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木材太阳能干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太阳能的不连续、不稳定性使其难以实现连续化干燥,因此联合干燥成为了发展热点。针对桉木单板探索了联合干燥对单板物理性能的影响,模拟太阳能将单板含水率由50%预干至25%~30%,然后联合热压干燥;设置热压温度为140℃、160℃、180℃、200℃,时间为2、3 min,压力为0.5 MPa。对联合干燥单板的压缩率,导热系数、表面颜色、平衡含水率进行测定,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及XRD衍射光谱对微观层面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太阳能预干联合热压干燥相比全程采用太阳能干燥节省时间约为50%;随着热压干燥温度的增加,单板厚度压缩率增大,导热系数增加率最大为14.6%,明度值L*降低范围为0.4%~12.81%,表面颜色朝着暖色调方向发展;与未处理材相比,联合热压干燥后单板的平衡含水率呈降低趋势,最大减小约20%,且由XRD分析可知,联合热压干燥可使单板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板的尺寸稳定性;SEM显示热压处理改善了表面裂隙,有助于提高后期的胶合质量。因此太阳能预干联合热压干燥能够提高单板干燥效率与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单板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喜树的旋切、单板干燥和热压胶合的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的旋切、单板干燥质量及胶合性能皆良好,对胶粘剂和加工过程均无特殊要求,是一种良好的胶合板用材.三层胶合板的合适热压工艺条件为热压压力0.8~1.2MPa,热压温度100~120℃,热压时间30s@mm-1,施胶量200g@m-2,单板含水率9%~12%.表7参5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资源丰富的材用丛生竹种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竹材进行热压干燥特性和热压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和水煮温度对竹材热压干燥速度和干燥后竹材强度有显著影响,热压压缩率对竹材强度影响较大,在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竹材压缩率,以减少竹材材积损失。竹材较佳的热压干燥工艺条件是:60℃水煮1 h,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0.2 MPa,呼吸间隔5 min,压缩率10%。表3参11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资源丰富的材用丛生竹种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竹材进行热压干燥特性和热压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和水煮温度对竹材热压干燥速度和干燥后竹材强度有显著影响, 热压压缩率对竹材强度影响较大, 在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降低竹材压缩率, 以减少竹材材积损失。竹材较佳的热压干燥工艺条件是:60 ℃水煮1 h , 热压温度150 ℃, 热压压力0.2MPa , 呼吸间隔5 min , 压缩率10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5.
以5 mm柞木单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不同干燥工艺(高频发振与停歇时间,木材控制温度(Tc)、环境压力(Pa))的高频真空干燥,测算其温度分布、干燥速度、干燥周期、终含水率及其标准偏差、脱水比、开裂和翘曲度等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其较适宜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单板材堆的温度分布变化,长度方向近端部略高,其它部位相近;宽度方向,呈现内部高侧边低的分布趋势;高度方向,呈现中心层高、近接地极板层低的分布趋势。底层与接地极板间设置已干单板后虽能减小温度梯度,但不能使其消除。单板干燥速度取决于温度(T)、Pa、水分渗透性、扩散系数、迁移距离(L),Pa降低,T升高,水分迁移驱动力(ΔP/L)增大,干燥速度加快;T升高还能使渗透性和扩散系数增大,因而对干燥速度影响显著,但单板易开裂;单板终含水率分布均匀性主要由材堆中温度分布均匀性、干燥工艺条件等决定。在材堆与电极板间设置隔热材料,能使材堆高度方向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含水率差异减小。5 mm柞木单板较适宜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确定为,高频发振7 min/停歇1 min、Tc为54.5℃、Pa为6.5 k Pa、ΔP为8.5 k Pa。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HDPE)熔融后黏度大的特点,确定生产轧孔尾巨桉单板/HDPE复合无醛胶合板(简称WPCP)的可行性和热压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数字显微镜揭示WPCP界面的微观形态特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WPCP的热压工艺条件(热压温度、热压压力、热压时间)对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的影响,确定WPCP的热压工艺条件。【结果】单板表面的轧孔处理可以提高塑料薄膜的渗透性,在各单板层之间形成"树枝状胶钉"薄膜结构;在热压温度170~180℃、热压压力1.0~1.2 MPa、热压时间8~10min的条件下,WPCP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为1.21~1.32MPa,42.76~65.81MPa和6 678.43~8 348.93MPa,其MOR和MOE的值均达到普通胶合板的性能要求,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Ⅰ类胶合板胶合强度要求的无醛木塑胶合板。【结论】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复合板性能指标,确定优化工艺因子为热压温度17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10min,WPCP的MOR、MOE分别为64.13和8 167.57MPa,相当于中等硬材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疆红枣的太阳能干燥工艺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摸索新疆红枣的太阳能干燥工艺.[方法]以库车灰枣为试验材料,以烘房、晒架制干为对照(CK),考察9月下旬至10月期间5HT-2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的工作情况,并根据气候条件及原料特征,开展红枣的太阳能干燥工艺研究.[结果]在9~10月该装置集热温度平均为46.6℃,温升为23℃,适宜进行红枣的太阳能干燥;产品色泽、风味品质及洁净度较好;当水分25;时,红枣脱水速率平均为2.39 kg/d,干燥时间为7~10 d,干燥周期较普通晒架法缩短25;,排湿用电为10~20(kw·h)/t,与人工烘房干燥用煤1 000 kg相比,能耗可大幅下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工艺要求.[结论]采用5HT-2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进行红枣太阳能干燥是可行的,集热温度适宜,产品感官、卫生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25mm及50mm厚桉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40、160和180℃下热压干燥,研究其干燥过程曲线,包括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的热压干燥为先等速而后减速干燥,等速和减速干燥转折点的含水率为51.29%,干燥速度随板的厚度的增加而减慢,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木材纤维/橡胶粉复合板(以下简称"木/橡复合板")的贴面性能,为强化地板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施胶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总质量的10%),采用15~30目(0.55~1.18mm)粒径的橡胶粉与木材纤维复合压制强化地板基材(橡胶掺入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质量和的10%;板目标密度0.80g/cm3),再在2MPa热压压力、180℃热压温度和30s热压时间的工艺条件下用浸渍纸贴面,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测试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基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定义"面粗糙度Ra′"新指标,定量分析木/橡复合板贴面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并借助MATLAB软件模拟板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木/橡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达到0.95~1.05MPa,掺入橡胶粉对贴面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木/橡复合板的面粗糙度Ra′值达到1.10~1.21μm,显著大于100%木材纤维板的0.73μm;复合板砂光发生了"掉粒"现象,板面残余微观凹坑,导致浸渍纸贴面后,所有复合板表面出现了"湿花"缺陷,但表面平整性趋于一致。【结论】浸渍纸贴面木/橡复合强化地板工艺技术可行,橡胶粉的掺入对贴面强度和贴面后的表面平整性没有显著影响,采用"面粗糙度Ra′"可有效量化板材的表面平整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桔梗切片的干燥速率和品质,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对桔梗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桔梗切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的水活度和色泽。结果表明:桔梗干燥主要为降速干燥,升高热风温度、减少切片厚度均能提升干燥速率;较适宜的热风参数为:温度55 ℃ ,切片厚度4 mm。Weibull分布函数决定系数R2的区间为0995 3~0.999 5,离差平方和2的区间为0.449 9×10-4~4.136 3×10-4,可以较好地拟合桔梗切片的热风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与热风温度成反比;形状参数β主要受切片厚度影响;热风干燥技术可显著提高桔梗色差值,降低干制品的水活度。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热风处理可减少表细胞损伤、提高干燥速率。该研究结果可为热风干燥条件下桔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和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有利于科研与服务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为服务区域农业,提升科研成果水平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全面引入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以期使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及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快速发展的都市农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日益凸显。结合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高等教育体系的定位和特点,瞄准农林经济管理与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高等教育需求,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阐述了都市农业标准化课程的定位与建设目标。结合都市农业标准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构建了包括基本概念模块、标准体系模块、标准评价与应用模块在内的都市农业标准化课程内容框架体系,探讨了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思路,提出了课程内容和资源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我国北方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及江苏小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所表现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是不同的,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小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特点及其遗传潜力分地区进行;在北京地区进行早熟、高产新品种系统选育时,以吉林、辽宁、北京的材料较好;若在北京地区进行大粒品种系统选育,以河北、北京的材料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之后,农林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不高、招生考试复试有效性欠缺、生源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农业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严把复试录取关、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就业水平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多花酢浆草与红花酢浆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采用一系列栽培繁殖措施对两种酢浆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生长期是4-11月,花期是5-10月,低于0℃植株地上部分死亡,冬季露地越冬要用覆盖物或是把球茎挖掘放入大棚;高温对多花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生长不利,减缓植物的生长。多花酢浆草最佳栽植时期是7月,红花酢浆草是4月。这两种酢浆草最适合种植在沙土上,其次是黄土+沙土。8-9月份适合施磷钾肥,延长花期,10月适合施氮肥,促进植物生长。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适于用强内吸性杀虫剂如阿维菌素及时全面喷施防治。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从古至今,中国的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氏族共有制、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等所有制形态的变迁。从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得知,平均主义思想是长期影响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土地制度改革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越来越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管网分布,输油气站场的故障问题逐渐趋于多元化,为提高站场故障诊断、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能力,以站场等比例、高精度的3Ds Max 软件模型为载体集成现有数据,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ArcGIS 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及网页前端交互技术有机结合,形成能够动态实时掌控站场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平台,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宏观监控、精准监管水平,从而推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站场”的建设,促进站场向数字信息化、管理可视化、目标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将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运用到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乡村概念及其内涵;其次,通过文献回顾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动因、模式及其经验;最后,结合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与启示:乡村风貌的保持、乡间公路标识体系的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创新型人才建设、注重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期望这些经验对未来北京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门头沟区金龟总科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北京西部门头沟地区的金龟种类和分布。调查遍及门头沟地区15个地区乡镇林业站和4个林场,共采集金龟类标本253号。经鉴定有58种,隶属于9个科。其中8种为北京地区新纪录:锈红金龟Ocho-daeus ferrugineus Eschscholtz;短亮凯蜣螂Caccobius brevis Waterhouse;掘嗡蜣螂Onthophagus fodiens Water-house;五台婆鳃金龟Brahmina wutaiensis Zhang et Wang;脊臀绢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 Reitter;拟凸眼绢金龟Ophthalmoserica rosinae Pic;莫陶锹甲Dorcus montivagus Lewis;齿棱颚锹甲Prismognathus davidis(Hope,1840)。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不是高粱的起源中心之一,是学术界的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也是研究中国高粱史不可回避的基础和重点。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经印度传入中国。然而,中国史前多处高粱遗存的发现及中国高粱在性状上明显异于非洲、印度高粱的现状,使部分学者坚信中国是高粱的起源中心之一。本文通过对野生高粱、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等多方面仔细分析后,最终得出结论,即中国高粱是外来的,高粱并不是中国的原产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