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优质淡水鱼品种,有些地方称为沙姑子、黄片、黄板刁,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 g左右,黄板刁因此得名.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  相似文献   

2.
正鲴鱼是鲴亚科鱼类的总称,我国鲴鱼有4个属10余种。目前在池塘、水库和湖泊养殖的鲴鱼主要有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4种。其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在自然水域特别是富营养化的水域,能起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鲴鱼是鲴亚科鱼类的总称 ,在我国有 4属 1 0余种。目前在江河湖泊水库中天然繁殖和生长的鲴鱼主要有银鲴 (XenocyprisargenteaGunther)、细鳞斜颌鲴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Bleeker )、黄尾鲴 (XenocyprisdavidiBleeker )和圆吻鲴 (DistoechodontumirostrisPeters ) 4种。其共同的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鲴鱼的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鲴鱼的个体大小属中等 ,体型稍侧扁。头小 ,呈锥形。口…  相似文献   

4.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隶属于鲤科、鲴亚科、鲴属,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移入池塘驯养,至20世纪60年代初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5.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邦星 《水产养殖》2006,27(3):32-34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属鲤科、鲴亚科、鲴属的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力强、易捕捞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据测定,内脏仅占体重的10-12%,蛋白质占22%,脂肪占2%左右。该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移入池塘驯养,六十年  相似文献   

6.
以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头肾组织为材料,腹腔注射植物凝血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使用空气干燥制片法制成染色体玻片,研究黄尾鲴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黄尾鲴有48条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48=18M+26SM+4T,臂数NF=92,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前言 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是我国江河、湖泊习见的中型经济鱼类之一,属鲤科的密乡固亚科、密鲴属。鲴亚科鱼类由于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中的腐屑和着生藻类、有较高的群体生产力,且能在有一定流水条件的天然水域形成较稳定的自然种群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引起水产户的关注与兴趣。  相似文献   

8.
细鳞斜颌鲴     
名称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microlepis(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地方名颇多,如黄皮(四川)、黄片(湖北)、黄板刁(湖南)、黄条(江西、安徽)以及沙姑子等。  相似文献   

9.
<正> 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又名沙姑子、板黄鱼、黄尾刁,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细鳞斜颌鲴喜栖息于底层,主食有机腐屑和固着藻类,其生活习性及食性与目前池塘主养鱼类有明显区别。众所周知,在池塘养鱼业中,混养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发、引进野生经济鱼类,进行多种鱼类合理的搭配混  相似文献   

10.
(鲴)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常见品种之一,随着养殖密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鲴)鱼病害越加复杂化.2013年5月10日,笔者在广东省恩平市东城镇成功治疗了一例(鲴)鱼综合死亡症,现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供(鲴)鱼养殖同仁参考借鉴. 1 养殖概况 养殖户王老板,养殖面积4×667 m2,平均水深2.3 m,共放养(鲴)鱼1.6万尾,平均78 g/尾,大头鱼苗5 000尾,平均450 g/尾,罗非鱼苗7 000尾,平均25 g/尾.配备3 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养殖用水为地面雨水.投喂(鲴)鱼浮性颗粒饲料(粗蛋白32%),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量60 kg.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5,(9):14-14
银鲴鱼是鲤科鱼类中密鲴亚科的一个种。绍兴地区发现的密鲴鱼多数是银鲴,分布很广,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在肠管中也常发现许多杂物碎屑和泥沙细粒。最大的个体可达一市斤以上(大约4~5冬龄)。近几年来随着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细鳞斜颌鲴(以下简称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1],俗称沙姑子、黄片、板黄鱼、黄尾刁子等,属鲤科,鲴亚科(xenocyprininae),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淡水鱼[2]。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并常以其较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石面或泥表刮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1982,(1):38-42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云斑鮰(Ictalurus nebulosus),又称褐首鲶,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养殖品种。食性比较广泛,肉质鲜嫩味美,没有肌间刺。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鲤科,鲴亚科,斜颌鲴属,中下层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中。鳍呈黄色或淡黄  相似文献   

15.
<正>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因其臀鳍、尾鳍桔黄色,俗称"黄条",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黑龙江、珠江流域。在长江下游的湖泊中,目前仅芜湖市龙窝湖有稳定的种群。20世纪70年代全国先后有17个省市从龙窝湖引种,龙窝湖有"黄条故乡"之美誉。细鳞斜颌鲴是鲴亚科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种。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下唇角质化,适应刮食,主  相似文献   

16.
细鳞斜颌鲴成鱼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优质淡水鱼品种,有些地方称为沙姑子、黄片、黄板刁,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 g左右,黄板刁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7.
鲴鱼是优质高产的饲养品种,以植物碎屑和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池塘养殖的品种有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银鲴和圆吻鲴。它们均属鲤科鲴亚科。亲鱼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的主流、支流及其所属湖泊,其次是来自珠江与黑龙江水系。长江中、下游的产卵季节是每年4~6月,其中5月是产卵旺  相似文献   

18.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一九八一年,省水科所、地区科委和地区畜牧水产局已  相似文献   

19.
鲴是鲴鱼亚科鱼类的总称,主要品种有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属鲤形目,鲤科,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在自然界中,主食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附着藻类、青苔及其他固丛生物。有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环保鱼,在湖泊及大水面增殖放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细鳞斜颌鲴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明亮 《内陆水产》2004,29(4):16-17
细鳞斜颌鲴(Plagiogathops mearolepis Bleeker)俗称沙姑子、黄片、黄皮、黄尾刁子等,在密鲴亚科中个体最大,是普遍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的一种中小型食用鱼。其含肉量高、肉质鲜美细嫩,据测定,内脏仅占体重的8%~12%.蛋白质占22%,脂肪占2%左右;且饲养容易简便.食料来源广泛.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良鱼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