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具有积极意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阐述了退耕还林这项工程内容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业工程是人类实施最早、对人类发展影响最大的工程,但如果实施不当很容易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论述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进而得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镇安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已有12年的发展历程,在生态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生态环境脆弱的秦岭南部山区的镇安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兼顾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文章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通过数据调研和农户调查,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后续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在对工程实施内容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程实施所面临的主要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孔媛媛 《农业与技术》2013,(10):102-102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接着实施了防风治沙工程,三北四期工程等。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均有所改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梨树县纵观了近lOa的防风治沙情况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阿勒泰市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和破坏,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从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概况出发,对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更好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提出建议,以促进退牧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旅游路线,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南靖县实施环旅游线茶园植被保护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积极提升茶叶的产量与质量,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增加现有灌区工程调控手段,彻底改变现有灌区灌水粗放等农业浪费水现象,建立起节水型发展模式,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树台乡红井井灌区建设成为满足海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高标准农业节水高效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石巍 《新农村(黑龙江)》2012,(6):287-287,289
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是继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建设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项工程的实施可以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等,可以说意义深远。使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领域。  相似文献   

11.
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可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分析在区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光辉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86-9588
首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为土地整理各类工程对景观生态产生了干扰、演替等生态效应,形成了各种生态胁迫因子。将当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归纳为4个大类,即土地平整、植被破坏、沟渠路建设与零星地的归并以及作物种植与客土填充,从而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这个模型揭示和描述了土地整理绝大部分可能的风险源和胁迫因子以及这些风险源和胁迫因子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问题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的特征,针对目前严重阻碍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强化环保意识、实行科学规划、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加大环保投入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日益高涨的生态旅游需求,我国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发展方兴未艾。作为依托环境生存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各地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普遍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现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发展前景堪忧。该文从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特点,探讨当前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损害影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组建农村环保的非政府组织制度等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其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株洲市为例,从水体污染、固体垃圾、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影响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并通过结合生态学及城乡规划相关知识针对这些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谦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2-12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资源核算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西部山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由于长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注重短期效益行为以及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原因,使得西部山区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土地退化较为严重。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使得中国西部山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落实水土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才能恢复与重建一个有利于中国西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环境与烟叶品质的关系,提出了烟叶产地效应的概念,即烟叶产地环境条件不同,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内在质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产地效应受诸多因子影响,重点论述了土壤、降水、温度、光照等因子作用。初步阐述了烟叶产地效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16-4017,4020
通过监测评价佛山市界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客观分析了佛山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农业用药污染、生活垃圾及养殖业污染、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找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