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小区田间试验,研究了优质烤烟对不同种类钾肥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钾对照相比,施钾增加了烟株干物质积累。不同钾肥品种间相比,在移栽60 d以后,以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施钾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烟株钾含量,在移栽后45 d以前,以碳酸钾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和烟株钾含量的提高效果最好;在移栽60 d以后,土壤中速效钾和烟株各部位钾含量均以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最高。收获期与常规硫酸钾处理相比,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和碳酸钾处理钾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6.81和7.93个百分点。从烤后烟叶钾含量分析,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处理和碳酸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烟叶钾含量。综合分析,以生物包膜缓释钾肥和碳酸钾肥代替常规硫酸钾肥能提高钾素利用率和烟叶钾含量,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钾对食用甘薯品种钾吸收、利用和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甘薯属于喜钾作物,增施钾肥是提高甘薯块根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腐植酸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为探讨腐植酸与钾肥配合施用对食用甘薯钾吸收利用以及块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自行制备的两种腐植酸钾肥料,选用食用甘薯品种“北京553”于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定期取样和收获期测产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块根膨大过程中植株地上部鲜重/块根鲜重(T/R)比值、叶片和块根含氮量/含钾量(N/K)比值以及块根膨大速率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钾素生产效率和钾肥利用率在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可以降低植株T/R比值以及叶片和块根的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提高收获期生物产量及其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增产24.18%。但是,施用钾肥降低了钾素生产干物质和块根的效率。施用适量腐植酸可以降低块根N/K比值,提高叶片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的生物产量,增产5.70%。同时,施用腐植酸提高了钾素产干物质和块根的效率。与等量氧化钾对照比较,在块根膨大前、中期,施用腐植酸钾可以降低植株T/R比值以及叶片和块根的N/K比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块根产量提高8.11%~9.50%。同时,腐植酸钾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稻草、稻草灰、硅钙钾肥、枸溶性钾肥和氯化钾肥5种含钾物料对冬油菜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施钾(K_2O)120 kg/hm~2时,各含钾物料的施用均可显著增加冬油菜产量和钾素累积量,与不施钾对照相比,含钾物料处理的油菜增产率为14.5%~34.9%,地上部钾素(K)总累积量增幅为71.8%~143.0%。不同含钾物料的施用效果不同,以枸溶性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稻草灰和氯化钾肥。5种含钾物料的钾素表观利用率以枸溶性钾肥、稻草灰和氯化钾处理较高,其显著高于硅钙钾肥和稻草处理。各含钾物料的施用对土壤钾素供应的影响不同,油菜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以氯化钾肥和稻草灰较高,土壤缓效钾含量则以枸溶性钾肥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结果表明,在等量钾肥投入下,稻草灰和枸溶性钾肥表现出与氯化钾肥相同的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生姜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明显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植株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比空白对照增产8.88%。施用腐殖酸钾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钾素积累速率和钾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1.29%,比等量氧化钾对照增产9.92%。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生姜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明显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植株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比空白对照增产8.88%。施用腐殖酸钾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钾素积累速率和钾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1.29%,比等量氧化钾对照增产9.92%。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钾方式对甘薯钾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对甘薯钾素吸收、 钾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对甘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甘薯钾营养的精细化调控,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促进甘薯生长。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 K0(不施钾肥,CK)、 K1(钾肥基施)、 K2(钾肥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和K3(钾肥全部封垄期追施)。【结果】与CK相比,三种不同施钾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甘薯生物量、 养分吸收量及产量(P0.05)。与K3和 K1处理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分别增产18.7%和10.4%,但K3和 K1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风沙土条件下K2增产幅度分别为35.3%和17.3%,其中K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 K3处理(P0.05)。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115天~150天)钾素积累量和地下部生长速率,同时提高了钾收获指数、 钾肥偏生产力、 钾效率、 钾肥农学利用率。与K1 和K3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和8.8%,风沙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3.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同一施钾方式相比较,砂姜黑土条件下氮钾积累量、 生物量和产量均高于风沙土,但K2处理的钾素日积累速率、 钾素利用率与增产效应均表现为风沙土高于砂姜黑土。【结论】在供钾量较低的风沙土上采用分期施钾(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能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和增加甘薯产量,是甘薯合适的施钾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肥料施用方式和施钾量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土壤钾素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2018—2020年连续两年,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 (A):设20%有机肥 (鸡粪)+80%氮肥 (A1),100%氮肥 (A2) 2个水平;副区为施钾量 (B):设不施钾 (B1)、减量施钾80 kg/hm2 (B2)、常规施钾120 kg/hm2 (B3)、增施钾肥160 kg/hm2 (B4) 4个水平;副副区为小麦品种 (C):西农979 (C1)、豫农202 (C2)。分别在冬前、返青、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时,调查分析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  【结果】  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施钾量、品种及年份对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均达5%或1%显著水平。在小麦全生育期内,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条件下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随施钾量提高,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钾素利用效率提高,而施钾量过大时则有所降低;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量配施处理的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速效钾含量、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而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有机肥和钾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处理的钾素利用效率提高2.24%,与不施钾相比,在两年中常规施钾植株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高可达75.15%,且有机肥和常规施钾配施处理下钾素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达4.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与小麦根系活力、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或矿物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根际解钾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降低缓效钾和矿物钾含量。钾肥减施条件下,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钾素利用率,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本研究条件下,黄淮平原典型麦田的施钾策略是有机无机肥配施,K2O施用量以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孙浩燕  张洋洋  任涛  薛欣欣  丛日环 《土壤》2014,46(4):669-67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对连续3季作物(油菜、油菜、水稻)生物量、钾素(K2O)吸收量、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肥施用后,枸溶性钾硅肥(K枸)与水溶性钾肥(K水)效果一致,与不施钾相比,3季作物生物量都显著增加,钾素总吸收量增加155%,钾素平衡系数为0.79,钾素的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粉碎性钾矿粉(K矿)钾素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第一季油菜收获后K枸、K水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K0、K矿,但随着作物的收获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最终趋于一致。枸溶性钾硅肥和水溶性钾肥均能补充土壤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的消耗,维持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根区施用钾肥对黄淮烟区石灰土烤烟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根区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配施对烟叶产量、钾含量以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CK、CP_1、CP_2、WP_1、WP_2、CW_(1-50%)、CW_(2-50%)、CW_(1-75%)与CW_(2-75%)(CK表示对照,CP表示只施用枸溶性钾肥,WP表示只施用硫酸钾,CW表示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配施;数字1、2表示施用量分别为225、300 kg/hm~2,百分数表示硫酸钾的配施比例)。结果表明,烟叶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各时期烟叶钾含量均高于CK;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钾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迁移距离较小,根区钾肥施用可直接有效的增加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施钾(K_2O)300 kg/hm~2与225 kg/hm~2相比,可显著提高烟叶钾含量和钾肥利用效率(P0.05);CW_(2-75%)处理下烟叶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钾肥利用率最高,而CW_(2-50%)处理下烟叶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根区施用含75%硫酸钾的枸溶性钾肥300 kg/hm~2(CW_(2-75%)处理)可有效改善黄淮烟区石灰土钾素养分,提高该区烤烟产量、钾含量与钾肥利用效率,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5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东北稻区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钾素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2019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吉林省前郭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钾肥用量 (K2O) 处理,分别为0 (K0)、30 (K30)、60 (K60)、90 (K90)、120 (K120) 和150 kg/hm2 (K150),水稻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植株钾含量及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并计算作物钾积累量、钾素利用效率和土壤-作物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状况。  【结果】  施钾可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不施钾相比,平均增幅依次为7.6%~14.5%、6.3%~10.9%,以K60和K90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不同施钾处理间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差异。钾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K60、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高于K0和K30处理,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K90、K120和K150处理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在5年试验中,K0和K30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亏缺,K60处理农田钾素投入量和输出量基本平衡,当钾肥用量增加至90 kg/hm2以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呈现盈余状态,并随钾肥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盈余率与钾肥用量、籽粒产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钾素利用效率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当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为53.1 kg/hm2,籽粒产量为10035 kg/hm2,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3.04和91.56 mg/kg,钾素表观回收率为40.4%,钾素农学利用率为21.2 kg/kg,钾素偏生产力为202.2 kg/kg。  【结论】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钾肥对水稻依然有明显增产效果。年施K2O 30 kg/hm2,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年施K2O 6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且土壤钾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年施K2O超过90 kg/hm2后,虽然钾盈余量增加,但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没有进一步增加的效果,水稻产量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以理论盈余率为0时钾肥用量的95%为置信区间,钾肥用量在50~56 kg/hm2范围内既可保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又可维持土壤供钾能力,可作为东北稻区秸秆还田下水稻钾肥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娄)土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施肥与小麦一玉米轮作田间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施肥对(土娄)土土壤钾素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娄)土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全钾基本没影响,而对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微生物量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和微生物量钾含量的变化一致,均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量钾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磷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促进了土壤无机态钾素的消耗,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钾的含量.土壤钾素的这种变化是作物吸收、施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A rhizobox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oil potassium (K) distribution and absorption between two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genotypes under drought and K‐deficit conditions. Treatments included two levels of water (drought and optimum soil moisture: 25% and 35%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nd K fertilizer rates (0 and 0.48 g potash kg?1 soil) applied to two cotton genotypes (namely HEG and LEG). Both the genotyp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K accumulation without exogenous K addition. After absorption, soil content of the readily available potassium (RAK) decreased rapidly. This promoted the conversion of the mineral K into slowly available potassium (SAK). Drough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tton growth and K use efficiency, and thereby reduced the effect of K fertilizer. Consequantly, the contents of RAK and SAK were greatly increased. However, K bioavailability was decreased under water stress conditions. Differences in root parameters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between two cotton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had marked relations with available soil K cont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K use efficiency, especially under water and K stress.  相似文献   

13.
贵州旱作耕地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本研究在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贵州主要旱作耕地长期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效应,以期为不同产区玉米、 马铃薯高产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贵州省106个玉米和62个马铃薯钾肥田间试验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调查及钾肥效应的研究,在无肥处理,等量氮、 磷肥基础上,选取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并结合近3年当地玉米和马铃薯产量水平和无肥处理产量确定高、 中和低产区开展土壤钾素状况调查研究,进行相应产区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的钾肥效应大田试验。【结果】玉米种植区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平均含量均低于马铃薯种植区; 从玉米和马铃薯不同产量水平种植区看,玉米种植区,高、 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2、 135.1和71.0 mg/kg,按照养分丰缺指标划分,分别属于高、 中和低等水平; 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49.5、 245.2和144.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马铃薯种植区, 高、 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6、 177.8和140.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 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98.6、 287.4和265.5 mg/kg,均属于中等水平。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相对产量(一定氮、 磷肥基础上无钾肥处理产量占施钾肥处理产量的百分数)均以高产区最大,低产区其次,中产区最低; 玉米、 马铃薯种植区钾肥增产率和钾肥农学效率均表现为中产区低产区高产区,而钾肥偏生产力为高产区中产区低产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区和马铃薯种植区的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550,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之间以及两作物不同产量种植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均有较大差异,而钾肥对玉米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和供钾水平有关。因此,在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应依据不同产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合理施用钾肥,尤其应注重有机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宁夏灌淤土区长达14年的连续施钾和小麦秸秆还田试验, 研究钾素投入对作物产量、养分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和长期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的经济产量, 其中施钾年平均增产小麦244 kg·hm-2, 玉米397 kg·hm-2, 处理之间产量表现为氮磷钾肥配合秸秆还田>施用氮磷钾肥>氮磷肥配合秸秆还田>只施用氮磷肥.定位后8~10年施钾肥开始显著有效, 玉米显效时间早于小麦;秸秆还田和钾肥的投入均可提高籽粒和秸秆的钾素吸收量, 秸秆含钾丰富, 籽粒钾含量仅占植株钾总量的13%~17%;施用钾肥可提高作物籽粒大中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 促进籽粒对大部分元素的吸收;长期不施钾肥处理(NP和NP+St)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定位开始时下降; 所有处理土壤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 下降幅度为0.8~1.2 g·kg-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措施提高南方黄泥田供钾能力及钾素平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基于连续 30 年南方低产黄泥田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土壤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与钾素盈亏特性,明确钾肥投入量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黄泥田钾素肥力定向培育及水稻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定位监测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化肥 + 牛粪 (NPKM)、化肥 + 全部稻草还田 (NPKS) 四种施肥处理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钾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各形态钾素间及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并于相邻集中年份 2010、2011、2013、2014 年采集植株样品以评价土壤钾素水平、土壤钾素盈亏、植株养分对钾肥投入量的响应。 【结果】30 年施肥处理下,土壤全钾含量平均较 CK 增加 2.2%~5.0%,且双季稻年份不同处理差异较单季稻年份大,速效钾含量历年平均较 CK 增加 43.9%~102.4%,以 NPKS 增加最为明显,而不同处理的土壤缓效钾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与有机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施肥处理提高了收获期植株钾含量与累积量。NPKS 处理每年盈余钾素 (K2O) 101.1 kg/hm2,其余处理每年亏缺幅度为 –89.4~–18.6 kg/hm2。钾肥用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钾素盈亏量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推算出外源钾肥 (K2O) 每年投入量达到 161.8 kg/hm2 时,土壤钾素处于持平状态,其对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 95.3 mg/kg。钾肥用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钾素盈亏量及籽粒钾含量均与植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水稻增产效果与土壤钾肥投入量、速效钾含量及钾素盈亏量有关。黄泥田土壤速效钾较缓效钾、全钾更直接反映生产力水平。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全钾与速效钾含量,NPK 化肥加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钾素盈余与提升速效钾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施 NPK 化肥或 NPK 肥配合粪肥。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周冀衡  贺丹锋  张纪利  陈峰 《核农学报》2016,(12):2434-2440
为探明枸溶性钾肥与硫酸钾肥配施对土壤改良和烤烟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烟株进行干旱处理,研究枸溶性钾肥不同配施比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活性以及根系生长(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枸溶性钾肥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在正常水分调控下,以75%枸溶性钾肥+25%的硫酸钾肥的处理最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以50%枸溶性钾肥+50%硫酸钾的处理最佳。在烤烟实际生产中,建议在保水能力差的土壤或降雨量少的烟区配施枸溶性钾肥。本研究对改善植烟土壤和提高烟叶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甘薯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依次代表正常供水(W1)和干旱胁迫(W0);钾肥设K0、K1、K2、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120、240和360 kg/hm2。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块根和淀粉产量显著降低,施钾有利于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生成和积累,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淀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均为K2处理,较K0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1.7%、43.6%、10.6%和50.6%。相同钾用量条件下,干旱胁迫下块根单薯重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正常灌水。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施钾使甘薯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31.4%和36.0%。干旱胁迫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和块根IAA、ABA、ZR和GA含量显著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7%、15.7%、12.0%、10.4%和21.4%、15.6%、65.7%、13.0%,促进了甘薯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干重的提高,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增大。【结论】干旱胁迫下施钾促进了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了甘薯块根单薯重,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薯块根产量。干旱胁迫下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和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GA)含量,块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块根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甘薯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宁夏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宁夏地区的生产条件下尚缺乏系统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也缺少施肥参数,难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因此,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土壤条件,系统分析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氮、 磷、 钾养分含量,探明其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以期为马铃薯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分别在宁夏西吉县、 原州区、 红寺堡和同心县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肥料田间试验,按照当地推荐的施肥量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农家肥、 70%氮肥、 全部磷、 钾肥基施,30%氮肥在现蕾期追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不同器官干重和氮、 磷、 钾含量,分析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 氮、 磷、 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同心县最低;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符合Logistic曲线,幼苗期、 块茎形成期、 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累积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总累积量的5%、 20%、 40%和35%。2)马铃薯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而降低,其变异系数较大; 磷、 钾含量随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但变异系数较小; 氮、 磷含量叶片高于其他器官,钾含量茎秆中较高。3)马铃薯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在红寺堡区最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苗期氮、 磷、 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 6%、 8%,块茎形成期占28%、 23%、 31%,块茎膨大期占36%、 39%、 41%,淀粉积累期占25%、 31%、 20%;成熟期块茎中氮和磷的累积量分别占各自总累积量的60%以上,钾的累积量占50%。【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量因种植基地、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异。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的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较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次之;马铃薯根、 茎和叶中吸收累积的氮、 磷、 钾占同期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而降低,但块茎则相反,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随生育期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吸收累积的养分量占全株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