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太湖蓝藻暴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于蓝藻水华暴发的2009年7月在太湖梅梁湾(M1和M2)、湖心区(H)和胥口湾(X)4个点采集水样,将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直接暴露于水样中,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梅梁湾M2点的斑马鱼胚胎畸形率为7%,显著高于空白组(K)(P<0.01),湖心H和梅梁湾M1点为5%左右,也高于空白组(P<0.01),而胥口湾X点和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蓝藻暴发水体对斑马鱼胚胎产生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椎弯曲、尾部弯曲和心包水肿等.同时,不同湖区水样对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的影响表明,梅梁湾M2点仔鱼活力最弱,胥口湾X点仔鱼活力最强.试验期间梅梁湾M2点蓝藻密度最高,胥口湾最低,太湖蓝藻密度的分布与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频率具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藻华暴发水体会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选用64对SRAP引物对黄颡鱼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有46对引物能成功扩增,其中19对条带清晰、显示较高多态性。检测其PCR产物共获得179条,每对引物扩增条带5~15条不等,扩增片段介于90~510 bp之间,物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1.000,黄颡鱼属各物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SRAP聚类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与其他物种差异最大,普通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后续深入对黄颡鱼属各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技术,对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小石岛、俚岛、楮岛和汇泉湾的5个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保护和移植修复提出了建议。实验用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条带3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86%。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5个种群99.6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而0.32%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Mantel测试表明5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莱州湾种群,应该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是俚岛种群和汇泉湾种群,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海草场移植修复的首选种群。  相似文献   

4.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a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5个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种群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ISSR技术分析江苏地区5个三角帆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用10条ISSR引物对5个三角帆蚌种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取其中5条扩增条带多、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对5个群体(无锡太湖、洪泽湖、南京江浦、兴化1、兴化2)共121个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通过ISSR扩增共获得70个DNA片段,大小在200~2000bp,其中61个位点表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87.14%。5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2599~0.3144,平均值为0.2901,Shannon信息指数在0.3922~0.4663。南京江浦养殖种群的2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3144和0.4663,而无锡太湖野生种群的最低为0.2599和0.3922。[结论]三角帆蚌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5个三角帆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ISSR-PCR对西伯利亚红松19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技术,以引种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不同地理分布区的19个种源为材抖,筛选出12个引物,获得总位点数148条,其中多态位点数136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1.89%。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源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6.48%,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Ⅰ)平均值为0.1563);种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Nm为0.2461)和遗传分化(Nei指数平均值为0.1068,Gst平均值为0.3298);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67.02%,种群间占32.98%。综合UPGMA聚类分析、地理变异规律及生态类型,种源划分结果为:西萨彦-阿尔泰山地生态区种源;东西伯利亚南部高原生态区种源;西西伯利亚平原生态区种源。  相似文献   

8.
王茜  边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45-1147
[目的]掌握渤海地区梭鱼种群的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梭鱼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从45个随机引物中选出20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进行群体分析。其中,梭鱼自然群体共检出了204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养殖群体中共检出了217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9.9%。[结论]目前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人工养殖还未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o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长江和太湖2个地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6个引物对2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44个位点.青虾长江和太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63.64 0A,Shannon's指数分别为0.348 0、0.346 5.Shannon's指数估算和AMOVA分析均显示日本沼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日本沼虾UPGMA系统树表明:两个地区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日本沼虾江苏长江和太湖两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6个地理种群(微山湖、洪泽湖、太湖、龙感湖、洪湖、珠江)的日本沼虾各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筛选出的18个引物中共检测到201个位点,大小在100~2000bp之间.多态位点141个,多态位点比例70.15%;各种群的多态位点数为30~99不等,多态位点比例为21.13%~55.93%.日本沼虾中国不同地理种群的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2446,各种群内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1132~0.2071.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1695~0.2950.日本沼虾6个地理种群的两两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值在0.2116~0.4442之间.种群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Gst0值为0.4858,Nm值在0.6257~1.8628之间,表明日本沼虾种群间已经发生显著或重要分化.同时发现OPX-830bp、OPI-360bp为珠江种群区别于其他种群的特征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湖种群与龙感湖种群,洪泽湖种群与微山湖种群分别先聚在一起,再与太湖种群聚类.最后与珠江种群聚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采用RAPD技术,对日本群体♀×黄河群体♂的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评价杂交对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影响,为优良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本试验从4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2个扩增较好的引物,在日本群体♀×黄河群体♂的杂交子代、日本群体子代、黄河群体子代和太湖群体4个群体中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129条(73.30%)呈现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了8条,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300 ~2 500 bp之间.多态位点比例、Nei 基因多样性指数以及Shannon信息指数大小顺序为:杂交群体>日本群体>黄河群体>太湖群体,杂交子代比亲本子代的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4个群体两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在0.835 l~0.954 4之间,遗传距离在0.046 7~0.180 2之间,杂交群体子代与亲本黄河群体子代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相似度最大.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丰富的,杂交活动会加剧遗传多样性的产生,这对中华鳖的良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AFLP技术对北部湾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可为卵形鲳鲹种质优化提供基础依据.研究采用10对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中共扩增出51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33个,占总位点数的25.93%,两个群体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3.59%和18.32%,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养殖群体中低频位点明显减少而隐性纯合基因位点显著增加表明养殖群体丢失了低频基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群体遗传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快速获得稳定标准的玉米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库.[方法]对Maize GDB上已公布的玉米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进行初筛,选取分布在玉米10个染色体连锁群上的700对多态性引物,通过对24份新疆玉米自交系进行了PCR扩增筛选,退火温度设定为58℃.[结果]最终得到114对稳定的多态引物,其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易读,以此作为新疆玉米自交系标记多态库.Indel引物和功能基因序列开发设计的Pumc引物的扩增的多态位点大多数位点为2个,极少数引物扩增多态位点为3~4个.这些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位点少与其功能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相一致.[结论]筛选的多态引物可以作为新疆玉米自交系材料多态库,可用于新疆玉米品种鉴定、杂种优势群划分、遗传多样性分析等优先选用的引物.  相似文献   

16.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铜鱼(Coreius heterodon)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对每个铜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9个引物共检测到95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100~1500 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30个,占31.58%;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值为0.194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976,最小遗传距离为0.0003.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长江下游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果]选用77个随机引物对其2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8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共扩增出115条稳定的DNA位点,片段大小在100-2000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2.17%。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1376,平均为0.0329±0.0056。[结论]丁[鱼][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不同盐度梯度下碱菀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扩增出165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45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88%,以中等盐度(P2) 种群最高,高盐度(P1)种群次之,低盐度(P3)种群最低.AMOVA分子变异显示,83.56%变异来源于种群内,16.44%变异来源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8 8,种群间基因流(Nm)为2.860 2.  相似文献   

19.
麂角杜鹃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大明山4个麂角杜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84个麂角杜鹃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6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5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07%,4个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35%.采用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4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464 0,平均为0.394 9;采用Nei指数计算的4个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309 9,平均为0.273 3,表明麂角杜鹃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AMOVA分子分析显示,94.66%变异来源于种群内,5.34%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个麂角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12 4,基因流为3.946 9,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936 8,遗传距离平均为0.065 4.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麂角杜鹃4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   

20.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棘胸蛙种群的RAPD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与发展棘胸蛙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棘胸蛙种群的20只标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用5条引物检测出37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83.78%.种群内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4 6±0.190 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3 5±0.259 3.最大遗传距离为0.871,最小遗传距离为0.095,平均遗传距离为0.29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表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种群的棘胸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