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l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我国台湾、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及广西等省(区)。该虫一年发生1至2代,以幼虫危害,主要危害思茅松、云南松、海南松、云南油杉及马尾松等。在云南思茅及临沧等地区,常与云南松毛虫混同发生于思茅松林内,为害甚为严重。1983年6月在云南省安宁县温泉一带发现大量思茅松毛虫自然罹病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2.
应用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室内饲养观察实验及2004~2005年在思茅松林间释放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卵卡防治思茅松毛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室内平均羽化率为84.3 %,对思茅松毛虫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7.6 %;思茅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7 %和84.8 %.利用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作为媒介昆虫传递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思茅松毛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是松树林的天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松毛虫属全世界已知的有28种,其中发生面积大,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6种,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相似文献   

4.
对思茅松工业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思茅松与红木荷、西南桦或高阿丁枫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的思茅松人工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思茅松工业人工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越大,则思茅松的主要害虫思茅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等的危害程度越低.在思茅清水河各种配置的思茅松混交林中,其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与思茅松毛虫及微红梢斑螟的危害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平均落卵量、落卵所占百分比和不同松针上幼虫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ère和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对寄主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白皮松P.bungeana的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选择趋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思茅松,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上的成虫平均落卵百分比分别为46.98%,26.10%,22.73%,4.19%;思茅松毛虫在思茅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上的成虫平均落卵百分比分别为48.22%,23.55%,15.80%,12.44%。在36 h观测时间内,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幼虫对4种松树的取食选择趋性不一致,且与成虫产卵选择趋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共有30余种,我国分布有27种,是松毛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食害松属、柏属、杉属等针叶树种,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为典型代表,给林业生产、生态安全、居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室内饲养移在思茅松林分中设定观测样株,对云南松毛虫的第1代和越冬代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松毛虫在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其死亡原因等,以此为依据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的生命表。应用此生命表结合景屏等地当时虫害的发生实况及外界环境条件,对该地区云南松毛虫的种群消长趋势和发生量作出了预报,为控制云南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雪松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近年来 ,在江西省上饶县雪松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病虫危害 ,故笔者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探索。1 病虫种类、发生特点和原因1 1 松毛虫松毛虫危害雪松 ,在江苏有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 tatusWalker)、在山东日照有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Butler)危害的报道 ,对思茅松毛虫 (D .kikuchiiMatsumura) ,尚未见报道。 2 0 0 0年来 ,在上饶县平原低丘雪松上 ,2种松毛虫混杂发生 ,在深山区雪松上 ,只有思茅松毛虫危害。 …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针叶害虫,过去大面积成灾的,不外乎就是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latipennis walk)、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双波松毛虫(Dendrolimus biundulala Gaede)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山松毛虫是云南松林的大害虫,每年危害云南松和思茅松十万余亩。此起彼伏,猖獗成灾。为了有效地防治其危害,必须开展虫情予测予报,这是防治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措施。文山松毛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概述生活史:据资料及我们多年来在玉溪,江川、华宁、师宗等地观察记载,一年发生两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云南松毛虫是云南松、思茅松和柳杉的主要害虫之一。在贵州除危害柳杉以外,还危害侧柏、马尾松和华山松,尤其是对侧柏纯林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自1979年以来,该虫在安顺、遵义等地不断发生,并且有继续蔓延的趋势。今年,普定县共有的1000多亩柏树林,由于遭受云南松毛虫危害,成灾面积就达700多亩,占整个柏树  相似文献   

12.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gnensis Tsai et Liu)取食松针,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nensis),思茅松(P.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及细叶云南松(P.yunnannensis Var tenuifolia),在我省主要危害后者。该虫分布于云南文山及我省贵阳、六盘水及黔西南,其危害在兴义一带尤其严重。据记载最早成灾于1924年,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红花寄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并掌握红花寄生在思茅松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普洱市景谷县、镇沅县受红花寄生危害严重的思茅松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花寄生的危害与思茅松林龄及林分组成密切相关,思茅松林龄越大,红花寄生危害越严重,且红花寄生在思茅松混交林内的危害比在纯林内更为严重;同时,红花寄生的发生与坡向、林分郁闭度有一定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通过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的测定,结果表明红花寄生在思茅松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危害思茅松小蠹虫种类有3亚科11属15种,其中7种为思茅松(寄主)及分布新记录种。云南松梢小蠹、思茅四眼小蠹、额毛小蠹及云南切梢小蠹是思茅松的主要害虫,应列为该区域主要的检疫、监测和防治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综合肥力、采脂强度、坡向、林分结构是影响小蠹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研究揭示了小蠹虫成灾的林分与不成灾林分的生态学特征,为营造抗小蠹虫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6.
经调查发现,危害江城县思茅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有4种,分别是松梢螟、松小蠹虫、云南松毛虫、松叶蜂。阐述虫害的危害症状、程度等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和措施。分析认为,造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虫害防治技术和手段落后是虫害发生严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用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在云南南涧、禄丰县大面积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林内调查、定枝套袋观察和室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林内、袋内和室内的防治死亡率云南松毛虫分别达86%、79%和49%,思茅松毛虫分别为62%、73%和10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与4种阔叶树混交林的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茅松与红木荷、西南桦、冬樱花、喜树4树种不同比例的混交林营造试验结果(2.5年生)表明:在其混交林中思茅松的生长量一般优于纯林。但需控制好思茅松与阔叶树种的比例,否则达不到增产效果。思茅松与西南桦、红木荷等阔叶树种混交(比例适当)有利于减少松梢螟对思茅松的危害,其中思茅松与4树种同时混交,针阔比为2?1时,抗松梢螟效果最佳;与西南桦混交,针阔比采用1?1较好。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毛虫在昌宁西桂林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桂林区是昌宁县的重点林区,思茅松纯林面积较大,占乔木林面积的68%。云南松毛虫在西桂林区常年危害,造成了巨大损失。文章阐述了云南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防治难点和误区,提出加强虫害预测与预警,人工摘除虫茧、灯光诱杀羽化期成虫,保护和利用天敌,仿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加大营林力度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样地调查材料对营造于思茅清水河的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5年生期间其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的生长状况,以及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多度、多样性、盖度、高度等的植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人工幼林中,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胸径及树高生长最快的是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其后依次为思茅松+高阿丁枫混交林、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思茅松纯林II.在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中,思茅松树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和思茅松纯林II(p<0.5).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在其营造的5年生期间,林下草本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但其盖度逐渐提高,个体数量有较大的提高;灌木层的盖度、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人工林若不进行有效的抚育措施,地带性的乡土灌木植物的盖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以影响其人工林中思茅松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