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东省台山红岭林木种子园,于1964年开始营建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基地,1970年开始生产种子。现有造林面积1,612亩,其中用1年生苗造林的56.3亩,仅占3.6%,其余96.4%均用纸袋苗上山定植。1970年前育苗所用的种子来源于广东省台山县沙栏公社,以后均采自本园经嫁接后结出的果实。实践证明,湿地松采用纸袋育苗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较快,同时,造林又不受季节限制。现将我们进行湿地松纸袋育苗和造林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实践 ,华北落叶松作为当地适生树种 ,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提高其就地育苗 ,就地造林质量 ,文章详细介绍了华北落叶松的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正>华北落叶松耐寒、生长快、材质好、造林成活率高,在平山县西部深山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但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比较复杂,老式育苗方法需要上方遮阳,人工喷水降温、防日灼等,费工费力。为解决华北落叶松育苗难问题,作者根据在前大地林场几年的育苗试验,总结出了华北落叶松大田高床育苗技术,不仅减轻了育苗劳动强度,而且苗全、苗壮,经济效益明显。现将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油松营养袋育苗及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干旱、瘠薄、沙地及石质山的造林成活率,加快荒山绿化速度,应大力研究、推广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去年,我场搞了油松营养袋育苗造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育苗面积40平方米,产苗约三万袋,造林60多亩,秋查成活率达90%以上。其做法是: 一、营养袋育苗 1、营养袋的制作:用64开报刊纸糊成直径4厘米、高8厘米的纸袋,每个工可糊1000—1200个。 2、营养土的配制:用捣细并过筛的老圃地的带菌土四份与优质猪圈粪一份混合拌  相似文献   

5.
黑茶山林局位于吕梁山脉的西侧中段,海拔1200~2260米,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冬、春季干旱多风,水土流失严重,给造林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近年来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在1983、1984两年的造林实践中,首先对华北落叶松苗木高度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地理种源的种子育苗后,苗木高度不同,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我局的具体条件下,造林苗木以选用苗高20~50厘米,地径在0.3厘米以上,根系较完整的二年生苗为好。一、造林苗木状况本区上山造林苗木全部采用同一种源的落叶松二年生留床苗,就地育苗,就近造林。造林苗木规格一般高15厘米以上,地径  相似文献   

6.
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与其裸根苗相比具有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苗木质量好,成苗率高,育苗周期短(一般当年育苗当年就可上山造林),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故它正逐渐取代裸根苗造林已是成为该树种造林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场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从1973年开始,在干旱瘠薄的山地进行了油松营养纸袋育苗造林试验。初步取得经验后,1975年育苗63万袋,造林773亩,补植造林600亩,当年9月调查,平均成活率为91.6%,次年5月调查大南背210亩,保存率为78%,苗高6-8厘米,根系发达,主根长15-20厘米,顶芽茁壮。1976年又育苗40万袋,造林721亩,补植造林285亩,当年12月上旬调查平均成活率为70%,最高达78%,幼苗生长健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营养纸袋育苗造林是战胜恶劣自然环境,提高造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面对气候干旱和造林立地条件差的困难,太行山山区选择了治理荒山绿化的重要举措一容器育苗造林。近几年来,地处太行山脉北端的涞源县在林业工程荒山造林上全部采用容器苗造林,克服了干旱少雨、水源缺乏的造林难题,取得了很好成效,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而且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的,逐渐被广大造林者所接受。成功造林经验之一就是改进了容器苗育苗技术,扩大了苗木树种。根据几年的育苗实践经验,总结出落叶松容器苗繁育技术。落叶松容器育苗分为育苗地选择、作床、容器选择、苗木选择、营养土配制、装袋、苗期管理、出圃八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我场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决心在本场历年来认为干旱瘠薄无法造林的石砂山上造林,一九七七年首次进行晚松营养纸袋育苗造林的试验。二月份开始培育纸袋苗6500棵,六月份进行造林,面积40亩。当年十二月底调查,平均成活率96%,平均高生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 ,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 ,成活率高达90 %以上 ,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3.
1、新型育苗纸筒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部分省区采用旧报纸或废水泥袋纸糊成纸袋或采用稻草杯、竹篓、营养砖等方法,培育桉树、木麻黄、乌榄树等苗木用于造林,比裸根苗成活率高,效果好。然而,从容器制作到育苗造林,都是手工操作,投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远远不能适应大面积容器育苗造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多风的围场山地造林,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一直是广大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国营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技改措施,共中一项是改春秋季造林为春季造林。这样导致落叶松苗木越冬保存任务大大增加,为了造林保成活,采取了育苗造林一条龙,经济技术双挂钩的改革措施。为了确保优质苗木造林,苗圃对越冬苗木的保存措施也采取了由露天假植改为窖贮。通过3年的对比试验,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5.2个百分点(对比结果附表)。附表 不同处理对落叶松造林成活的影响造林年度假植苗成活率(%)窖贮苗成活率(%)平均提高百分点199…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是一个适合华北地区生长的优良用材树种。但是,只有培育出优质壮苗,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成林成材年限。本文从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落叶松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容器育苗与难造林地块造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0%以上,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裸根苗、轻基质容器苗和黑塑料杯容器苗的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对比研究得出,轻基质容器育苗能够显著提高落叶松的苗高、地径及一级侧根数量,苗木质量较高;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轻基质容器苗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苗的新梢生长量,是适宜在冀北山区推广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落叶松全光育苗是一种省工、省料、省钱的方法,约可降低苗木总生产成本的1/3。而且,苗木在全光条件下,生长矮、粗、壮,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干物质重量大,质量大大优于遮荫苗木,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但是,落叶松全光育苗中午浇降温水,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具有生长快、材质好、耐腐朽、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该树种是华北地区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在辽宁属于引种栽培.20世纪90年代初,辽西地区造林所需的华北落叶松苗木多来源于河北等地,由于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林成活率较低.为了尽快培育出适于本地造林的合格苗木,我们在凌源市前进乡苗圃进行了华北落叶松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幼林地营养杯苗木补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北方地区较耐寒且速生丰产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材质较好且用途广泛 ,其中松属的华北落叶松属坝上地区的乡土树种。由于坝上春秋气候干旱 ,部分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较差 ,新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在 70 %~80 %,给补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近年的育苗造林摸索 ,发现容器育苗中用塑料营养杯成本最低 ,采用容器育苗补植比常规裸根补植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节约了种源 ,为坝上地区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适用的技术。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1 .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将熟土与大粪肥按 3∶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