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是一种较理想的滩涂和虾池混养贝类的生产模式,且缢蛏、泥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缢蛏、泥蚶的生态习性选择胶洲湾北岸、城阳区的上马、河套等镇的养虾池,池底为软泥质和软泥半沙质,虾池进、排水条件良好,水质无污染。推广面积1000亩,共35个池,水深1.5m~2.0m。2.整埕:冬季将池水排干,每1.5m修一中间隆起、两边略低的埕,长度依地形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埕之间挖宽30cm,深10cm的沟,埕面耙平。3.苗种放养:(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环境恶化,养虾业遭到沉重的打击。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水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我们采用虾池隔离法间养缢蛏获得成功,1995年全市对虾和缢蛏间养面积4600亩,新增加缢蛏产量960吨,产值1300万元。现将对虾和缢蛏间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条件: 虾池要求以适合对虾和缢蛏养殖的环境条件为前提。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虾池面积一般50亩左右;池底要求以泥为主的底质,并在离池堤5m左右挖一环沟(环沟与池堤间成一宽5m左右的滩面,该滩面高于虾池中间的滩面,用于养殖缢蛏);池子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效水深1.5~2.0m。 二、清池: 缢蛏苗比对虾苗早进池,在缢蛏苗播养前应对其底质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冬季空闲时排干池水,清除其池底污泥,并将养殖缢蛏的滩面翻泥20~30cm,晒池1~2  相似文献   

3.
虾池混养文蛤及缢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地选择 进行虾贝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养殖池环境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虾池内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面。环沟的作用是把对虾饵料台与贝类生活区隔开,环沟深0.6米以上。 2.底质以泥沙质为好。缢蛏喜泥底或泥沙混合的底质,而文蛤多潜居在较为平坦而松软的沙质里,若底质沙不够,可在准备放养文蛤苗之前适当加入建筑用的细沙。 3.滩面要求水深0.8~1米;虾池盐度控制在8~30‰;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底质处理。放养穴居性贝类,在放苗前半个月应做好虾塘和场地的清整。主要是清除污泥。清淤后翻耕,用拖拉机翻耕平台,翻耕深度30~40厘米,翻起的土  相似文献   

4.
我们多年来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池塘虾贝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一、池塘标准进行虾贝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虾池内要有环沟和一定卣积的中央滩面,环沟深在60厘米,中央滩面平坦,略有斜坡更好,以利排水干露;②中央滩面底质要求泥沙或沙泥质,混养蛏、蛤等穴居性贝类,底质要以泥为主,软硬适中,过硬对贝类钻穴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闽东沿海地区利用虾池采取人工施肥投料,供给缢蛏饵料生物和养料,进行蓄水精养缢蛏,群众称之为肥水养蛏。肥水养蛏较常规的蓄水养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产品质量好,效益显著等优点,深受群众的喜爱,较好地得到推广;同时也为虾池综合利用,实现虾池增产增值开辟一条新途径。根据近年生产实践中的观察总结,现将肥水养蛏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场地选择:根据缢蛏的生物学特性和肥水养蛏的要求,选择的池塘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环沟深1米左右,沟宽不低于2米,以便于施肥,对进…  相似文献   

6.
一、越冬池塘条件1.池塘的地质及形状。在中、低潮区选择背风向阳的池塘。如果是长条形,比降越大越好;或者池内中央以及四周有高起的滩面。幼蛏苗放养在高起的滩涂上,便于于露。软泥或以泥为主的泥沙地质适宜于缢娃生长。2清淤、翻耕。将池底的腐败淤泥彻底清除地外,再翻耕20cm,并曝晒,努力改善环境条件。3.整平建畦。每年七月中、下旬,将已翻耕的滩面整平,建成宽2m的蛏畦,畦面要手,或公路形,干露时不存水。畦与畦间留宽40cm,深30cm的水沟,以便排水和行走。4.消毒。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或80ppm漂白粉杀灭病菌和敌害生…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对虾与缢蛏混养,是综合利用虾塘资源,水中养虾,塘底养蛏。根据虾蛏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两者在同一水体中生活成长。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巩固和稳定发展。一、虾塘的条件要求对虾与缢蛏混养的虾塘,应选择具备以下条件:1.虾塘底质应是泥沙质或沙泥质为佳,软硬适当,过软则对蛏子生长不利;2.虾塘的水深应保持滩面  相似文献   

8.
林建民  刘勇 《齐鲁渔业》2000,17(1):19-19
1997年4月~1998年3月,我们在原虾池中进行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innaeus)与海湾扇贝(以下简称扇贝)混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养情况介绍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本公司庙后养殖场12号虾池,面积8亩,呈正方形,有环沟。滩面占该池总面积的70%,进、排水闸门共用。最大水深 2 m,最小1m,平均1.6m,雨季有少量淡水流入。1.2放养准备放养前,彻底清池,吸除环沟污泥。中心滩面挖深30 cm,使滩面日常水深达到 1m以上。在放苗前20天,池塘…  相似文献   

9.
脊尾白虾、梭子蟹和缢蛏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池塘选择 池塘大小以0.67~1.33hm^2(10~20亩)左右为宜,形状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底质以泥沙质为好(以泥为主)。池塘四周开挖宽3~5m,深1.5~2.0m的环沟,环沟内侧滩面设置盖网,中央滩面宽2~3m,滩面水深0.8~1.0m。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无污染。  相似文献   

10.
缢蛏属热带及温带海洋生物,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它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很多突出优点,是我国四大滩涂贝类之一。随着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缢蛏逐渐进入北方滩涂养殖领域。缢蛏综合养殖是由缢蛏室内人工育苗、稚贝土池大棚越冬暂养、滩涂围网养成三个不同生产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现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点分述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青蟹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等优点.是继梭子蟹后又一新的养殖品种,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 池塘选择与改造 地塘纳水便利凋围无工业污染。面积1~50亩(10亩左右较适宜).水深 1~1.5 m。池底以沙底或砂泥底为宜。池内滩面平缓,有深0.5m、宽2m的环沟,能排干池水。池内放置人工鱼礁,为青蟹提供隐蔽场所.如石板、瓦片、水泥管等。池堤四周有40~50 cm高的防逃设施(如塑料薄膜)。2 养殖方法2.1 蟹苗放养 池塘必须提前清淤,并经曝晒。4月初带网纳水 20 cm(滩面全部覆盖),每亩用茶籽饼 2 …  相似文献   

12.
滩涂贝类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贝类是指生活于沿海潮间带和浅海滩涂上的底栖贝类。这些种类,如泥蚶、缢蛏、蛤仔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滩涂生物群落组成中的优势种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贝混养技术在全国沿海各地得到迅速推广,与对虾混养的贝类主要是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滩涂贝类。随着养  相似文献   

13.
青蛤属帘蛤科双壳贝类,生活在沿海泥砂滩中,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山东省滨州市沿海现有对虾养殖面积17万亩,受对虾病毒性疾病影响,养虾业一直未走出低谷,造成土地与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青蛤养殖业,笔者在面积为80亩的对虾养殖池塘内进行了青蛤与对虾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现将青蛤与对虾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为对虾养殖池,面积80亩,长方形;池底四周有环沟,满水位时环沟深1.3m,中间滩面深0.9m,环沟与滩面面积比为1∶1.2;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  相似文献   

14.
徐宗平 《齐鲁渔业》2007,24(1):23-24
缢蛏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在滩面稳定的泥沙、沙泥、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567hm~2(8500亩)。它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现将我市缢蛏养殖中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5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青蛤是浙江温台地区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随着商品青蛤价格的日益攀升,海水池塘放养青蛤数量逐年增加。从初期的以播养缢蛏为主,泥蚶、青蛤、对虾为辅模式,发展为养殖青蛤为主要品种,适量混养对虾缢蛏的为数不少,并取得了较佳的效益。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温岭地区海水池塘的各类养殖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并以杨公岙直大塘2011年放养与收捕情况为例撰文介绍主养青蛤混养虾蛏模式,旨在为沿海同类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探索海水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2018年~2020年,项目组在浙江省温岭市通过改造池塘和配套新设施,进行了养殖槽(跑道)放养梭鱼等鱼类,池塘滩面放养缢蛏、泥蚶等贝类,环沟放养南美白对虾等不同营养级多品种的立体加平面综合养殖试验,取得了鱼贝虾总体平均产量1509.5kg/亩、平均净利润15072元/亩的好效益。由于本养殖模式采用不同营养级生物科学搭配,减少了养殖尾水的排放,缓解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自身污染的压力,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青虾养殖在我市虽历史悠久,但仍习惯于传统的囤养、套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进行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产量低,商品虾规格小,影响鱼池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养殖试验,总结出青虾池塘两茬法高产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1.虾池准备。青虾养殖池应选择在水质清晰、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在每口塘5~10亩、水深1.2m~1.5m,池坡比1:2.5~3,池底平坦,底质较硬,少淤泥,池中央开挖1m×0.4m的虾沟,在排水处挖面积为10~20m~2的…  相似文献   

18.
1、池塘选择与建造 池塘应选择在紧靠水源、水质清新、没有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地方。虾池面积以10~15亩为宜,要求水深1.8-2米。对新开挖的养殖池要在池底中央开一道4~6米宽的集虾沟,以便捕捞。 2、种苗培育 饲养两季虾,要提前建好塑料大棚。3月下旬至4月上旬购进早繁罗氏沼虾苗进行强化培育,力争5月中下旬虾苗规格达到3厘米;6月上旬购买青虾苗,选好培育池,设置小网箱若干,放养抱卵青虾,至9月底青虾虾苗规格可达3厘米左右。 3、合理放养 前季养殖罗氏沼虾,每亩放虾苗2万~2.5万尾,后季青虾每亩放养1…  相似文献   

19.
刘维森 《内陆水产》2001,26(9):15-15
“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其肉味鲜嫩,营养丰富,市场价位不断攀升。进行稻田人工养殖“龙虾”不仅投资省、见效快,而且节肥、增产、省工。1养虾稻田的选择养殖“龙虾”稻田,应选择水源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低洼稻田更佳。2养虾稻田的整理2.1准备养虾的稻田应加高田埂,使田内能保持10~15厘米深的水位。2.2稻田开挖沟渠在离田埂2米处开挖宽0.5~1米、深20~30厘米的围沟,田内挖“十”字型沟若干条,使沟沟相通。沟面积一般占田面积的20%左右。2.3防逃设施1永久性防逃设施:用砖石沿田埂砌成光滑…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我站在7.9亩(其中稻田面积6.5亩,挖沟养虾面积1.4亩)稻田中放养南美白对虾,总产稻谷2 100Kg,平均亩产量323.1Kg,产南美白对虾206Kg,平均亩产量 26.1Kg。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稻田条件 本次试验选择在水质不受污染,地势相对低洼的东园镇田厝村九龙江岸内的低产田,面积为7.9亩,呈长方形,田格四周挖好宽1.5米、深0.6米的环沟,加宽加高田埂,堵塞漏洞,便于行走及防渗透溢水。1.2 水稻作业2001年4月8日前灌水整平稻田,4月 12日按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