡质玉米,子粒的胚乳是由100%的支链淀粉组成。糯玉米育种与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糯玉米WX基因的遗传功能及广泛的用途受到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是受隐性突变基因wx控制的一个突变类型,是玉米的一个亚种,又称蜡质玉米.糯玉米组分特殊,籽粒淀粉完全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原料,在食品加工业和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以及籽粒成分特殊性能的深入开发,糯玉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和食品加工、工业加工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
鲜食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称蜡质玉米或黏玉米,籽粒富含支链淀粉,其化学性状和物理性状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鲜食糯玉米营养丰富、口感好、风味独特,作为蔬菜、水果玉米起到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爆裂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粒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 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20 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一快一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相似文献   

12.
刘飞 《种业导刊》2006,(3):26-27
1糯玉米发展前景1.1营养价值高糯玉米(waxycorn)也叫粘玉米、蜡质玉米。品质分析表明,糯玉米粉的营养成分比糯米粉高,含蛋白质10.6%,氨基酸8.3%左右,分别比糯米粉高出2.7%和1.1%。糯玉米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比例较高,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白比例较低,赖氨酸含量也较普通玉米高出16%~74%,因而糯玉米籽粒食用品质相对普通玉米有了较大的提高。鲜食的糯玉米内容物多,总含糖量达7%~8%,干物质达33%~38%,比甜玉米具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好的适口性,且易消化吸收。所以糯玉米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特用玉米。1.2风味独特糯玉米果…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颖果的发育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糯玉米颖果的发育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糯玉米颖果的鲜重、干重变化及其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的积累动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淀粉粒的发育。鲜食糯玉米最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5~30 d;颖果中的淀粉含量前期增加较快,授粉20 d后增加缓慢;蛋白质含量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脂肪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籽粒鲜重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5**)和负相关(r=-0.961**),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5**)。角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紧密,积压呈“足球状”;粉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疏松,呈多面体状。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登海11为材料, 分别进行大田和温室试验, 观察灌浆期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3-乙酸(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和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显示, 籽粒最大胚乳细胞数目、最大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及平均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表现为果穗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在胚乳细胞活跃增殖期或活跃灌浆期, 籽粒Z+ZR、IAA和ABA含量以果穗下部籽粒最高, 中部籽粒其次, 上部籽粒最低。GA3含量则为果穗上部籽粒>中部籽粒>下部籽粒。两个试验的结果趋势一致。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Z+ZR、IAA和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籽粒GA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玉米果穗上部籽粒轻主要是由于这些籽粒的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小, 导致其胚乳细胞数少, 这与其灌浆期较低的Z+ZR、IAA和ABA含量及较高的GA3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四、五十年以来,已发现不少玉米胚乳的突变种,有些已投入商业生产,还有一些也有可能投入生产。本文摘要介绍玉米胚乳的突变型,它们目前的价值,和长远的意义,下月将发表的第二篇文章里,将探讨两种对养猪和养牛,特别有价值的胚乳突变:蜡质(Waxy)玉米,和不透明-2(Opaque-2)。这两篇文章里,涉及的玉米突变型,已改变玉米子粒的最大器官——胚乳。正常玉米的胚乳占籽粒全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种由隐性基因(wx)突变而产生的玉米类型.wx基因改变了玉米胚乳的类型,也改变了糯玉米的品质.糯玉米青果穗不仅营养丰富、口感韧糯、滋味鲜甜、香味怡人,而且可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16%,多食不腻,尤其受到肠胃消化吸收不良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是主要鲜食玉米类型, opaque2 (o2)基因导入可增加籽粒赖氨酸含量,但同时引起籽粒皱缩、淀粉含量下降等,限制了其育种应用。为发掘优良糯玉米受体,以籽粒饱满圆型o2近等基因系(o2-NIL)糯2/wx1wx1o2o2和皱缩型黄糯2/wx1wx1o2o2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鲜食期、成熟期的百粒重和籽粒成分测定,发现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可能是导致2份糯玉米o2-NILs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授粉后10~24d两糯玉米o2-NILs中6个淀粉合成基因动态表达模式不同,其中Sh1、Sh2、SSIIIa和SBEIIb差异较大。分析胚乳转录组数据,发现两糯玉米o2-NILs中24个海藻糖和糖基水解酶编码基因和48个o2胚乳修饰基因变化不同,以上结果表明淀粉合成关键基因前期表达量高,后期与对照无差异,且糖代谢基因表达变化有利于淀粉合成可能是糯2/wx1wx1o2o2淀粉含量和百粒重不受o2突变影响,籽粒性状明显优于黄糯2/wx1wx1o2o2的重要原因,同时多个胚乳修饰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该结果直接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o2突变体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吴子恺 《作物学报》2004,30(8):751-756
分两批测定了3种类型共6 684粒微胚乳玉米(Zea mays L.)的粒重和含油率。发现1 944粒含油率高于20%,其中有32粒超过25%,最高为26.84%。计算了单粒重与含油率(df1 = 78)以及各果穗平均粒重与含油率(df2 = 14, df3 = 64)的相关系数,3个相关系数都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以籽粒或(和)以果穗为基础,选育既籽粒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su_1,sh_2,bt_2,o_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三性状和其它性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是影响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胚乳突变基因主要通过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来增加其它成份的含量,进而提高籽粒的营养品质,但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导致粒重下降。所以,利用胚乳突变基因互作效应改良玉米品质应该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二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弱势粒发育与库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弱势粒败育和灌浆受限与其库容量或库活性关系,对于探讨弱势粒调控途径、实现密植群体产量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控制授粉条件下(不完全授粉IcP、完全授粉CP),比较成功发育弱势粒(IcP处理)和发育不良弱势粒(CP处理)的库容量和库活性及籽粒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控制授粉处理下,玉米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过程和最大胚乳细胞数无显著差异;IcP处理弱势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显著高于CP处理,平均差异和最大差异分别达12.6%和21.8%,且实测百粒重、籽粒终极生长量、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皆表现为IcP处理高于CP处理。可见,玉米果穗顶部弱势粒败育或灌浆停滞不受其库容量的限制,籽粒形成期的库活性是弱势粒败育或灌浆受限的核心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