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湖南省发展有机茶的必要性和有机茶开发的现状,总结了湖南生产有机茶的关键技术:一是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证鲜叶原料来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第5讲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强 《中国茶叶》2001,23(1):34-35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又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暴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是湖南省首批通过OFDC国家认证和IMO国际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拥有良种有机茶园40hm^2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我场把握发展机遇,做活有机茶文章,使我场生产的“白云银毫”系列有机茶走进了省城,走出了国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有机茶园是生产有机茶的基地,有机茶最早于1985年在斯里兰卡通过颁证生产,随后印度、坦桑尼亚、肯尼亚、日本、马拉维和中国相继建设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近几年来,我国各主要产茶省区已开始建立年产100吨以上的有机绿茶、红茶、乌龙茶生产基地.本文从园地选择、品种选配、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论述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从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论述有机茶园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害虫防治问题成为当前有机茶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从茶园害虫防治现状和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的原理出发,探讨了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垦幼龄有机茶园绿肥问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茶作为我国有机农业的开创,发展至今已有10年历史,但如何自力更生解决有机茶生产的肥源问题至今尚未有较好的方法,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有机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经初步试验,山区和半山区幼龄红壤有机茶园间作绿肥中,秋播冬绿肥豆科的蚕豆、豌豆和十字花科的肥田萝卜,适应性强、产量高、效果好,最有推广前途;春播夏绿肥中黑毛豆、乌豇豆、饭豆等,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与茶树生长矛盾也不突出,有良好的推广前途。现将以上绿肥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幼龄茶园中的间作技术介绍如下,各有机茶生产单位可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一种机能性食品 ,具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无公害茶特别是有机茶的开发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开始出现 ,90年代便以更快的速度发展。1 湖南省发展有机茶的条件和优势湖南省现有茶园面积 7.3万 hm2 ,产量5.7万 t[1 ]。茶叶既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 ,又是广大山区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我省许多茶区生态环境优越 ,茶园远离城镇、工厂 ,水质、大气、土壤污染程度小 ,十分有利于有机茶生产。省政府已经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建立“湖南省茶叶检验测中心”,进行茶叶检测、监督 ,指导全省…  相似文献   

8.
谈福建茶园生态建设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今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茶树栽培上所存在的诸如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境恶化,物种减少,灾害频繁,农残超标;成本加大,效益降低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追根寻源,它是人们忽视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肆意破坏,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所致。因而,开展生态茶园的研究与实践,以加快发展生态茶园,保证茶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国生态茶园方面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有关报道不少。本文试图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福建茶叶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从1997年着手开发有机茶以来,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与有机茶出口创汇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公司通过逐年扩大承包茶园面积,有机茶产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公司自身条件和能力的限制,一方面公司自营承包茶园的扩大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有机茶出口量不断增加的需要,另一方面义乌市不少茶叶专业户看到公司有机茶出口创汇效益好,纷纷要求该公司帮助指导开发有机茶,收购  相似文献   

10.
论我省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海拔400~1200m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有利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发展高效茶业的技术措施:大力发展早生、优质、抗寒性强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加速中低产茶园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与良怀生态结构茶园,提高茶树素质和抗逆能力;优化栽培技术,提高春茶和名优茶产量;改造和更新加工设备,提高制茶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有机茶,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及改进茶叶贮藏方式和提高产品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11.
茶园铺草覆盖效应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园铺草覆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而,国内《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有机茶培训教材中将茶园铺草覆盖措施列入其中。在茶园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茶园管理者认识到茶园铺草覆盖的重要性,开始白发地采用这一生产措施。本文从土壤管理、茶树营养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有机茶园铺草措施的增产效应,并从茶园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利用该措施控制茶园有害生物的生态学机理,为生态茶园建设、绿色食品茶和有机食品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酉阳自治县茶园病虫害管理现状的深入调研,明确了该县主要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分布、绿色防控技术及化学农药使用现状,发现了该县目前在茶园病虫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茶园病虫害用药标准、做好茶树公共植保服务、建立茶园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宁化县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根据宁化县生态茶园建设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技术要点,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茶园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结构恶化,泥土板结,肥料大量流失,影响茶树的营养循环。在治虫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虫体抗药性增强,茶叶毒性残留量增加,残杀无敌,引发了昆虫再猖撅,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使现代茶园的优质高产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要建设优质高产茶园,首先要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就是用生态学的观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茶园能达到持续的优质高产的目的。生态茶园实质是“有机茶叶”、“自然茶叶”、“再生茶叶”,…  相似文献   

16.
应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只有1—3种是关  相似文献   

17.
段新友 《中国茶叶》2007,29(3):16-17
“十五”以来,是四川省茶叶产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全省现有产茶县(市)120多个,重点产茶县(市)30多个: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15.53万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茶叶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3.98万吨;茶叶总产值18.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1.5亿元,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70%的投产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名山县、峨眉山市、洪雅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21家企业的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33家企业的1667公顷茶园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相似文献   

18.
云南德宏州普洱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属普洱茶种植生产中心地带之一。近年来,德宏州加大了绿色普洱茶园管理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力度,重点围绕茶园改造、中耕、施肥、覆盖、病虫害防治、低效茶园改造等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机茶开发前景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允文  韩文炎  石元值 《茶叶》2000,26(1):11-13,18
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有机农业与有机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有机茶将为我国大宗茶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同时,着重阐述了有机茶开发的土壤管理、茶园施肥和病虫草防治等三方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文献摘要     
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开发要点,即严格选择茶园基地,建立茶园有机生态结构,实施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化技术和有机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禁止施用化肥及其他人工合成肥料,按照有机肥料质量标准在茶园平衡施用不同有机肥、微生物肥和无机(矿质)肥等,并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