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7115为母本,同型恢复系ALBE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其生育日数104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165℃,株高215.0 cm,茎粗2.7 cm,叶片数41片,花盘直径20.6 cm,籽实含油率42.83%。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籽实和油平均产量为3 345.0和1 432.6 kg.hm-2,分别比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4.8%和25.0%。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也适宜同积温的其它省、区种植。同时提出了龙葵杂7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10号,于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登记推广。杂交种母本为胞质雄性不育系"02102A",父本为恢复系"R5"。龙葵杂10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6d左右,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约为2 245℃。株高为168.1cm,茎粗为2.8cm,叶片数为29片,花盘直径为23.5cm,子实含油率为40.69%。在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子实、油平均产量为3 305.7kg·hm~(-2)和1 344.2kg·hm~(-2),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6.3%和18.2%。龙葵杂10号的适宜种植区为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或其它省份相应地区。另外,还提出了龙葵杂10号的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4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4号是以育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LCMS2A为母本,同型恢复系R7-1为父本杂交育成。该杂交种生育日数106 d左右,全生育期活动积温2 075℃,叶片数30片,花盘直径24.0 cm,百粒重17.6 g,子仁率52.5%,子仁蛋白质含量33.62%。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籽实平均产量3 001.1 kg/hm2,较对照甘葵1号增产21.6%。适于黑龙江省一、二、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种植,也适宜其他省(区)的同积温地区种植。同时,提出了龙食葵4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葵杂5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育成,2005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用向日葵杂交种.该杂交种生育日数105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250℃,株高180 cm左右,花盘直径约21 cm.子实含油率40.65%以上.具有中抗菌核病、高抗螟虫、叶斑病轻的特点.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也适用于内蒙、山西、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优质酿造高粱龙杂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杂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早熟、优质酿造高粱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子粒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的特点.其株高170 cm,产量7 144.6 kg/hm2,生育日数为110 d,生育积温2 250℃.199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9.6万hm2.  相似文献   

6.
龙葵杂系列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龙葵杂6号经全国向日葵鉴定委员会鉴定推广;龙葵杂1~5号和7号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介绍了该系列杂交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广大葵农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白葵杂17号"是以不育系"99101A"为母本,恢复系"G01014R"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其在吉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99.98 kg/hm2,较对照品种白葵杂6号增产14.12%。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34.75 kg/hm2,较对照品种白葵杂6号增产13.93%。该品种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8.
优质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内葵杂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葵杂4号是利用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通过连续回交,育成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再与恢复系杂交,育成的三系油用向日葵新品种。201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新品种审定命名。该杂交种生育期94d,抗病、高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34.1kg/667m2,比对照MGS增产8.8%,籽实含油率46.73%。适宜在≥10℃活动积温2100℃以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王永生  师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17-8118
[目的]为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冠油杂812的大面积推广及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冠油杂812是以不育系9511A为父本、恢复系3219R为母本,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结果]2010~2011年在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冠油杂812在2年12点(次)中,相比对照有9个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幅度1.93%~10.11%,折合平均产量为3 506.2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平均增产10.08%。其中,2010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082.6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8.18%;2011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919.70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2.08%。冠油杂812籽粒含油率45.66%,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7.2 mol/g,芥酸和硫苷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结论]冠油杂812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500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适宜旱地条件下种植的抗旱耐瘠、大粒、丰产优质、多用途的莜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搞好莜麦加工开发、实现产业化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四×六倍体种间杂交与核不育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系谱号为H44),并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远杂一号"千粒重24.8 g(23.5~26.1 g),生育期104 d(101~111 d),属晚熟品种,株高为128.3 cm(126.4~131.7 cm),粗蛋白含量为16.74%,粗脂肪含量为7.51%;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969.80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品冀张莜6号增产21.44%,秸草产量(干草)3 688.5 kg/hm2,比冀张莜6号增产25.80%。[结论]"远杂一号"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饲草刈青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