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旱地宽厢宽带分带种植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旱地复合种植新模式,特别是玉米宽厢宽带间套其它作物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效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旱地宽厢宽带在提高作物之间、时空之间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最大边际效应,有许多技术环节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熟化。为此,进行了玉米宽厢宽带间套花生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红花岗区播种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做好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行科学合理分带粮经作物间套栽培,对确保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0年开始,红花岗区推广应用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到2009年发展到1333hm^2,玉米平均单产达421kg/667m^2,平均产值达1350元/667m^2。现将红花岗区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梅  杨超  田永国 《耕作与栽培》2015,(1):32+29+31
为了探索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产生的效益,开展了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示范。结果表明: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产量为336.22kg/667m2,产值1008.66元/667m2;花生产量为113.15kg/667m2,产值1131.53元/667m2;合计平均产值2 140.19元/667m2,比净作玉米产值高639.24元/667m2,比净作花生产值高537.32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瓮安县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技术在宽带中间套不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模式,进行了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说明: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技术能达到玉米单产稳定,而且增效明显;旱地宽厢宽带种植间套辣椒单位面积总产值达2046.43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8,位居第1;间套种花生的单位面积总产值达1522.8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55,位居第2;间套甘蓝的单位面积总产值达1452.69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28,位居第3;最低的是旱地分带轮作,其单位面积总产值为1304.02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63。  相似文献   

5.
唐凯  陈光莉 《耕作与栽培》2007,(2):21-21,58
通过宽厢宽带玉米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宽厢宽带栽培中,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不影响套种作物,最佳密度为2500~3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6.
瓮安县应用旱地宽厢宽带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宽厢宽带技术是利用旱地分带的特点,科学开厢,规格带幅,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资源,加大带幅中各种作物种植密度,强化玉米与其它高价值作物的集成配套,在确保玉米单产稳定增产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瓮安县2003年秋季开始示范推广以来,由于该项技术切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稳  相似文献   

7.
在灌浆期对玉米在净作与旱地宽厢宽带种植中穗位叶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厢宽带模式有利于玉米叶片叶面积的增大、叶绿素含量的升高和光合速率的提高。这对于填补宽厢宽带的高产高效机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旱地宽厢宽带淀粉专用甘薯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专用甘薯最高折合2063.6kg/667m^2,玉米折合478.1kg/667m^2,A处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为沿河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套玉米及玉米间大豆种植系统间套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众民 《作物学报》1985,11(3):163-172
1974~1983年在云南省玉米主产区宣威县的不同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套玉米及玉米间大豆间套优势的适用价值以及构成间套优势的机理。试验表明玉米与马铃薯、大豆间套在旱地作物种植系统中很有应用价值。从粮食产量与经济纯收入分析,条带马铃薯套玉米的效益高;从劳动生产率与能量再生率分析,条带玉米间大豆的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示范简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旱地宽厢带种植试验表明,在适当提高旱地分带轮作带宽的条件下,早地多熟种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经济效益能成倍增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模式在水源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模式的玉米宽厢宽带移动式轮作模式和净作玉米从根量、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土地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厢宽带中作物根量高于净作玉米,增加了根系残留、宽厢宽带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从而有利于土壤疏松、养分的均匀利用;宽带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高于净作;宽厢宽带模式土地生产力高于净作。  相似文献   

12.
《耕作与栽培》2008,(1):F0004
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贵州省耕地多为山地、丘陵且光照不足的山区农业生态特征和旱耕地质量日益恶化、产值偏低的生产实际,研究探索了适应贵州省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旱地宽厢宽带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采用科学开厢、规格分带(8尺开厢,窄带2.5尺,宽带5.5尺)、东西向开厢、移动轮作、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对各种作物实行高密度种植,强化玉米与多种经济作物集成配套,在确保玉米单产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套种其它经济作物,增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出适宜的种植带幅,采用单因子密度设计,研究了不同带幅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对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厢宽带种植技术与玉米常规栽培相比较,其产值平均增加1000元/667m~2左右;花生以4m带幅产量最高,玉米产量则是2.67m带幅最高,但综合产值最高的是3m带幅,达2193.72元/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具有气候条件较好,旱地面积大,作物种类多的特点。旱地作物中玉米是最主要的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仅决于水稻,居第二位。广大农民群众十分重视玉米生产,历来就有玉米间套大豆、红苕、花生及其它作物的习惯。目前我州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及杂交组合虽较多,但从品种类型、植株形态及经济性状等,都难适应间套作及双高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玉米/辣椒旱地宽厢宽带不同带距、不同种植密度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带距667m2纯收益以4m开厢最高,为4442.1元/667m2,其次是3.33m开厢4359.1元/667m2,2.67m开厢最低4132.5元/667m2。采用4m开厢,种植规格玉米为0.5m×0.167m、辣椒为0.7m×0.208m,每667m2玉米密度2000株、产量405.3kg,辣椒3200株,产量717.5kg,纯收益最高达4657.9元,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丘陵旱地分厢带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分厢带植的带距带比(A)和作物间套组合(B)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丘陵旱地分厢带植以宽带最好,带距带比以双2m模式(A3)最佳,双1.67m(双5尺)模式(A2)次之。(2)作物间套组合以“小麦+(蚕豆+春菜)/春玉米=秋菜/甘薯+大豆/甘薯”组合(B3)次之。(3)双2m(双6尺)、双1.67m(双5尺)宽带模式宜在地势较平坦,土层较深厚肥沃,地块较大的丘陵一、二台土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玉米是道真县主要粮饲作物,多年来采用净作或简单套作方式种植,复种指数低,经济效益不显著。为此,为了利用3种作物不同科的特性,避免病虫害交替侵害对产品的影响,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三江镇三江村瓮溪组4户农民种植试验,探索了马铃薯/菜用玉米/蜜本南瓜3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旱地采用本地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脱毒种与普通杂交玉米、糯玉米、秋白菜、春白菜、葱、生姜、折耳根、胡萝卜等作物间套种植,进行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效果最佳的模式是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达到2.6347和1155.00元/667m^2,适宜本地中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倩 《种子科技》2023,(7):42-44
马铃薯是人们喜爱的粮菜兼顾的作物,市场需求量很大。马铃薯栽培生产受季节的影响,在非成熟季节栽培,其产量和品质都没有保障。早春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是通过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不同的农业技术措施,确保马铃薯逆季节生长,实现错季生产,促进了种植户增收,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文章分析了早春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聚土垄厢,垄沟栽地膜玉米、垄厢免耕植小麦,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5190kg/hm^2,比对照小麦增产18.2%,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土、保肥、能蓄能排的旱地节水农业夺取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