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除竹材害虫外,竹类害虫均与毛竹林出笋、换叶相关联。为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产量,竹林内留养小年笋长成毛竹,使竹林内出笋、换叶规律复杂化,从而影响竹类害虫的发生及生物学习性。本文仅据研究竹类害虫积累的资料,对出笋大、小年毛竹和花年竹林毛竹上害虫的变化探讨如下。一、毛竹出笋大、小年与花年毛竹林一般隔年出笋,即一年出笋多,一年(次年)出笋少或不出笋。出笋多的一年称为大年,其笋称为大年笋,所长成的毛竹称为大年竹;反之则称为小年。一般小年所出之笋不留养,挖除食用,即竹林没有小  相似文献   

2.
贵州竹类常见的害虫主要是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和竹笋夜蛾(Oligiavulgaris Butler),这两种害虫对竹类为害较普遍而严重。在竹类散布的地区不为人们所注意,其因是受害外观不明显,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但对竹林连片,面积较大的地区,如赤水县,受害时则外貌显著,经济损失累计突出。1958年、1972年和1980年赤水县楠竹林受竹斑  相似文献   

3.
为害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害虫称为竹类害虫。竹类害虫按其为害竹子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笋期害虫、食叶害虫。枝干害虫及竹材害虫,而食叶害虫则是竹类害虫中比例最多的一类,约占竹类害虫总数的70%左右。因此,竹类食叶害虫的存在对发展竹业生产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本文对我国竹类食叶害虫的研究历史、研究概况作了回顾,并对90年代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7-200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个,经鉴定计有20种,隶属于6目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记录了半翅目、鞘 翅目、鳞翅目害虫27科114种。  相似文献   

5.
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主要害虫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大熊猫主食竹害虫51种,隶属7目24科,其中巴山木竹林分布害虫50种,秦岭箭竹林分布害虫4种,两种竹林公有害虫3种;主要分为叶部害虫、钻蛀性害虫、根部害虫等3类。  相似文献   

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7-200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共采集标本约1000余个,经鉴定计有204种,隶属于6目44科,其中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我国竹类害虫区系的研究,近年渐引人注意。徐天森数次编写竹子害虫名录(1975,1979,1984),文定元等(1984)编写了广西竹虫名录,其中包括了属于半翅目的种类。萧采瑜等(1979,1981)及郑乐怡等(1982)曾记载以竹为寄主的蝽类昆虫。据笔者所知,在竹上生活的半翅目昆虫,食性均较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国内部分地区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科害虫种类,为种类鉴定和虫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竹类植物上的粉虱伪蛹制作玻片标本,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记述了危害竹类植物的3种粉虱:长刺刺粉虱Aleurocanthus longispinus QuaintanceBaker,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马氏粉虱Aleurolobus marlatti(Quaintance),系首次在竹类植物上发现;竹褶粉虱Crenidorsum multipapillus(Singh)。重新描述了3种粉虱伪蛹形态特征,提供了寄主植物、地理分布信息及伪蛹生态照和玻片标本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浙江农林大学昆虫标本室。此外,通过查阅文献统计全世界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种类,有11属21种,隶属于1亚科。【结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有3种危害竹类植物的粉虱,今后应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掌握国内竹类植物上粉虱的种类、分布与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9.
竹类在生长和利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导致减少和降低竹材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竹类害虫种类较多,现分为蛀笋、食叶、吸液汁、竹材等害虫,分别介绍。一、笋期害虫危害竹笋的害虫主要是竹笋夜蛾、竹笋蝇、竹象等,以幼虫蛀食笋肉,被害竹笋不能成竹,影响竹林产量。1.竹笋夜蛾:分布各竹产区。成虫灰褐色,长20毫米,前翅基部及顶部有三角形深色斑,后翅黄褐色。幼虫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体背有淡色纵线(图1)。幼虫蛀竹笋,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一种竹子潜叶害虫——中华三脊甲Agonita chinensis(Weise)的生物学和进化关系。该虫为江西新记录种,1 a发生1代,潜食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和坭竹Bambusa gibba,造成白色斑块状潜道,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长势和发育。首次报道了其幼虫、蛹形态学特征及成虫雌雄差异。通过提取中华三脊甲的总DNA,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I基因)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中华三脊甲与Anisostena属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可为这种潜在竹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资源丰富,尤以闽东南沿海一带,是丛生竹适生产区。近年来,丛生竹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病虫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尤以蚜、蚧类害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对丛生竹生长威胁很大。为此,我们于1982~1983年在福州、晋江、南安、永春、南靖,龙海、漳州等十多个县,进行了丛生竹害虫普查,并对丛生竹主要害  相似文献   

12.
非洲竹区竹种类、资源与产业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考虑无天然竹类分布的欧洲,世界可划分为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非洲竹区的竹类少有研究。结合在马达加斯加的实地考察,经整理,非洲有竹类植物71个种、2个品种,其中草本竹类13个种,木本竹类58个种、2个品种;原产竹类52个种、1个品种,引进竹类19个种、1个品种。文中总结梳理了非洲竹类的繁殖培育、资源保护、利用与贸易等现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态背景下的竹类害虫识别,作者研究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构建了具有5 663张图片的虫类数据集,其中包含3种竹类害虫和3种其他虫类,利用深度学习模型GoogLeNet特有的Inception模块构成的网中网结构,使其获得更多的图片特征,并开展了4组不同训练集与测试集比例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精确度随训练集比重的增大而增大,当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比例为9∶1时表现最好,F1值达到了95.48%,模型精确度为97.5%,体现了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和较高的实用性。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3种竹类害虫在生态背景下的智能识别,是针对竹类生产经营中的虫害防治问题的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为竹产业精细化管理及高效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竹类半翅目害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中国竹类半翅目主要害虫的危害、生活史及其防治:同时对来自中国的47种半翅目竹类昆虫进行了整理,以名录形式报道,并将每种的地理分布及部分种类的危害寄主等进行了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 我市竹类资源丰富,竹类品种繁多。据1981年5月竹种普查,有7个属40多种。其中杂竹品种占90%以上;而雷竹、高节竹、红竹、哺鸡分、淡竹等优良、高产竹种要占  相似文献   

16.
竹卵圆蝽是我省新成灾的竹类害虫。省第六届五次人代会上,德清、安吉等县10位代表要求火速采取措施歼灭危害毛竹的竹卵圆蝽的提案,省林业厅接到省府通知后立即作出了“关于防治竹类害虫的报告”。5月28日副省长沈祖伦审查“同意”,省政府一次性补助15万元,由省林业厅会同有关县共同搞好虫害扑灭工作。  相似文献   

17.
衢州市竹子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2000年,衢州市开展了竹林害虫种类调查,共查出竹子害虫48科、104属、125种,其中危害程度达中度以上的有22种,黄脊竹蝗、半球竹链蚧、竹蝉、一字竹笋象甲、竹螟、竹舟蛾、竹毒蛾、竹笋禾夜蛾、竹小蜂等危害严重,鳞翅目害虫容易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竹类专用肥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NP毛竹增产剂、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林生长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发笋数、成竹数及成竹平均胸径均产生极显著影响;BNP竹腔施肥与施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及不施肥(CK)相比,单位面积发笋数分别增加3.41%、7.07%和44.22%,成竹数分别增加12.70%、13.60%和61.36%,成竹平均胸径分别增大3.21%、5.50%和15.76%;而且BNP竹腔施肥的退笋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黄甜竹林间主要害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光红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34-36,39
经采集256号标本,调查表明,黄甜竹林间的笋期主要害虫有基夜蛾、竹笋象甲、竹笋泉蝇、竹缘蝽、金针虫类,叶部害虫以刚竹毒蛾为主,枝梢害虫有竹小蜂等共7目16科30种,并调查其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害虫综合防治在森林保护学中已日益引起重视和接受,但对竹害虫以工程形式进行综合防治在我国尚属首次。本文就其中的防治策略、防治措施、防治指标及三大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认为我省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竹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和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 S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