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不育系闽红249S的再生力以及水稻品种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头季适宜留桩高度以及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闽红249S是一个再生力强的水稻不育系,其再生率(力)为1.89,比强再生力对照佳辐占(1.67)高13.17%,差异达显著水平;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栽培时较适宜留低桩,留桩高度15 cm,再生季产量构成性状协调、产量高;闽红两优727头季、再生季和全年两季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97.87、320.05和917.92 kg,与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推品种泸优明占产量相当,适合作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冰 《福建农业》2014,(1):77-77
"佳辐占"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育成,兼具米质优、再生能力强(低节位分蘖力强)两个特点。浦城县从2011年开始试验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获得很好效果,并将该县"佳辐占"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旱籼稻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开始引入福清市试种,至今已种植8年,累计推广面积8万亩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作为老品种的新应用,目前在闽南、闽北及福州地区作再生稻种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喜爱。自2009年起,作再生稻栽培,一股头季稻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75公斤;再生季一般亩产220—2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40公斤以上。由于该品种低节位分蘖力强,非常适合机收低留桩再生栽培.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肥、省药等特点,是目前我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优质品种。现将试种结果和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留桩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9个杂交稻新品种作低留桩再生稻筛选进行了小区简比试验,通过测定头季和再生季两季的产量、再生季各节位产量和再生季有效节位与田面的距离,调查两季产量构成因素,观察记载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了泸优明占、福龙两优29等2个组合可在尤溪县作低留桩再生稻种植,为当地推广机收再生稻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9个杂交稻新品种作低留桩再生稻筛选进行了小区简比试验,通过测定头季和再生季两季的产量、再生季各节位产量和再生季有效节位与田面的距离,调查两季产量构成因素,观察记载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了泸优明占、福龙两优29等2个组合可在尤溪县作低留桩再生稻种植,为当地推广机收再生稻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表现,筛选适宜粤北地区不同留桩高度下的水稻品种。【方法】以广东省培育或审定的 34 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中桩和低桩 2 种留桩高度,研究不同留桩高度下品种间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差异。【结果】头季稻产量为 5 210.9~8 566.8 kg/hm2,其中黄广华占1 号最高;低桩再生季产量为 3 335.0~6 357.3 kg/hm2,较中桩(2 084.4~5 940.5kg/hm2)提高 16.1%,2 种留桩高度下均以青香优 19 香再生季产量最高。聚类分析表明,中桩条件下,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头季 + 再生季)可分为高产、中高产、中产和低产 4 大类群,二者各类群数量分别为 4、7、18、5 个和 1、14、14、5 个;低桩条件下,再生季产量仍分为 4 大类群,数量分别为 2、17、14 和 5 个,两季总产则分为高产(10 个)、中产(21个)和低产(3 个)3 大类群。与中桩再生稻相比,低桩条件下再生季生育期平均延长 9.1 d,每穗粒数增加,但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降低。倒 3 节位、倒 4 节位和倒 5 及以下节位再生稻对产量的贡献率在中桩条件下分别为 4.7%、33.3% 和 62.0%,在低桩条件下分别为 0%、11.9% 和 88.1%。【结论】以再生季产量属中高产以上类群,同时两季总产属高产类群作为标准,筛选出黄广油占、黄广华占 1 号、黄广太占、五优粤禾丝苗、广 8 优金占、恒丰优 387、青香优 003、青香优 132 和青香优 19 香共 9 个品种适宜作中桩再生稻种植,二广香占 3 号、黄广油占、黄广华占 1 号、黄广太占、粤禾丝苗、南晶占、粤泰油占、黄华占、五优粤禾丝苗和广 8 优金占共 10 个品种适宜作低桩再生稻种植。中桩再生稻主要来自倒 4 节及以下节位,低桩再生稻主要来自倒 5 节及以下节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头季机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再生稻头季收获时须保留完整的高桩,无法进行机械收获,人工收割花工大、强度高,限制了再生稻生产发展.因此,我们开展了再生稻头季机械低桩收割、筛选适宜品种、探索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嘉优99系列品种基部腋芽萌发力强,适宜作机收再生稻栽培.掌握土壤硬度适宜,留15~20 cm中桩,头季齐穗后15 d施保根肥,收割后5d施齐苗肥尿素300 kg/hm2,再生稻产量可达4 50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留桩高度对优质稻佳辐占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留桩高度各处理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留桩越低,产量越高,低留桩(留桩3.0~4.0cm)的再生稻产量最高,达6073.40kg/hm2,值得在再生稻区因地制宜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组合低留桩再生力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18个杂交稻组合作低留桩再生力筛选简比试验,测定两季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季有效节位与田面的距离、生育期及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天优华占、宜优115、新两优223和Y两优1号低节位再生力较强,头季和再生季产量都较高,可作为低留桩再生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2016年在湖南永州对隆两优华占再生稻进行了喷施"九二○"、增施促芽肥、机收时稻田土壤水分含量、留桩高度对比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两季总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抗逆性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再生稻品种;蓄留再生稻在前季稻齐穗后约15 d和再生稻破口期喷施"九二○"可明显提高产量;在肥力上等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0~12.5 kg/667m~2,在肥力中等和差的田块增施促芽肥尿素15 kg/667m~2,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机械收割蓄留的再生稻产量低于人工收割蓄留的;蓄留再生稻以头季稻始穗后约18 d排水晒田再机械收割最适宜;机械收割留桩高度以25~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 cm )和低留桩(5 cm )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型的再生力受留桩高度的影响程度各异。分析表明,粳稻品种普遍适合低留桩处理,而籼稻品种则多数适合于高留桩处理。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出少蘖粳、台北309、K264806、R402-10等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的遗传学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刘爱中  邹冬生  屠乃美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0-5121,5172
以汕优63、明恢63为试材,设10、20、40 cm3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留桩使再生稻生育期缩短,而株高、穗长、再生率和产量均增加;反之,低留桩使再生稻生育期延长,而株高、穗长、再生率和产量均下降。再生稻以“多穗取胜”,为保证再生稻获得高产,供试品种留桩高度应在30-40 cm,以确保再生季在9月中旬“寒露风”来临前安全齐穗,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4.
活性氧代谢与再生芽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149为材料,研究了茎鞘中活性氧代谢与再生芽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进程和节位的降低,茎稍中SOD活性,再生芽活芽率逐渐下降,MDA含量,渗透率逐步增加。再生芽活芽率与SODI知性呈正相关=0.9720),而与MDA含量及渗透率呈负相关(5r分别为-0.9789,-0.9690)。活性率伤害可能是再生芽死亡的直接原因。4PU-30对活性氧化代谢等有调节作用,能促进再生芽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杂交中稻生育特性对再生芽发育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5个适合再生稻种植的杂交中稻组合,研究主季生育特性对再生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季生育后期的光合生产能力和根系活力对再生芽的发育有明显影响。灌浆期间叶面积指数下降缓慢,乳熟期后茎鞘干物质再积累量高的组合再生芽发育快。茎倒1、2节位伤流量与再生芽发育显著相关.乳熟期和成熟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67^*。再生季有效穗数与主季成穗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中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分蘗生育的影响,设置头季机割高度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分蘗由头季稻桩上的茎生腋芽萌发而来。头季采用低桩机割(割桩高度12cm),割去倒2、3节腋芽,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成穗数较多,穗子较大,晚育晚熟;(2)头季采用高桩机割(割桩高度35cm),出现2类株行,其中一类有70%株行,稻桩保留全部茎生腋芽,但以倒2、3节腋芽萌发的分蘗为主,子蘗少,成穗数较少,穗子较小,早育早熟;另一类有30%株行,稻桩遭收割机链轨碾轧,于距地表高15cm左右较细弱的部位折损,倒2、3节腋芽失活,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与低桩机割株行类似,穗子较大,晚育晚熟,但两类株行成熟期相距15d,收获顾此失彼;(3)再生稻头季地上部有6个节间,其中着生倒4、5节腋芽所属的2个基部节间粗短坚硬,距地表高(5±2)cm;着生倒2、3节腋芽所属的中部节间细长脆弱,弯曲力矩大,遭收割机链轨碾轧或大风雨袭击时最易折损。头季低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是基部2个节间高度加5~8cm保护段,即距地表高12~15cm,过低将伤及倒4、5节腋芽,过高则出现两类株行,熟期参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30个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再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头季稻加再生稻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材料间再生率的差异很大。根据再生苗的萌发动态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再生苗萌发早,最终再生率高;第2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高;第3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低。经相关分析表明,最终再生率与头季稻收获后各时期的再生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实际产量与每穴穗数及各期再生率也呈正相关,并与每穴穗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Ⅱ优辐819的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的试种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该组合具有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再生力强、重穗型等特点,栽培上要把握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高留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再生稻-冬闲模式下稻鸭周年共育生态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两稻三鸭"(RD)和再生 稻-冬闲(CK)模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养分及主要有害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D模式可增强头季稻抗倒伏性,提高再生率8.3%,增加再生季有效穗、双季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提高双季产量;与CK相比,RD模式下土壤pH提高0.37,有机质增加5.1%,水解氮提高19.5%、有效磷提高37.5%、速效钾提高 2.6%;RD模式对再生稻田间病虫草害有显著防控效果,当年田间杂草减少74.5%,降低87.6%福寿螺及84.4%纹枯病的危害,次年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少53.6%;RD模式生态效应显著,可作为南方双季稻区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头季稻收获时保留的母茎节数与母叶数对再生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保留例二节上休眠芽的情况下,保留母茎到叶或倒二叶和倒一节可以增加母茎的干物重和营养物质贮藏量,因而可以减少头季稻收获后再生芽的死亡率,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发南数。相应地也使再生稻育效德数有所增加.但发苗期延长.迟发苗和弱苗增多,加之母叶与倒一节的严重荫蔽作用,使再生稻株生长发育较差,结实率、稳实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产量不高。在去除倒二节后的第三节再生芽较保留了第二节的发苗多、生长好、有效稳增加、结实率、德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在去除了第三节后的第四节再生芽也表现同样趋势,表明再生芽的萌发生长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再生稻产量以去掉第一节保留第二节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