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健全林业碳汇交易风险分配与监管制度;明确林业碳汇交易主体,完善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保险制度,健全第三方中介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梅  王跃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6-2648,2667
介绍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性质,即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要式、诺成、有偿、双务、继续性法律行为,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性质。分析了对林业碳汇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是制定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需要;二是确立林业碳汇交易主体权责分配的需要;三是为环境保护其他领域提供参考的需要;四是发展林业碳汇志愿市场的需要。基于此,从9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即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交易第三方,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行为的具体生效要件、交易价格、交易的3种履行方式、交易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交易纠纷解决途径,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3.
邹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53-9355
从法学角度,论证了林业碳汇交易涉及民事、行政、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指出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民事法律合同,并提出相应的林业碳汇交易实施法律建议,以期规范相关林业碳汇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4.
森林通过吸收CO2进行固碳,是现阶段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才刚刚起步,碳汇项目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偏高的交易成本,非标准化的自愿交易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都制约了森林碳汇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欲突破瓶颈,首先要放宽国内碳汇市场交易的条件,扩大申报主体的范围,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具有碳吸收功能的森林类型和参与交易的森林项目类型;调整相关法律,建立相应法律责任.其次要完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构成,明确交易的参与主体、交易的对象、采用要件登记生效方式订立合同,细化合同内容;最后要建立强制性减排约束机制,对强制减排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全民碳信用法律制度,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来实现判定、计算、检测和检查碳汇储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业碳汇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概况,然后说明了林业碳汇对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如,缓解工程资金压力、采用先进工程技术、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等,具体分析了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并着重强调了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工程法律制度、强化林业碳汇创新、完善林业交易体系、加大碳汇宣传力度,以此达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发展森林碳汇交易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68-16369,16372
论述了森林碳汇交易的基础,包括碳汇交易的可行性、主体、平台以及标准。介绍了碳汇交易资金的用途,碳汇交易资金可用于生态移民、吸纳就业、造林增汇、增加当地收入、加强林业科技研发、开展环保宣传等。分析了我国发展森林碳汇交易的前景,并提出了发展森林碳汇交易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森林资源的产权问题、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问题、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林业碳汇项目在国内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笔者在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碳汇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林业碳汇发展规划、大力挖掘林业碳汇潜力、重点加强碳汇森林经营建设、制定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与技术标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与抵扣减排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发展碳汇林业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具有强大的碳汇储量和生产能力,为进一步发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功能,从黑龙江省碳汇林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碳汇林业的优劣势,优势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生命周期合理、有国家政策支持、森林碳汇贸易的最佳区域,劣势为经济落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完整配套的制度、林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森林单位分布不均、森林火灾的危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黑龙江省碳汇林业的对策,即增强对碳汇林业的保护和监督、完善碳汇金融体系的支撑和补偿机制、增加国际合作、加强林业生产的科研投入和碳汇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育林者自身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开展情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68-170
对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现状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全面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天津市实施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碳汇交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最近几年发表的有关碳汇和碳汇交易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碳汇发展的现状、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等,为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我国碳汇交易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井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3-9424
为了给森林碳汇树种选择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林场为例,采用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数据进行碳汇量估算.结果表明,井冈山市厦坪林场森林碳汇量为59 927.300 1 t.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所需要的制度及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如何评价CDM林业碳汇项目确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大类指标,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田碳汇管理策略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措施主要有:减少碳损失,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包括调整耕作制度,使用有机肥料,应用深根作物和增加土壤中微团聚体的含量。在分析各种策略与措施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农田碳汇管理措施有效且较容易推广。①实施土地用途转换管理:把低产及土壤退化严重的农田变成草地或森林;集约管理农田,实行农林复合、林草复合经营方式;在区域或地区尺度变单一土地利用方式为承担不同人类需要的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等。②调整耕作制度:免耕不仅使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增加,从而减少了团聚体内部有机质的分解作用;还能有效地抑制土壤的过度通气,减少有机碳的氧化降解,防止土壤侵蚀;此外,免耕土壤有机碳的平均滞留时间比常规耕作土壤增加了约1倍。轮作能提高土壤固碳效率,在轮作中加入豆科作物或豆科牧草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汇集,是实现土壤蓄存碳潜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复种指数,降低休耕频率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并增加土壤作物残茬和根的有机质输人,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③改善经营与管理:有机肥或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应当优先选择;人为改变土壤的水分条件可以调节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组成及其产生的潜在温室效应;残茬和土壤有机质库的增加,可以改善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营养再循环能力,减少养分流失,加强碳汇集。④依托技术进步:如改良作物品种,有计划地抓紧培育具有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确保在新的生态环境中产量不断提高,扩大碳的吸收存储。此外,采用新型节能的农机部件对拖拉机等农业动力机械进行改装,也可减少农田碳排放,增加农田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因大气中CO2含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通过造林再造林增加森林CO2吸收汇,已成为减少CO2排放之外的一项重要措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碳汇能力会受制于与其相关的碳基线、碳泄漏和碳汇非持久性3个主要因素,因而引出项目碳汇能力的有效性问题.以此3个主要因素作为判别指标,构建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体系,并详细分析各指标的识别与计量技术.最后提出判别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调查林权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林权改革法律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①制定森林资源流转实施办法;②林业行业实施《物权法》需要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③完善林业保险法律法规;④完善林权交易的法律保障;⑤注重法律的宣传、执行与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8.
林业碳汇对减缓气候变化有着独特优势,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和森林资源丰富省份,发展林业碳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云南应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启动为契机,加快林业碳汇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