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并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为红外相机在荒漠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安西板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在20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517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32张,其中47.4%为兽类,50.8%为鸟类,1.8%为工作人员。应用监测照片共鉴定出物种25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17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北山羊、岩羊、中亚兔;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3种依次为红嘴山鸦、岩鸽、石鸡。分析讨论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保护区监测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正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装在林区的红外相机拍到了我国稀有野生动物——毛冠鹿,这是我国北方首次发现该物种。红外相机摄于2017年8月25日下午五点半,地点位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拍摄显示,一只成年毛冠鹿带着已经长大的幼崽在林区里安闲地吃草。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同样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技术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在65个样区运用130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照片资料44 688张。其中,野生动物照片8 838张,共鉴定出29种动物,拍摄率高的野生动物有猪獾、狍、野猪、猕猴等;保护区濒危等级最高的金钱豹实体照片66张,首次发现红腹锦鸡在山西省境内分布。最后讨论了红外自动相机技术在保护区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2015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30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通过3 153个工作日获取有效照片2832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525张,其中,鸟类161张,兽类356张,旅游活动及牲畜干扰照片8张;利用照片鉴定出物种29个,包括鸟类2目6科13种,兽类3目9科16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1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为毛冠鹿、鬣羚、斑羚、隐纹花鼠和扭角羚;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依次为灰头鸫、蓝马鸡、橙翅噪鹛、绿背山雀和血雉。黄腹鼬是本次调查保护区一个新记录种;调查发现斑羚、鬣羚罹患皮肤病。文中分析并讨论了红外相机在保护区监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金保护站在回收红外相机时,意外发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蜂猴晚上觅食活动的照片,这是弄岗保护区首次通过红外线相机在保护区内记录到该珍稀物种。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只全身圆滚滚、毛绒绒的动物在树杆上探头探脑慢悠悠爬行,两只大眼晴在闪光灯的映射下闪亮如炬,像两支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 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 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 23)、白腹巨鼠(CR=4. 96)、鼬獾(CR=2. 54)、白鹇(CR=2. 60)、野猪(CR=1. 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红外触发相机作为对野生动物进行"非损伤性"采样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学的常用手段,当前,很多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辅助巡护监测。基于此,着重探讨了红外触发相机在佛坪保护区的应用,以岳坝保护站龙潭辖区为例,分析了2018年收集到的数据,评价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山西解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运用红外相机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开展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监测共布设100台红外相机,其中,27台拍摄到华北豹影像数据,共计拍摄到华北豹51次,照片137张,视频20段。通过花纹比对,识别出12只华北豹。2017年至2021年,华北豹发现位点数先降低后升高;除2018年外,华北豹识别数量较为稳定;2021年监测中,新发现9只华北豹个体,这充分说明了铁桥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1-2014年,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淳安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布设302台红外相机,拍摄到66张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照片。泰顺乌岩岭2012年全年拍摄35张,千岛湖近3 a时间共拍摄到10张。通过对豹猫照片数据分析,发现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春与夏、秋与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其繁殖和食物有关;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且无人干扰,豹猫出现较少,但是在已失去食物链高层森林里,豹猫将取而代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卓营保护站管理人员在野外收集红外感应相机监测资料图片时,发现几张记录有疑似大熊猫局部的图片和三段视频录像。日前,经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站专家鉴定,确认为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的图片和录像。该数据是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建立35年以来,首次成功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实体活动照片,  相似文献   

13.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豺保护面临多种挑战,包括栖息地破碎化、人豺冲突和缺乏科学研究与监测等。通过分析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旨在初步了解和掌握保护区豺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并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豺种群保护对策。结果显示,94台红外相机的有效工作为12 512天,确定拍摄到豺的16台红外相机位点占有率为17.02%;获得的237份豺照片及视频资料独立有效探测数为28次,相对多度指数为0.22;豺有群分布在保护区内的3个重点区域,分别为鱼儿红、疏勒南山和野马南山西部。加强豺关键栖息地周边村镇的保护教育,缓解人豺冲突,建立跨省豺监测与保护单元,这些对策的综合实施将有助于保护豺种群,促进其栖息地的恢复和豺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7月,使用网格法布设了11台红外相机首次对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累计102天,累计回收1 123个相机工作日的数据,共拍摄到兽类独立有效照片数103张,鉴定出兽类3目6科9种,分别为黄腹鼬Mustela kathiah、鼬獾Melogale moscha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和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其中,斑林狸和红腿长吻松鼠为沙溪自然保护区新纪录种;发现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兽类是野猪,为29.39,分布最广泛的地栖兽类是鼬獾;建立兽类累积曲线发现前31天兽类种数上升较快,后71天趋于平缓;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保护区兽类补充调查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保护区兽类物种编目、相对多度指数、分布现状与凭证标本等收集上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大学合作实施的野外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伴生动物调查监测项目,提出了红外触发相机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已发展成为陆生兽类、地面活动鸟类资源调查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常规技术。红外相机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群体大小、分布(相机位点信息)、拍摄照片数、行为(重点为活动节律)、生境(植被、海拔等)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从种群、群落和行为等方面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的基本特征。然而,获得这些数据必须建立标准的红外相机调查规范要求,在布设红外相机时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有37个位点拍摄到野生绿孔雀的图像,捕获1 370张绿孔雀独立有效照片。根据调查结果,结合3S技术,作出了绿孔雀分布图。结果显示,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老厂、新化等5个乡镇/街道的6个片区,呈斑块状分布,且这些区域均位于保护区之外,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各种群间无法交流,急需开展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红外相机对消落带植被区内的主要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8台红外相机累计738个总有效监测日共拍摄个体独立照片83张,全部为省级一般保护动物其中野猪(Sus scrofa)照片81张,鼬獾(Melogale moschata)2张。千岛湖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后为地栖兽类活动增加了栖息空间,与自然针阔混交林相比没有差异,而在无植被的库区消落带则没有拍摄到野生动物,消落带植被重建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