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184团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分析残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当前残膜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途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残膜分布的现状,分析了残膜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残膜对土壤、作物的危害以及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解决残膜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迎春  唐琳 《西藏农业科技》2010,32(1):39-41,48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地膜分解速度非常慢,加上残膜的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本文通过对农用地膜污染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残膜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回收残膜、治理污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农田残膜污染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的状况,并提出相关治理农田残膜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固原市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地区之一,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总结了固原市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出台法律法规、完善机制体制、统筹布局规划、研究新型覆盖材料等方面进行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宁夏彭阳县属于当地农业大县,所以农用地膜的使用量也比较大。农用膜的使用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然而农用残膜不易分解,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为缓解该县目前农用残膜的污染现状,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新型的生物分解技术用于降解农用残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基于此,就该县目前的农用残膜的污染现状、农用残膜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等做出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新疆北疆棉田地膜残留和残膜污染情况,分析了残膜污染原理以及残膜对土生态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残膜回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与有效描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十年我国农用地膜的使用以及产生的污染问题,结合历年发表的文献对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残膜污染状况进行了概述,并从国家政策和科学研究方面对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为以后残膜污染的防治和地膜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使地膜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土壤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曾祥斌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7-227,229
分析了农膜使用现状以及农用残膜污染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农用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治理农用残膜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塑料碎片残留在农田中,从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残膜及微塑料污染。本文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和统计数据,就地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控进行了分析。残膜及微塑料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限制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并对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危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损害土壤健康,长此以往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微塑料存在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微塑料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极容易通过吸附作用成为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的载体,增加污染物的转移富集风险,从而造成土壤生态环境复合污染。中国地膜生产、使用相关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尚未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地膜回收体系,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仍不够充分,同时针对残膜及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膜生产、回收相关标准以及残膜和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提高残膜回收率、减少残膜污染的有效实现方式,本研究使用来自四省的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多元Probit模型与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认知与政策环境对农户地膜回收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具有生态理性、经济理性、积极的环保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农户,其回收地膜的频率显著提高。政策宣传、法规约束对农户认知与残膜回收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由此建议加大残膜污染防治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环保意识、提供政府补贴、建立农膜回收站点、加强地膜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且3个区域残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湿润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农户的回收意识更加影响农田残膜量;土壤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且表现为随覆膜年限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残膜含量比例减少,10~30 cm的土层残膜含量比例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面积残膜量(<4 cm2)在深层土壤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较为严重,10 cm以下土层中的残膜量和碎片化呈加重趋势,应加强地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区域作物种植体系中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但是留于土壤中的地膜残片易造成“白色污染”。对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总结了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田残膜治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降解地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当前采用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适期揭膜技术和以旧膜换新膜技术等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扶持,利用工程技术措施解决好回收和集聚打包等关键环节,提高再生利用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7.
液体地膜覆盖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棉田残膜污染日益严重,液体地膜覆盖能从根本上杜绝农田残膜增加。为探索液体地膜代替塑料薄膜与滴灌结合的可行性,采用测坑试验研究3种覆盖方式[液体地膜覆盖(LFD)、塑料地膜覆盖(PFD)和裸地对照(NFD)]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LFD棉花可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加快滴灌棉花前期生长速度及适度抑制后期旺长。平均籽棉产量较NFD增长7.2%,相对PFD降低2.1%。LFD棉花对土壤环境无不良影响,在干旱区滴灌棉田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塑料地膜大量使用, "白色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生物降解地膜已经成为未来地膜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1997-2007年间国内有关生物降解地膜的文献为依据,通过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分类统计,计量分析文献的年发文量、期刊分布、研究主题、机构分布、合作度和合作率等指标和内容.在分类统计基础上,对10年间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为了解和把握生物降解地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 000多万hm2,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农田残留地膜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用地膜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地膜污染的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残膜污染已经成为新疆棉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广东上九公司提供的3种淀粉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在我国西北内陆棉区(新疆石河子)开展了田间试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配方的不同,3种降解膜的降解特性、增温保墒性能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地表覆盖试验与填埋试验的结果看,与日本的生物降解地膜(CK2)相比,国内的3种供试地膜品种都表现为降解过快,特别是A膜和B膜,降解最为迅速,C膜降解相对较慢。过快的降解速率显著地影响了3种供试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特别是A膜和B膜,与普通膜(CK1)相比,土壤温度平均低2~3℃,土壤水分低3~5个百分点,3种供试降解膜比较,C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略好。从产量结果来看,与普通膜相比,国内供试的A膜和B膜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幅度分别为20%以上,供试C膜和对照的日本降解膜都表现为增产趋势,但与普通膜产量结果比较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