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在滴灌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防洲  冶军 《中国棉花》2017,44(4):11-14
探讨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在滴灌棉田的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锦华种衣剂包衣为对照(CK),研究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HK1和HK2)种子包衣处理对棉花种子田间出苗率、幼苗生长、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期提前的情况下,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在种子活力状况以及田间出苗、幼苗生长、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方面均有差异;与常规种衣剂包衣处理相比,HK2包衣处理使出苗期缩短1 d,通过保苗、壮苗,从而提高了棉苗素质;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可明显提高棉花产量,2个播期中HK2包衣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16.0%和6.2%。说明在播期提前、低温等环境条件下,使用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加快棉花发育进程,促进棉花生发育,可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包衣种子在重茬大豆田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根潜蝇等三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土壤中养分缺乏和肥力下降,这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连续三年在重茬大豆地块进行包衣大豆种子应用的试验、示范。结果包衣种子比不包衣种子保苗率提高9.6%,大豆孢囊线虫病指数少5.2%,相对防效较其它药剂处理提高10.2%;根潜蝇危害株率减少39.7%;地下害虫危害株率减少7.2%,平均增主10.5%,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化控种衣剂(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株高、植株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后,化控种衣剂能促进幼苗植株干重、根干重和根体积的增加,抑制株高的增长和根冠比的增加,提高大豆叶片SOD、POD的活性.化控种衣剂处理能促进植株的生长速度,增加叶片的保护酶活性,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包衣大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1%、2%及3%的壳聚糖包衣大豆种子,考查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一些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提高,其幼苗根数、根瘤数、单株于物质及叶和根中光合产物积累、叶片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吲哚丁酸钾(IBA-K)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品种垦丰16和合丰50为试验材料,研究吲哚丁酸钾包衣剂量分别为0(CK),20,40,80,160和320 mg·kg-1时,对苗期大豆叶片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IBA-K包衣处理时苗期大豆地上部形态建成、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株高外,均在IBA-K浓度为8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垦丰16株高在IBA-K浓度为20和160 mg·kg-1时达到最大,较对照均增加了 10.78%;SOD活性在IBA-K浓度为80 mg·kg-1时较其对照增加了 4.81%.合丰50的株高和SOD活性在80 mg·kg-1时达到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 27.78%和8.83%.IBA-K处理下的垦丰16和合丰50 VPD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了 17.24%和23.74%、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了 38.11%和46.44%.综上分析表明,采用80 mg·kg-1IBA-K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时,对促进大豆苗期生长,提高大豆苗期的光合能力,增强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原生境采集和异地繁殖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百粒重类型寒地野生大豆植株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寒地野生大豆百粒重在1.1~2.0 g的居多,达到了74.46%,但植株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却较单一;百粒重2.1~3.0 g的野生大豆植株形态特征尤其是在根系、茎长和叶宽等性状上变异系数最大,植株形态特征多样性最丰富。在不同百粒重类型的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增加,植株形态特征发生变化,表现为叶片变大、变宽、叶柄长度增加、叶片颜色变深。单株荚数、节数、分枝数减少,茎长变短,百粒重越大,其植株形态特征越接近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的根量较少,根系较细,主根不明显,在向栽培大豆的过渡的过程中,百粒重大的野生大豆根干重、根鲜重、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度、根直径也越大,须根系减少,主根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三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但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三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其中2号包衣刺产量增加15.5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刺产量增加1.31%,差异不显著,3号包衣剂增产4、4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种子包衣处理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三地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能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病情指数和虫害株率均比不包衣对照显著下降,防效分别达到24.7%~72.4%和78.1%~94.6%。尽管种子包衣后棉花出苗比对照推迟两天左右,但出苗率却提高20.1%~47.1%。种子包衣还有促进棉株生长和增产的作用,百株鲜重比不包衣对照增加3.2%~19.0%,产量平均提高7.6%~42.8%。  相似文献   

9.
大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耐盐性是决定盐碱地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大豆芽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盐浓度的耐受能力,以合豆3号、徐豆14、中黄55和临豆10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芽期,设置50,75和1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苗期设置100,200和250 mmol·L~(-1)盐浓度处理。记录大豆芽期生长指标和苗期形态生理指标,并以各指标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对4个大豆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主根长、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重、根鲜重、活力指数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根干重、根鲜重、MDA含量、株高的耐盐指数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的盐耐受分析中,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耐受性表现不同;芽期4个大豆品种耐盐程度大致相同。苗期徐豆14、临豆10号耐盐性较强,中黄55耐盐性中等,合豆3号耐盐性较弱。在耐盐指标筛选分析中,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生物量、根鲜重和主根长的耐盐指数可作为大豆芽期耐盐鉴定指标,而MDA含量和株高的耐盐指数则可以作为大豆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剂种子包衣对小麦幼穗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链霉菌对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娄彻氏链霉菌(D74)和密旋链霉菌(Act12)混合菌对小偃22种子进行包衣和大田种植,研究了接种链霉菌对小麦穗分化发育进程、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穗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量链霉菌包衣可以加快小麦幼穗分化,增加小穗原基数量与小花原基数量,在二棱期至护颖分化期,T2.5处理小穗原基数较对照增加了17.3%;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T2.5处理的小穗原基数、小花原基数、雌雄蕊原基数和顶端花原基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5%、3.4%、7.1%和11.1%。(2)适量链霉菌包衣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鲜重、根系鲜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分蘖期,T2.5处理的植株鲜重及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29.4%及50.0%)。(3)适量链霉菌包衣可影响小麦叶片内酶活性,在灌浆中期,T2.55包衣处理的叶片POD活性、PPO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根系活力均较对照有所提高,而MDA含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44.4%和66.7%)。(4)在灌浆初期,T2.55包衣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4.8%和41.6%,后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适量链霉菌包衣可以促进小麦产量的形成,T2.5处理的大、中和小型穗的穗粒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9.3%、2.2%和4.8%,产量较对照提高了4.9%。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麦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的抗旱机理及给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用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及普通包衣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衣剂处理和对照相比,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发芽势降低,而抗旱型浸种剂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升高,两种抗旱型种子处理剂处理下小麦幼苗根数和根长均显著增加.除气孔间隙CO2浓度外,抗旱型浸种剂和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片持水力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和普通包衣剂处理,根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后二者,其中抗旱型浸种剂处理效果较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处理可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硝态氮利用和光合性能,浸种剂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抗旱型浸种剂表现优于包衣剂.  相似文献   

12.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军  陶波 《玉米科学》2012,20(3):73-76
采用浸种实验,研究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芽长和株鲜重,提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幼苗的根系活力,有效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表达,显著提高酶活性。平均分子量5 000的壳聚糖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分子量为3 000的壳聚糖对幼苗生理活性及酶活力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14.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王婷  余李 《大豆科学》2019,38(4):548-553
为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通过对大豆种子进行不同质量浓度(0,20,40,80,100 g·L^-1)大蒜鳞茎浸提液的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下胚轴长、植株鲜重、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并计算化感觉效应指数以及综合化感效应,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化感效应。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0~40 g·L^-1时,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MDA含量变化不大;浸提液质量浓度为80~100 g·L^-1时,对大豆种子和幼苗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SOD和POD活性开始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此外,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对大蒜化感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以对根长的化感作用较为敏感,可作为衡量大蒜对大豆化感作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促进花生种子在低温胁迫下发芽的种衣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筛选适合我国南方应用的种衣剂,本文用科农系列种衣剂和闽农系列种衣剂及种衣剂1号、2号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同时结合预播种及低温淹水胁迫条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其发芽率、鲜重、活力指数及根系生长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包衣处理后在低温淹水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科农种衣剂使用效果好,但对花生有一定的副作用,闽农种农剂对花生没有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应进一步完善并加速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种衣剂包衣处理甘草种子,比较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草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某些形态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草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甘草的株高、茎粗、根粗、根长、根干重、根体积、茎干重、叶干重、叶面积和壮苗指数显著提高。表明甘草种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中药材甘草的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7.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磊  陈波  张海清 《作物研究》2010,24(3):164-167
种子发芽出苗率低是制约三倍体无籽西瓜生产的主要原因。试验以红小玉为材料,用0.1%H2O2,0.1%CuSO4+2%KNO3+KH2PO4混合液和20 m g/kg的GA3丙酮溶液作引发剂,在固体基质中吸湿32 h后回干,通过砂床发芽试验,测定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素质。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提高了44.6~62.4个百分点,并显著提高了发芽势、幼苗鲜重和根系活力。其中,GA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88.23%,与破壳处理(CK 1)接近,比未处理(CK 2)提高了62.47个百分点;3种处理的苗鲜重均显著高于CK 1和CK 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活力,以0.1%H2O2处理效果最佳。3种引发剂结合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均可有效提高三倍体西瓜种子萌发率,并为培育壮苗奠定了基础。在固体基质处理过程中,西瓜种子吸水缓慢,给细胞膜的修复提供了时间,是种子可以达到引发促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用包衣比1∶200、1∶100、1∶50和1∶25包衣的种子,盆栽试验中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43.7%、46.4%、83.5%和92.5%;田间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22.2%、53.6%、44.5%和54.5%。初步结果说明,可用15%氟啶胺的包衣悬浮剂按包衣比1∶100~1∶50处理种子防治油菜根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