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原料栽培引进"牛排菌"的生长情况,同时,还观察了不同菌龄栽培对原基形成、子实体发育、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引进"牛排菌"更适宜在木屑基质中生长,在棉籽壳基质栽培包中菌丝生长则像平菇菌丝那样吃料整齐,均匀往下拉,但生长速度相当慢,感觉吃料很吃力;木屑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明显好于棉籽壳基质,子实体出菇整齐,生长良好,且木屑基质栽培菌包可以延续生长至第2潮子实体,菌包外观仍较好;木屑培养料基质栽培引进"牛排菌"能提高其营养价值,17种氨基酸总量、粗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含量高于棉籽壳基质栽培的引进"牛排菌",尤其是17种氨基酸总量高出178.29%。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制备大球盖菇栽培种,比较不同配方的栽培种基料对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度、基料失重率的影响;比较最佳栽培种基料培养的栽培种与市售大球盖菇栽培种在栽培料中的营养生长时间和生物转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7个配方栽培种培养料,配方4(玉米秸秆49%,玉米芯30%,麸皮10%,稻壳5%,木屑5%,硫酸钙粉1%)中大球盖菇菌丝的长势最好,菌丝粗壮、致密、洁白、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快(1.79 mm/d),基料失重率最高。配方4培养料所得栽培种的营养生长时间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与市售栽培种在生物转化率上差异显著。该配方培养料所培养的栽培种对玉米秸秆栽培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将杏鲍菇菌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配料栽培双孢菇,观察其对双孢菇生长、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双孢菇,与常规生产配方相比,具有成本低、菌丝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趋势。其中,在基质培养料中加入60%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7%,比常规配方栽培料高出11%,说明杏鲍菇菌渣用于双孢菇生产是可行且有较高效益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ArcGIS软件观测菌物生长,获得不同搔菌方式下的杏鲍菇菌丝生长形态,以及菌丝恢复的生长速度,了解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栽培过程中菌丝恢复过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搔菌方式下的杏鲍菇菌丝恢复趋势一致,第2天开始大量恢复,第5天基本完全覆盖料面;菌丝覆盖料面后第6天开始大量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5.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一次性采收后的菌渣营养丰富,栽培料的养分未充分转化。以工厂化栽培的广叶绣球菌菌渣为主要基质,棉籽壳以不同配比组合用于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随着菌渣含量的递增,菌丝生长速度呈递减趋势,成本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当菌渣含量为40%时,金针菇产量最高,利润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闫静  周祖法  朱徐燕 《食用菌》2012,(4):19-19,22
比较三个金福菇菌株在含40%的菌糠料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结果表明:1号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280cm/d,菌丝洁白、浓密。2号菌株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势弱,而且污染率高达12.3%。3号菌株菌丝生长情况介于1、2号菌株之间。但是从生物学转化率看,三个菌株生物学转化率均在90%以上,而且三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1号菌株是比较适宜利用菌糠料栽培的金福菇菌株。  相似文献   

7.
对于熟料栽培,微孔透气能够极显地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加快发菌速度。在中试验条件下,接种后15天一次刺孔4个,每孔直径为2mm,孔深0.5cm,是简单而有铲的促进菌丝生长的操作。对半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微孔透气技术是一种更为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粗毛黄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粗毛黄褐孔菌在不同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及栽培料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配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毛黄褐孔菌菌丝在3种母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且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在3种原种培养基都能生长,但以在配方A:棉籽壳97%、石膏1%、石灰2%中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在各栽培料中都能生长且都能长出子实体,但以配方C:棉籽壳92%、麦麸5%、石膏1%、油渣1%、石灰1%,其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原种培养基为荞麦粒培养基:平菇培养料的最适水分含量是60%,菌丝生长快而健壮: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迭162%的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1。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ArcGIS软件分析菌丝生长形态和菌丝恢复生长速度,了解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搔菌后的菌丝恢复情况:菌丝第2天开始大量恢复,第5天基本完全覆盖料面;搔菌后第一天菌丝恢复缓慢,适应环境后开始快速生长,菌丝覆盖料面后第6天开始形成大量原基。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菌渣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强  黄漫青 《食用菌》2010,32(3):29-30
为了摸索菌渣再利用新途径,在栽培料中分别添加5种配比的杏鲍菇菌渣进行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菌渣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随之减慢,吨菇投料成本随之降低;采用不同菌渣配比的栽培料在杂菌污染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菌糠是目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副产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组成结构,是栽培双孢蘑菇的优良基质原料来源。基质中采用处理B(杏鲍菇菌糠70%、牛粪26%、CaCO_3 2%、CaSO_4 2%)发酵生产培养基,以及处理C(杏鲍菇菌糠96%、CaCO_3 2%、CaSO_4 2%)经加热灭菌100℃保持8 h生产培养基的方式均可以获得双孢蘑菇栽培成功。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合成料栽培快于杏鲍菇菌糠料;产量结构方面,菌糠发酵料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前2潮,合成料和菌糠灭菌料栽培趋势一致;产品质量方面,合成料栽培的子实体个体大于菌糠料,合成料栽培菌盖直径5.1 cm,菌糠发酵料为4.7 cm,灭菌料为5.0 cm;菌糠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大于合成料,合成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5 kg·L~(-1)和64.2 g/100g,菌糠发酵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8 kg·L~(-1)和73.1 g/100g,灭菌料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78 kg·L~(-1)和74.1 g/100g。合成料栽培菌褶色泽较菌糠料颜色深。  相似文献   

13.
王德芝  周颖 《北方园艺》2011,(12):152-153
利用板栗苞为培养料栽培茶薪菇,采取生物发酵、石灰水浸泡、直接拌料装袋3种原料处理方式,经熟料栽培管理,测定各培养料菌袋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生物发酵与石灰水浸泡、直接拌料装袋的培养料相比较,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板粟苞生物发酵栽培的茶薪菇菌丝生长旺盛、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及菌棒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择香菇K5作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每种基质设3个氮含量处理水平,通过分析菌丝生长发育期间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及菌棒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香菇菌丝在4种果木基质上均能生长,其中苹果木、桑木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相对较快;枣木初期生长较快,后期逐渐变慢,导致其平均生长速率偏低。此外,香菇菌丝生长阶段对菌棒中碳源的利用要比对氮、磷、钾的利用高,由桑木和枣木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的菌棒菌丝发满后菌棒中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使用桑木和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15.
制好菌种是取得木屑栽培香菇成功的基础,原种和栽培种是生产的关键。原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种的成品率以及栽培产量。制原种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发菌情况,随时掌握菌丝生长动态,对菌丝生长异常的菌种,如菌丝吃料慢,发菌参差不齐,菌丝浓淡、粗细不一致,甚至出现拮抗现象的要拣出来,不能使用。(2)保证恰当的菌龄,一般采用菌丝刚发到瓶底的原种,因为这种菌丝年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对灵芝在糠醛渣不同配方料上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产量进行了实验,同时对各配方料上生长的灵芝子实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灵芝菌丝在各配方料上均能生长,配方⑤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配方①和②菌丝长势强,表现为菌丝洁白、浓密。从子实体产量和形态看,配方①产量最高,其生物效率达58.2%,各配方的子实体形态均表现较好,而配方①和②子实体菌盖厚,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香菇、猴头菇、杏鲍菇和白灵菇四种食用菌的包埋菌种4℃低温保藏一年,对保藏后的菌株进行菌丝恢复培养,对生长速度、栽培料发菌吃料情况、液体菌种纤维素酶和漆酶对比观察,以传统试管保藏法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埋法保藏的菌种,菌丝活力较为旺盛,菌种活力没有明显的衰退变化。  相似文献   

18.
黄建聪  杜红慧  朱坚 《蔬菜》2018,(12):69-73
为探究灰树花菌糠对灰树花栽培的影响,在新栽培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灰树花菌糠,比较菌丝生长情况、栽培周期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菌糠10%、20%时,菌丝长速显著加快,30%时不显著,大于30%后菌丝长速下降且菌袋培养后期黄水增多;菌糠添加的比例对原基形成到采收的时间影响不显著,主要影响原基的形成时间,添加菌糠10%、20%时形成时间显著缩短,添加菌糠30%影响不显著,之后显著延迟;当菌糠比例为30%时,生物学效率最高。最终确定,最佳菌糠添加比例为20%~30%,平均生物学效率可提高10.8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香菇菌袋接种后菌丝的生长快慢与木屑的质量、配方、装袋的松紧及拌料的干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试验是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菌龄的香菇栽培种分别接袋后,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