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国的药茶     
“药茶”是用茶叶、中药为愿料加工而成,以开水冲泡或煎水当茶饮用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种剂型,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药茶防治疾病,在历代的名医方书中均有记载,除单味代茶用外,以复方制成茶块也时有所  相似文献   

2.
話茶     
茶有独具的风韵和特有的功效,所以古今中外的诗人,都以最美丽的詩歌来称颂它。最使人感到兴趣的是唐朝詩人卢仝的《谢孟諫议寄新茶詩》,他以步步深入,回味无穷的笔調,描写飲茶七碗时不同的感觉:“……柴門反关无俗客,紗帽籠头且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古文五千卷;四碗发輕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  相似文献   

3.
新书预告     
由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编著的《茶业通史》(中国农书丛刊茶叶之部)将于1984年2月出版,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茶业通史》为大32开本,40余万字,每本估价3.21元。主要介绍茶的饮用是我国首先发现和发明的,目前成为世界性日常饮料。该书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有关历史资料阐明了茶的起源、生产、变化、传播、中外茶学、制茶、茶化学、饮茶、茶与药、茶与文化、茶叶政策、茶与经济、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2,(9):20-20
7月10日,俄罗斯第451技术委员会在俄茶与咖啡协会办公大楼召开《茶叶、咖啡及其饮料产品》会议,研究讨论了茶与咖啡协会提交的6项国家间茶叶标准草案。其中5个标准是由俄茶与咖啡协会拟定的,分别是:《茶叶·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灰分含量测定方法》、《茶叶·粗纤维含量测定方法》、《茶叶·总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茶叶·粉碎样本加工与干物质含量测定方法》、《茶与速溶茶.叻Ⅱ啡因含量的测定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ISO标准)》。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为特征。霍乱、肠炎、泄泻的证治与痢疾比较接近。中医认为痢疾的病机主要在于湿热内滞。近年来,细菌对抗菌素逐渐产生抗药性,因此效果远不如前。在此情况下,茶叶治痢更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病,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的流传。早在唐朝就有饮茶治痢的记载。如唐孟说《食疗本草》:“治热毒下痢:好茶一斤炙,揭末,浓煎”宋朝文献对茶叶治痢有较多的记载,有论、有方、并有验例可查。如杨澄父《仁斋直指方》:‘“…  相似文献   

6.
唐代,茶叶已是福建名产之一。陆羽《茶经》一书提到:茶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福州的蜡面茶、露牙茶、半岩茶非常有名。《闽小记》云:"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迨至宋代,福建茶叶更是名扬域外。"江淮、荆襄、岭南、两川、二浙,茶之所出,而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到清代,经数百年的发展,福建茶叶无论种植技术、生产形态,还是地区分布都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秭归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自然品质优异、区域特色突出,《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峡州、归州、夔州为帝王贡茶之地”。《陆羽茶经译注》“浅说”章中叙述:“唐代贡茶产地十六州,湖北就占了六州,除茶经上的五州外,还加一个归州”。《归州志·物产》埘当地产茶叶有“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一现在一些茶事、茶文化活动,常有“茶人”、“爱茶人”的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此两名词由来已久,溯本追源都出于唐代。“茶人”名词是陆羽所创,他在《茶经·二之具》说“”(即茶篮)时有“茶人负以采茶也”句,就是说陆羽称茶叶生产者为“茶人”。而“爱茶人”名词是白居易所创,他作《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氏一生为官、丰产诗人,他创造“爱茶人”一词是在以名泉烹饮佳茗时引发的。白氏爱茶是他官务之余的生活享受,即业余爱好。两名词的对象是有区别的。二“茶人”、“爱茶人…  相似文献   

10.
刘秋萍 《中国茶叶》2002,24(1):39-39
花蟹茶酱炒年糕 原料: 1.主料:花蟹2只500g,年糕500g,茶酱50g。 2.调料:精盐1g,鸡粉1g,高汤50g,清油1000g,葱姜少许,干淀粉少许。 制作: 1.将花蟹宰杀,抠去腮洗净,留蟹盖,一分为四块,拍上干淀粉待用,年糕上锅蒸软。 2.锅内放入清油,烧至三成热,将蟹码成原蟹形和蟹盖一起入锅,滑一下……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斗茶的闲情逸闻。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8,30(1):37-39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景谷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为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  相似文献   

13.
西汉·王褒著的《僮约》,是我国最早而具有研究价值的茶叶文献之一。自唐宋刊行以来,久为世人和学者所重视。近二十多年来,有川报发表的《川茶史略》、朱自振的《茶叶史话》、茗叟的《略谈王褒的僮约》、艾彤的《茶趣》、孙占升的《茶和喝  相似文献   

14.
茶疗,即用茶或以茶叶为主,辅原料.加入适当的中草药配制成茶方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茶疗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茶叶的作用,又具有茶叶本身所没有的功效。而且茶叶与其他中草药配用,又有助于发挥和加强药物的疗效。有利于药物的溶解,还能增加香味,调和药味。其组方精炼,制作简便,饮服方  相似文献   

15.
茶膳是将茶作为莱肴和饭食的烹制与食用方法的总和,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叶消费新方式,是茶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相似文献   

16.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17.
张晓航 《福建茶叶》2016,(5):379-380
《茶经》是当今世界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茶叶专著,也是介绍茶叶知识方面最完整、全面的一本茶叶百科全书。忠实全面地在翻译中还原《茶经》原著,能为世界友人更客观地了解中国茶叶知识,认识中国茶叶文化提供良好平台。然而《茶经》作为一部凝结了古人茶文化知识与内涵的划时代巨著,不少内容都与其他文本存在互文关照的联系,故理清所互文的内容在原书中的作用意义,有利于把握《茶经》主旨,使翻译更为准确。本文将围绕《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照作简要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茶蕴人魂倾倒名士 古今中外,世界上专家学者、文人雅士乃至国家领导人物中,对茶的高度评价,不胜列举:茶圣陆羽(733-804)《茶经》载:“茶之为用,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意为茶既显保健功效,而且味道甘美。  相似文献   

19.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相似文献   

20.
(4)清头目:共12家,附4方。从功效言者仅“清头目”一项,有《汤液本草》、《本草图解》、《本经逢原》、《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5条。比较具体的内容,见于从主治言的部分。称“头目不清”者,仅有《本草求真》;其余均与头痛有关。例如:“合芎(艹穷)、葱白煎饮,止头痛”,见于《日用本草》,此方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有引用,特称可治“热毒头痛”,恐未当。称“治头痛”者,有《茶谱》(毛氏);称“理头痛”者,有《古今合璧事类外集》;称治“脑疼”者,有《茶经》,称“愈头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