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业区划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控制性和指导性工程。在全国二级分区控制下,湖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采用指标体系法和主导因素法相结合,根据三级区划指标和定性分析,经综合研究,划分了8个林业三级区;明确了不同区域的林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主导功能,统筹谋划林业的生产力布局,对区域林业的中长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区域森林的主体功能和林业建设重点,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林业经济和优势明显的生态服务体系格局,选取贵州省册亨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森林状况等指标,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数量化划分方法,进行了县级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先用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再用较少的几个载荷大量信息的因子进行系统聚类的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区划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弱点,而且还能剔除常规划分方法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册亨县各乡镇林业发展的30个指标的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用6个载荷89.945%信息量的因子对贵州册亨县的14个乡镇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可将册亨县分为5个区。此研究不仅丰富了林业发展区划理论,而且还可对贵州林地保护利用等林业规划及其相关产业的区划、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逐步聚类与GIS结合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分别以村和林班为基本单元,应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永安市林业区划因子数据进行了提取,探讨了基于逐步聚类与GIS结合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以及县级林业区划的基本单元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朝阳县林业区划的分区工作是在资源调查、专题调查和内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全国和辽宁省林业区划原则规定、参考有关资料,我们采取“主导因素聚类分析法”进行划区。现将方法、步骤作以说明。一、主导因素的确定由于林业也是种植业  相似文献   

5.
依据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级划分和森林现实生产力级数计算方法,提出了湖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在湖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三级区划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林业发展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依据吉林省林业实际进行了三级区划。吉林省林业发展共划分为10个三级区划区域,即:吉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湿地保护区,吉科尔沁沙地东缘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区,吉中西部农田防护、果树林区,吉中部农田防护、观赏植物区,吉中部水土保持林区,松花江中上游水源涵养、风景林区,长白山西部水源涵养、珍贵用材林区,长白山东北部水源涵养、大径木培育林区,长白山自然资源保护区,吉南部水土保持、一般用材林区。区划反映出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差异性,实现了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对各区域中长期林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要求,以生态优先、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以提供优质的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为目的,充分考虑林区的森林生态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进行了三级区划,对各三级区进行了论证,并从林业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森林经营、保护和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从而为建设林区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构建林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促进林区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林业区划模糊聚类分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省67个县(市)行政单位为分区样本,选择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气候条件、森林资源状况和水土流失等5项分区因子11个因素,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对省级林业区划,作出数量化的划类分区,以达到合理地调整林业生产布局,分类指导林业生产发展的目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省级林业区划分区,比一般常规的经验方法分区,更加显示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为省级林业区划分区数量化、定量化,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突出主导因子逐级控制法,分析立地生态因子地域分异的综合特征及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合福建省林业生产实际,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正确反映立地特征和本质,确定了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即根据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划分2个立地区域,按气候因素划分4个立地区,按地貌类型的差异划分9个立地亚区,按中地貌划分29个立地类型小区,按地形因子划分109个立地类型组,以土壤因子为主划分408个立地类型,并编制了立地质量评价等级表。本成果是编制林业规划、生产计划、作业设计、造林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对适地适树、科学造林营林、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绿色增长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湖北省林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依据林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湖北省林地进行高级区划.运用了多层次多因子结构模型和双特征区划命名法将林地区划为六大区.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最大功能,根据各区域之间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及各区域特点,提出林地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五寨县林业发展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山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和《山西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五寨县的自然地理和林地资源等实际情况,将全县林业发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东西两梁防风固沙林区、南山水源涵养林区、西北山水土保持林区、中部平川农田防护林区4个区,并分别论述了各功能区所辖区域及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营林业、采运业、林产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林地的实物生产率等方面阐述福建林业生产力水平,分析制约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据此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确定一个地区的最大森林覆盖率受制约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传统习俗。但在一个地区林地规模衡定后,影响一个地区的最大森林覆盖率主要通过当地经济、社会的变化,来影响林地的内部构成而发生变化。通过黔东南不同地貌环境(简称地貌类型)和黔东南村级单位森林面积占林地比例(简称村级)两个体系,分别分析影响全州最大森林面积的约束条件,用Excel 2010进行了规划求解并计算得出最大森林覆盖率64%左右。黔东南最大森林覆盖率的确定,将对制定林业战略发展方向,取得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林业发展区划及其生态区位等级、生产力级数、非木材林业资源三类区划指标.对其中最重要的指标——生产力级数的计算方法、步骤进行论述,并得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明市农民人均林地面积0.83hm2,为耕地面积的10倍。从2003年4月起,三明市努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2004年底97%的村完成了此项改革,95.3%的山林明晰了产权。其配套改革措施包括六大体系13个项目,促进了林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生产率是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反映林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现对湖南省林地生产率现状作出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苏时鹏  马梅芸  林群 《林业科学》2012,48(6):127-135
为揭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率变动规律,从微观主体的角度,以福建省71个样本农户为决策单元,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用Tobit回归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09年间,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大幅增长带动的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较大,为7.4%,但各分量之间的差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科技水平、林地规模、耕作方式和经营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很大,但由于林改以来林业科技进步不大,林地规模偏离适度规模的程度更大,所以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很小。因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强化林业技术培训、促进林地流转、加强农户林业合作经营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产力水平持续快速增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发展林业机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福建省林业机械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福建省发展林业机械的内在潜力,提出福建省发展林业机械的对策与展望,为全面推进林业机械化发展、加快林业机械标准化建设、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立地分类和评价是林业生产规划、野外作业设计、施工造林、育林营林等重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是因地种树和促进林地生产力及林业绿色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对提高林木质量、持续发展高效林业、恢复改造森林结构和扩大森林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应的特征。同时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结合前人的具体研究案例对立地分类与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总的来看,运用遥感信息技术进行立地分类与评价不仅能提高精确度及客观性,而且更便捷快速。未来将更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遥感信息技术,向包含多因子、多层次的综合性立地分类和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安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顺宏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4-56,60
由于安宁市林地管理采取集体统一和模式化管理的形式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均山到户,给林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加大了对林地监管的难度.文中分析了林改后林地管理中凸现的实际权利不到位,林权流转平台尚未完善,林农主体地位得不到兑现,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稳定林权,还权于民,规范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业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林地,明确管理责任等加强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