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重要病害之一,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1年确定病原菌是丛梗孢目的油茶伞菌孢菌(Agricodochium came-lliae Lin.Wei.et Fan.)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原菌传布侵染体。为了给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对哀牢山千家寨景区的我国野生茶树林所发生的病害作调查、采样及切片检测后,初步认定其病害为油茶软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据此记述了其病状特征;油茶软腐病分生孢子座的形态,以及该病的传播、发生特点.从中报道了我国野生茶树林首次发现遭受油茶软腐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分析果生刺盘孢效应子,并验证其功能,为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茶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果生刺盘孢非侵染期(分生孢子)和侵染时期(油茶叶片病斑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BUSCA、Target P、big-PI Predictor和GO、KEGG、PHI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子,再利用qRT-PCR技术对效应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克隆候选效应子全长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相应基因功能。【结果】1)转录组结果数据显示,侵染时期相对于非侵染时期有7 850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45个为经典分泌蛋白,占总数的4.39%。经典分泌蛋白氨基酸长度在各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而符合效应子筛选条件(300 aa)的蛋白约占经典分泌蛋白总数的36%,数量相对较少。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8~20 aa(占48.7%),信号肽切割位点以SPase Ⅰ型为主(占88.41%)。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64条Pathway信息,多为真菌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通路。PHI致病菌数据库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在经典分泌蛋白中含有80条与真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个已知效应子。以氨基酸长度300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为筛选条件,并过滤已经注释过功能的蛋白后,在果生刺盘孢中筛选出17个候选效应子。2)随机抽样选取9个候选效应子做q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结果相符。3)克隆出4个候选效应子,并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出4个候选效应子均能引起植物细胞坏死。【结论】果生刺盘孢在侵染油茶时期有多个效应子表达,而在分生孢子时期此类蛋白多为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这验证了效应子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 咖啡褐斑病(Gercospora Coffeicola)又名叶斑病或雀眼病,是普遍发生在小粒种咖啡上的一种真菌病害。我站今年播种的苗圃幼苗和定植在大田的小苗,也有不同程度的受害。 病源菌属半知菌类尾孢属,无性时期分生孢子梗褐色至黑褐色,有格但不分枝,呈曲膝状,丛生于子座组织上。分生孢子梗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多细胞,鼠尾形、线形或鞭形,直或稍微弯曲。  相似文献   

5.
<正>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该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炭疽菌的鉴定和有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高峰林场马占相思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Sacc .和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truncatum(Schw) .Anolrus&Noore。胶孢炭疽菌菌丝在 10~ 35℃范围内能生长 ,分生孢子亦可萌发 ,适温为 2 0~ 30℃ ,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的条件 ,在RH =10 0 % +水滴的条件下萌发良好 ;菌丝在pH值 3~ 11范围内均能生长 ,适宜的pH值为 5~ 9。平头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与胶胞炭疽菌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平头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明显低于胶孢炭疽菌 ,且在 10℃时不萌发。两种炭疽菌在马占相思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现象 ,且以胶孢炭疽菌较普遍。  相似文献   

7.
白桦枯枝病是白桦的一种主要枝干病害,能引起白桦苗木及幼树的死亡,并影响其成年树的生长及材质。通过对该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病原菌的分离、接种、再分离,鉴定出白桦枯枝病的病原菌为一种拟茎点霉菌(Phom opsissp.)。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暗色,埋生,后突起,有孔,近球形;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有两个类型,卵圆形到纺锤形(α分生孢子)和线状或针状、笔直或弯曲或折曲柄(β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8.
对引起油茶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及分生孢子正常萌发,其中30℃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pH3.0~11.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pH6.0最利于菌丝生长,pH5.0~7.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麦芽糖与谷氨酸的不利于菌丝生长。甘露醇和甘氨酸有利于产孢,半乳糖和硝酸钾不利于产孢;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9.
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ia(Desm.)Kickx)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已知分布地区有广州近郊,新会县圭峰山,肇庆鼎湖山,清远县艮盏林场,病害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马尾松梢枯病的主要症状有梢枯、嫩梢弯曲、溃疡、流脂、叶枯,甚至全株死亡。病原菌的特征是分生孢子双胞,褐色,大小为28.5~39.9×14—24微米(图1、2)。松色二孢菌能侵染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火炬松。病原菌在受病的针叶、枝  相似文献   

10.
该病是一种危险性枝杆病害,病原为瘤座孢目的普通瘤座孢菌(TuberculariavulgarisTode)。在河北廊坊地区,柳树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病菌可从各种伤口侵染寄主;病害潜育期约26天。病害发生与林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有关。用40%多菌灵600倍液防治,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2.8%。  相似文献   

11.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损失量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  相似文献   

12.
该病是一种危险性枝杆病害,病原为瘤座孢目的普通瘤座孢菌(Tubercularia vulgaris Tode)。在河北廊坊地区,柳树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病菌可人种伤口侵染寄主;病害潜育期约26天。病害发生与林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有关。用40%多菌灵600倍液防治,相对防治效果可92.3%。  相似文献   

13.
此病系一种危险性枝干病害,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榆壳二孢。在昌图县此病侵染期为4—8月末,以7月下旬为主。病菌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向四周传播扩散,从伤口侵染寄主。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5种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其中以70%甲基托布津和721神农液防效更好,且成本低,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15.
(五)红疣枝枯病寄主:多种柳树.分布:乌鲁木齐南山.症状:枝条皮层腐烂干缩,分生孢子座破皮而外露,群生,桔红色,头状,或不规则形直径0.5—2毫米,随之出现数个桔红色小球组成的小堆,渐变为棕色,此为子囊壳,此次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子囊壳.病原:普通瘤座孢Tuberoularia vulgaris Tode分生孢子梗杆状,有分枝分隔,紧密排列在子座上,愈近顶部愈细,无色,尖端着生孢子,梗易折断,长为(53.2-)60.8-148×2.28-3.8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孢7.6—10.64×3.04-4.56微米.讨论:《中国真菌总汇》和《中国森林病害名录》中都没有记载柳树红疣枝枯病.该菌是弱寄生菌,由伤口侵入.先在死枝死皮上生活,然后再入活皮,引起枝枯,我们发现的病枝都已枯死,除在活立木的枯死枝上外,由枯枝堆中也见到具有桔红色分生孢子座的枝条,但是没有发现有性阶段.根据有关材料,新疆山区柳树上从未见到过有性阶段.  相似文献   

16.
镰孢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的一种兼性寄生真菌。一般情况下,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月形,淡黄色或无色,有2~4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球形式椭圆形、梨形。该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或病植株殊体上过腐生生活及越冬,一旦遇到适宜的植物寄主即可寄生到寄主体内,是一种以腐生为主兼有寄生的真表,致病力强.常引起植物毁灭性病害。多种园林植物的枯萎病或立枯病多由该菌引起一如石竹枯萎病。翠荣枯萎病、紫荆枯萎病、鸡冠花立枯病等。出现的症状多为茎叶枯死或维…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在吉林省东部林区发现的落叶松枯梢病,系由真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Ito.侵染所致。主要为害落叶松当年新梢。全省因该病每年减少蓄积生长量达7万立米以上。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轻微。6—15年生林分发病重。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未成熟的子囊座在病枝或梢端残留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可成为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分别借风和雨水传播。病原菌由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0—15天。性孢子无发芽侵染能力,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23—35℃均可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25—27℃。光照是人工培养基上产生子实体的重要条件。在爆光培养下,病菌在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产孢数量较多。 6月末至7月初是病原菌主要传播侵染时期,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6—7月份多雨、高湿可促进病害蔓延加重病情。应用五氯酚钠烟剂(15公斤/公顷)或采用70%托布津1000倍、65%代森锌400倍、8-羟基喹啉1000倍、40%福美砷300倍、50%代森铵300倍,在6月末防治一次,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二次防治,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木本植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侵染许多针、阔叶树种。病菌可侵染寄主地面部分的任何器官,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病害。它是广西重要经济树种八角、油茶的主要病害。它可造成苗木毁灭性损失,可导致以采收果实为主的经济林木严重落叶或落花和落果。预防与防治炭疽病非常重要。八角炭疽病八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严重影响寄主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叶片上受害症状明  相似文献   

19.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地收集的大叶黄杨白粉病标本作了鉴定,病原菌是Oidium euonymi-japonicae (Arcang.) Sace.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营养、光照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观察了在人工接种时病害的侵染过程,以及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讨论了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和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油茶炭疽病是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 Abel.)的主要病害,它侵染油茶部位多、发生期长。在金华地区从3月下旬至11月,即从春梢开始萌发至果实成熟的各个生育时期的枝、叶、花、芽、花蕾、果实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