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位指数表是当前世界上应用广泛,比较先进的评定有林地生产力的技术方法,它是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令的关系上编制的。以其树种规定的年令为标准年令,以其林分优势木标准年令树高的绝对值来表示立地条件优劣的指标,划分为许多不同指数级,它是林地划分立地质量等级的手段,有了地位指数,它将为:森林经营集约化;林业基地规划;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动态分析;森林主伐、  相似文献   

2.
<正> 第一章总则一、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二、地位指数表是评定立地生产力和对森林按生产力进行分类(级)的一种工具数表。它是根据林分优势高与林分平均年龄之间相关关系编制的,以标准年龄为基准,按一定级距把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划分若干个等级,用标准年龄时优势木树高的绝对值(如……、8、10、  相似文献   

3.
<正> 地位指数法是以固定(标准)年龄时的林分优势木树高平均值做为指数,来表示和评定立地质量的高低程度的一种方法。如何确定林分优势高的问题,是研究地位指数的关键。关于优势高的定义(或称林分上层高的概念),国内外都有不同主张。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营林工作中,评定立地质量是相当重要的。以往是根据林分平均年龄和林分平均高确定地位级,按地位级的高低来衡量立地质量的好坏。但同一林分扶育间伐前后的地位级是基本相同的,然一经间伐,林分平均高提高了,而林分年龄却不变,则其地位级有可能比间伐前提高1级,这是用地位级评定立地生产力的主要缺点。立地指数表是根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编制的,且以标准年龄(基准年龄)为基础,按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的变化幅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并以该年龄优势高的绝对值作为指数。例如以20年为基准的立地指数18,意思是优势木在20年生时树高长到18米,有数量的概念,而不是一般质量的描述。因此立地指数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评定有林地生产力的技术方法。指数越高,林地生产力越高。  相似文献   

5.
地位指数是以标准年龄时林分上层优势木的树高为指标来评定林地的生产力的.通常以标准年龄为基准(杉木20年),按林分优势本平均高度的变化幅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并用各龄优势高的绝对值做为指数来评定林地质最.这样既直观又概括,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有机的配合“数学模型”编制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定表,对宜林荒山荒地的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给造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位级、立地指数对评定立地质量的作用地位级是评定林分立地条件的质量指标。它标志着该种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的林分生产力。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同一林分立木的平均树高能很明显地反映出立木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只要把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各地位级中不同龄阶的平均树高,按龄阶顺序排列成地位级查定表,即可通过某一林分立木的年  相似文献   

7.
第1代与第2代9年生杉木林分生产力及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中心产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第1代与第2代杉木林分生产力及土壤肥力进行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第2代杉木林分的平均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量和地位指数分别为2132株.hm-2、13.85 cm、9.91 m、168.94 m3.hm-2、19.54,同龄的第1代杉木林分的平均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量和地位指数分别为1667株.hm-2、14.78 cm、10.88 m、163.53 m3.hm-2、20.86;第2代杉木林分平均树高和地位指数显著低于第1代,但蓄积量没有显著差异。第2代杉木林分的地位指数与同龄的第1代杉木林分相比下降了1.32,而与前茬(第1代)杉木林相比仅下降了0.59,第2代杉木林地土壤性质与第1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杉木良种造林可延缓第2代杉木林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 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 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四年,我们在天然次生林抚育伐作业设计中应用了"角规测树"。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弥补了带状或块状标准地的某些不足。我们采用的角规测树,就是用角规观测林分断面积,测高仪测定树高,目测林分平均直径和郁闭度,从而得到林分各项测树因子。角规点数以每公顷1个计算,角规缺口取1厘米(尺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10.
轮伐期是表示林业生产周期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用材林中采取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单位进行永续利用的生产周期。所以,凡是采用皆伐或伐区式渐伐的经营类型,都要确定轮伐期。对于理想的法正林(即各龄级的森林面积相等)来说,轮伐期就是森林成熟龄,或叫森林主伐年令。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地位指数表是建立在林分平均年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之间相关关系基础上的。地位指数表的编制过程基本上采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实际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一些回归方程式,然后展开成表。因此,地位指数表若以数学模型表示,可以概括为林分平均年龄(A)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H)的回归式和林分平均年龄与各年龄标准差原始值(S)的回归式。以福建省试点编制的杉水地位指数表为例,即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地位指数表是评定立地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往的评定中,多采用地位级表或地位指数表,这两种表都依赖于林分平均高或林分平均优势高与林分平均年令的关系来编制的,只能在有林地中使用,也不能判定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作用的大小。近年来,这个问题已被人们重视。许多研究表明,对无林地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是由预测林地生产潜力、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分收获量的所有模型构成的系统。它是建立经营模型的基础 ,是准确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合理轮伐期和研究优化栽培模式的前提。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由立地指数预测模型 (优势高生长模型 )、胸径生长模型、直径分布模型、树高曲线方程等几个部分组成 :立地作为林木生长的载体 ,立地质量的评价结果 (立地指数或优势高 )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主要变量 ,因此对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和优势高生长的预测是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的根本保证 ;胸径生长模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林分结构模型 (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地位指数是评定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它与地位级相比,除了不受下层抚育间伐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直观明了,可直接看出其在基准年时的树高生长水平。近年来,国内各地各主要造林树种都编制了地位指数表。地位指数级距多为2至3米,龄阶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有2、5或10年。在评定林地的地位指数时,一般根据现有林的优  相似文献   

15.
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其林分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林龄和平均枝下高6个林分因子和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探究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除林分密度、平均冠幅和平均胸径外,其他林分因子都有显著性差异;林分密度的变异程度最高,平均林龄变异程度最低。(2)4种草本多样性指数在各样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异性最大,Simpson指数变异程度最低。(3)物种丰富度指数在6个林分因子的影响下有较明显波动,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而其余3种指数无明显变化。(4)由相关性和线性拟合分析得出林分密度主要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平均树高和平均枝下高主要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各林分因子对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影响。(5)林分密度为150株/hm2,平均树高为17.34 m,平均胸径为30.53 cm,平均枝下高为2.95 m,平均冠幅为5.68 m,平均年龄为53年时,华北落叶松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结果表明:适当对...  相似文献   

16.
以连城县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10%、20%、30%及未间伐4个不同林分蓄积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马尾松中龄林林分结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及年生长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伐林分部分中小径阶林木,能降低林木胸径变异系数和偏度绝对值,提高峰度值,使林分整体均衡生长;(2)间伐强度30%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最大,年生长率分别为6. 79%、7. 55%和19. 97%,显著高于其它间伐强度,间伐效果最好;间伐强度20%和10%的马尾松次之;未间伐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和年生长率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国营黄丰桥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 ,以分析林木间的生长差异和模拟杉木人工林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为基础 ,提出以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为指标 ,分别地位指数、林分年龄编制出国营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的速生标准 ,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罹病树伐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清理病源 ,即伐除病死树、罹病树或连片皆伐所有寄主树种的办法。但如何经济有效地伐除病树 ,皆伐范围多大比较适宜 ,一直没有定论。笔者于 1997年开始在浙江省富阳市开展本项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富阳市富阳镇舒姑、东山良种场、东山村、新民村。试验地为马尾松人工纯林 ,平均林龄为 2 0年 ,郁闭度 0 5~ 0 8,林分平均树高 8m ,平均胸径 14cm ,有松材线虫病发生 ,枯死率在 5 %以下 ,属轻发病区。1 2 试验方法采用死树周围半径为 10m、30m内皆伐全…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国营黄丰桥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以分析林木间的生长差异和模拟杉木人工林平均直径、平均树高的生长过程为基础,提出以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为指标。分别地位指数、林分年龄编制出国营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的速生标准,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固定样地观测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收集林分现实生长与经间伐或间伐设计后所保留群体的生长资料;以固定样地观测资料为依据,以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及胸径度离散度的指标,确定不同地位指数林分间伐的起始年龄;采用Richards函数模拟合理密度与生长水平下的林分平均树高及胸径生长;并采用间伐或间伐设计前,后林分生长标准的调查资料,以地位级指数,林林分平均胸径及胸径离散度为自变量建立起人工速生丰产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