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品种黄华占为材料,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进行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提高水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籽粒长宽比,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大胶稠度,使稻米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10个花香A杂交组合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日产量与有效穗数、株高与穗长、总粒数与实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205),其次为有效穗数;米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以花香A为亲本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应主要通过提高其日产量、有效穗数,并适当延长其生育期、降低其株高与穗长来提升产量;同时,适度降低籽粒长宽比,从而提高灌浆效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进而提高整精米率,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稻田养鳖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于2018年在湖南省长沙县明月村采用田间试验,比较黄华占稻鳖共作再生季(RHT)、Y两优800稻鳖共作再生季(RYT)、黄华占常规单作再生季(RHN)、Y两优800常规单作再生季(RYN),4种模式的稻米产量和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品质、食用品质).结果显示:稻鳖共作模式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显著提升再生稻的产量;提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提升稻米的外观品质;但对于稻米RVA特性和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两个品种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稻麦两熟条件下,研究了麦田免耕套种水稻与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移栽稻相比,免耕套种水稻株高较低,单茎叶面积略小,生物量低,但生育后期干物质累积量增加迅速。第1年免耕套种秸秆还田的产量最高,翻耕移栽秸秆还田的产量略高于移栽秸秆不还田的产量,但随着连续免耕时间的延长,第2年免耕套种的产量降低。在单位面积穗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免耕套种水稻每穗实粒数较少,千粒重较高,套种水稻可获得较高产量。水稻免耕套种可明显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翻耕移栽秸秆还田也能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水稻免耕套种和秸秆还田可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使胶稠度变软,稻米品质变优;而水稻移栽秸秆还田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略增,胶稠度变硬,食味品质有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生育期延迟;株高和空瘪率逐渐增加,穗长和褐变穗发病率逐渐降低,穗颈瘟逐渐增加,倒伏程度没有明显变化;水稻平方米穗数逐渐增加,而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逐渐降低;水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没有明显变化,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硫肥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3 k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 kg/667 m2也可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4.5 kg/667 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1.5~3 kg/667 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1.5 kg/667 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硫肥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 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最佳氮肥运筹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分别提高7.50%(2018年)和11.63%(2019年);随基肥氮占比的下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以基肥:蘖肥:穗肥为6:3:1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8.
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稻草覆盖还田和无稻草还田2种处理和4种氮肥处理,并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稻草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4个施氮处理表现一致。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稻草覆盖还田促进水稻分蘖,最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协同提高,最终使有效穗数显著增加。稻草还田增强群体物质生产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值)提高,最终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量。稻谷产量与不同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增加前期施氮量对稻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沈农014为试材,通过齐穗期遮光处理,塑造不同叶片光合产物供应能力,研究同化物供应能力对产量及主要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穗颖花数普遍提高;穗粒重普遍下降,遮光程度为90%时,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都降低,遮光程度为70%和40%时,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都比对照提高;当遮光程度分别为70%、40%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普遍提高,而遮光90%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则都下降;随着稻株光合能力的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遮光程度为90%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最大值;所有遮光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都提高,直链淀粉和食味值则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江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植株生长、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叶片、茎鞘和穗的干物重大致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当达到14 kg/667 m2时,干物质积累量略有下降。瘪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结实率和实测产量以中氮水平为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不是以最低氮和最高氮水平为最高,而是中氮水平处理最高,水稻外观品质垩白率和垩白度都是低氮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施磷量对超级稻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研究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磷肥(P2O5)  0.0~225.0  kg/hm2,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则先升后降。各品质指标值与施磷量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施磷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而精米率、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起始糊化温度、消减值和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对磷素的反应不明显。施磷主要是增加垩白面积从而增加垩白度,对垩白面积、垩白度、消减值影响较大,而糙米率、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和起始糊化温度基本不受影响。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水稻生产中应适量施磷(在土壤营养中等或偏上土壤上施85.7 kg/hm2为宜),过量施用不仅低产低效,还会加重生态污染。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8个粳稻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和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品种中,T14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2.72%;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株高与穗长呈正相关,有效穗与结实率呈正相关,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正相关;外观品质相关分析中得出,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正相关,与长均值、长宽比呈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负相关,长均值与长宽比呈极正相关;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分析中得出,株高与糙米率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整精米率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环境友好型中药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减施增效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择5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药肥处理(相比常规化学农药减量20%)下水稻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稻米品质性状和病虫防治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药肥可以显著缩短水稻的生育进程,增加颖花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3.8%~6.7%;中药肥处理下各品种整精米率提升1.4%~7.3%,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3.2%~62.2%、11.6%~59.5%和1.0%~6.5%;中药肥处理下各品种稻瘟病发病率降低0.9%~17.7%,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防效则分别提高2.2%~15.8%和1.0%~8.2%。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品种准两优527和Ⅱ优162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下降,导致单株产量降低,同时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水分胁迫后,稻米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上升,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其中,整精米率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水稻开花期田间保持适宜的水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数据,综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41%的样本量数据表明,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产量高于水稻单作,而59%的样本量呈相反趋势;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穂数和穗粒数普遍减少,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于水稻单作,稻田综合种养稻米的加工、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其中,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极显著提高0.72%~2.74%,胶稠度增加2.11%,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则分别下降13.78%、11.76%、3.01%和6.67%。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生物菌肥与化肥两种肥料处理对水稻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农生物菌肥可以缩短水稻生育期4~5 d,降低植株高度2 cm,增强抗倒伏能力,保证安全成熟,增加每穗粒数和实粒数,使水稻增产9.2%。施用富农生物菌肥还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改善稻米食味。  相似文献   

19.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41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适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高于头季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再生季稻的粗蛋白含量在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头季稻。因此,同等控温条件下,与头季稻相比,再生季稻的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要好,但营养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新型生态螯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态螯合肥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分蘖、SPAD值、叶面积指数、株高、草重和谷重都明显增加;产量和米质性状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表现在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明显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使氮农学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加,10~2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