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土壤肥力对烤烟不同部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中烟10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肥力对烤烟不同部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肥力条件下烤烟各部位烟叶进行单料烟感官评吸鉴定。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在中部叶(腰叶、上二棚)及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较高;茄酮含量在除顶叶外均以低肥力条件下较高,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含量较高;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在烟株的大部分位置高、中肥力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在除底脚叶外的其他部位均以高肥力处理最高,中肥力处理次之,低肥力处理最低;新植二烯含量在下部叶以中肥力条件下最高,其他部位以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烟株的中部高、中肥条件下烟叶的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差异,在顶叶高肥力条件下香气物质总量显著高于中肥力。评吸结果以中肥力条件下腰叶得分最高。综合认为,中肥力土壤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2.
刘领  李冬  周俊学  白峰  王艳芳  申洪涛 《土壤》2019,51(6):1078-1085
为优化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和烤烟生产效益,以烤烟"豫烟6号"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与喷施微肥对烤烟上部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摘除下部不适用叶和摘除下部4片不适用叶相比,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显著提高了上部烟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碳氮代谢强度、总氮和烟碱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及烤烟产值。与仅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相比,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条件下喷施微肥进一步促进了烤烟上部叶的生长,显著增加了烤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糖碱比、钾含量和烤烟产值,显著降低了上部叶烟碱含量。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联合喷施微肥较不摘除下部不适用叶处理,上部叶叶面积、单叶重、钾含量、钾氯比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10.66%、16.49%、13.43%、18.27%和15.00%。总体来看,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联合喷施微肥能促进上部叶开片,提高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改善上部烟叶的品质,增加烤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各项品质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时,3种有机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中钾和还原糖含量,钾氯比和糖碱比,同时降低蛋白质和烟碱的含量。其中,苹果酸和腐殖酸能明显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中钾含量,苹果酸和油酸能明显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中蛋白质含量以及中部叶中烟碱含量。与适熟时相比,过熟时腐殖酸处理烟叶中各项指标的化学成分协调,从而改善烟叶的品质;苹果酸和油酸处理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4.
下部鲜烟叶摘除数量对烤烟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重庆烟区下部鲜烟叶摘除数量对烤烟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等级结构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云烟97’品种,研究打顶期摘除下部0片(CK)、2片(T1)、3片(T2)和4片(T3)烟叶后对烤烟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等级结构及经济性状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下部叶片摘除数量的增加,中上部烟叶淀粉、总氮和烟碱含量有显著提高的趋势,钾素含量显著降低;中上烟叶的糖碱比和钾氯比与摘除叶片数呈负相关关系,氮碱比与摘除叶片数呈正相关关系;中部叶以摘除3片处理(T2)的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上部叶以摘除2片处理(T1)的致香物质含量最高。摘除下部叶片后烟叶等级结构和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T2处理最为显著,其次是T1处理,T3处理的效果最差。因此,综合考虑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等级结构和经济效益等认为,在重庆武隆生态条件下的中等肥力土壤上处理下部鲜烟叶时以摘除3片叶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克服烟叶化学成分指标间线性相关性的干扰,研究了四川烟区烟叶化学成分与纬度的关系,为四川烟叶种植适宜区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四川烟区的纬度跨度为N26°02′~N31°20′;四川烟区烟叶化学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总糖和还原糖偏高,淀粉含量略微偏高,氯含量偏低,烟碱、总氮和钾含量处于较适宜范围内,且烟碱、氯和淀粉的变异系数较大;烟叶化学成分与纬度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如下:上部叶(纬度=28.762 0.146x1 0.214x2 0.005 23x3 0.172x4+0.316x5 0.232x6 0.046 4x7)、中部叶(纬度=28.762 0.117x1 0.088x2+0.009 9x3 0.127x4+0.288x5 0.328x6 0.041 3x7)、下部叶(纬度=28.762 0.026x1 0.123x2+0.25x3+0.010 3x4+0.271x5 0.237x6 0.136x7),其中x1~x7分别代表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和淀粉。烟叶化学成分与纬度的相关性强弱分析显示,同一部位间,烟叶中钾含量呈高度正相关,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与纬度呈高度负相关,即随着纬度的升高(从川南到川北),烟叶中钾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不同部位间,烟碱、总氮和淀粉与纬度的相关性强弱表现的不一致;化学成分各项指标与纬度的关联序为:还原糖>总糖>总氮>钾>淀粉>烟碱>氯。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L.)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含量、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2∶3和限量灌溉组合使烟叶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香气质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余味舒适、烟气浓度大、燃烧性好等,能较好满足延边烟区烤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烤烟间作草木樨对烟叶养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烤烟与草木樨间作条件下对烟叶养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与单作相比较,间作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含氮量,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磷含量;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烟叶的含钾量,但烟叶的N、P、K含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烟叶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减产的同时提高了中上等烟的比例,显著减少下等烟比例,提高了烟叶产值,增加了经济收入;原烟的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及糖碱比分别提高了5.38、5.30和1.80个百分点,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0.11和0.86个百分点.间作能协调平衡原烟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和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豫中不同土壤质地烤烟烟叶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豫中烟区研究了4种典型质地土壤烤烟主栽品种NC89不同生育时期和调制后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砂土烟叶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在烤后烟叶样品中含量较高,其余几种色素降解程度均较大;砂壤土烟叶中大部分色素含量在烟株现蕾期至尚熟时下降较为缓慢,成熟采收时下降较为明显,在烤后烟叶中叶绿素、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残留较少,质体色素降解充分;壤土烟叶各种色素含量随生育期推进下降趋势均较明显,烤后烟叶样品中质体色素含量也较低,残留较少;黏土烟叶中各种色素含量在现蕾期至尚熟时含量开始下降,但在成熟采收时含量较高,色素降解程度低,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偏高。砂壤土和壤土植烟有利于烤烟香气前体物质的积累和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肥组合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以普通钾肥为对照,研究了缓释钾肥及其与普通钾肥、黄腐酸钾的配施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1(普通钾肥)和T2(缓释钾肥)均不利于降低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T2处理两种等级烟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均低于T1处理,而T3处理(普通钾肥+缓释钾肥)显著降低了两种等级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了中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却降低了上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T4处理(普通钾肥+缓释钾肥+黄腐酸钾)能降低两种等级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上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高于其他各处理,中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仅低于T3处理,此外上部和中部叶中分别有12种和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于其他各处理.故综合看,T4是最优的施钾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87’和‘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夜间温度升高对云南省高海拔不同烤烟品种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及常规化学成分、Cu、Zn、Fe、Mn含量和经济性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旨在探讨温度对烤烟理化特性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省烟区烤烟风格特色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温度处理:1夜间保温,每日18:00—次日6:00大棚封闭升温,试验期间大棚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6.7℃;2自然夜温(对照),试验期间夜间平均温度为15.5℃。研究结果表明:1)夜温升高使‘K326’和‘云烟87’上部叶长宽、下部叶叶长,‘K326’上部叶单叶重和平衡含水率、中部叶单叶重均显著增加;‘K326’中上部叶、‘云烟87’中下部叶叶片厚度以及‘K326’各部位、‘云烟87’上部位叶片含梗率均显著降低。2)‘K326’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总氮,‘云烟87’各部位叶总氮、钾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同时使‘K326’中上部叶烟碱和钾、下部叶总氮,‘云烟87’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及中部叶烟碱和下部叶总糖、还原糖均显著降低。3)‘K326’上部和下部烟叶Zn、Cu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Fe、Mn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云烟87’上部叶Zn、Cu、Fe、Mn含量较对照均显著提高。4)‘K326’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增加252.5 kg·hm-2、7 290元·hm-2、1.7元·kg-1、6.54%;‘云烟87’分别增加100.5 kg·hm-2、5 315元·hm-2、2.1元·kg-1、4.65%。综上所述,夜温升高可以显著改善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烤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产值产量显著增加,烟叶工业可用性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淹水处理后,烤烟中部叶石油醚提取物、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以及钾/氯低于对照,而总氮和氮/碱高于对照;其中总糖、烟碱含量降幅达到44.06%和48.52%,总氮含量升幅达到47.64%。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及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致香物质中以新植二烯降幅最大达到52.15%,4种致香物质种类中以苯丙氨酸类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到34.75%和31.90%。在各淹水处理中,以淹水5d对烤烟烟叶品质影响最大,说明成熟期淹水时间越长,对烟叶品质形成越不利。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植烟土壤理化特征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采集并分析了大理州12个植烟县(市)的土壤和烟叶样品.结果 表明:①大理州植烟土壤质地为重壤土,pH值和速效钾适宜,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水溶性氯和有效硼偏高,其中大理市速效钾偏低,漾濞水溶性氯偏高.②大理州烟叶总糖和糖碱比偏高,其他指标适宜.其...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和壳聚糖对烤烟生理特性及香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和壳聚糖对烤烟烟叶质体色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异以及对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氨基酸处理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脂氧合酶(LOX)活性较高,壳聚糖处理影响不显著;氨基酸处理的烟叶致香物质均比壳聚糖处理和CK高,尤其是对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影响显著,增幅分别达到20.9%、23.1%.壳聚糖对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有较大提高,增幅为17.6%.从整体上看,氨基酸处理调整了发育后期质体色素组分比例和相关酶类的活性,对烟叶香味品质的影响效果要好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温湿度发酵条件对宁乡晒黄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选取上部叶和中部叶,在4种温湿度发酵条件下发酵30d,利用气质联用法测定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测6类中性致香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赖百当类转化产物增加最多,其次为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转化产物、类西柏烷类转化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产物,新植二烯略有降低。不同温湿度发酵条件下,以中温高湿的发酵条件在20~24d中性致香物质增幅较大,而中温低湿或低温中湿条件下中性致香物质缓慢增加,拉长了发酵时间,高温中湿不利于生成致香物质的积累,同时内含物消耗较多。  相似文献   

15.
气象因子对高香气烤烟品种主要香味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气象因子对高香气烤烟品种主要香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对照,对高香气烤烟品种‘豫烟11号’在5个不同地点的主要香味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对2个品种的香味前体物质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豫烟11号’主要香味前体物质含量在每个地点均显著高于‘云烟87’。烟叶类胡萝卜素在低纬度地区的含量显著低于高纬度地区,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海拔降低、成熟期光照时数增加而逐渐增加,叶片腺毛分泌物整体上高纬度地区的含量显著高于低纬度地区,以河南卢氏的含量最高。2个品种的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受成熟期日照时数、旺长期平均气温等光温因素影响较大,而烟叶大田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长短对多酚类物质含量影响较大。2个品种的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腺毛分泌物含量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趋势有较大差异,‘豫烟11号’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受烟叶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影响较大,‘云烟87’则受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豫烟11号’烟叶腺毛分泌物含量受成熟期日照时数和旺长期平均气温等的影响较大,‘云烟87’则受伸根期平均气温、成熟期蒸发量和成熟期平均气温等的影响较大。高香气烤烟品种‘豫烟11号’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充分考虑成熟期日照时数和旺长期平均气温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贵州乌蒙烟区不同海拔烤烟碳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碳氮代谢受各种酶的活性影响,其在烟叶生长和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烟叶各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比例,对烟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云烟97为供试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海拔高度烤烟烟叶品质、 细胞超微结构和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来探讨海拔高度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乌蒙烟区优质烤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拍照并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细胞超微结构之间的差异; 利用磺胺比色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淀粉酶活性和蔗糖转化酶活性; 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常用方法进行。【结果】1)乌蒙烟区烤烟糖含量较高,烟碱、 总氮含量较为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 中海拔地区烟叶糖碱比, 氮碱比均大于高、 低海拔地区。2)从移栽后60天开始,中海拔地区烤烟淀粉粒数量和大小发生明显变化,淀粉粒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均明显优于同时期高、 低海拔地区。3)中海拔地区烤烟在移栽后30天至50天期间,蔗糖转化酶活性大于高海拔地区,蔗糖合成酶、 淀粉酶活性小于高海拔地区; 在移栽后70天左右中海拔地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蔗糖合成酶活性居中,并最终使中海拔地区糖含量高于高、 低海拔地区。在氮代谢方面,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较单一,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中海拔地区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不仅促进了烟叶的成熟落黄也使得中海拔地区总氮和烟碱含量低于高、 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烤烟生长过程中酶活性的相互协调使得该地区糖碱比、 氮碱比都优于高、 低海拔地区。【结论】海拔高度影响着乌蒙烟区烤烟碳氮代谢的水平; 与乌蒙烟区高海拔、 低海拔地区相比较,中海拔地区烟叶细胞发育更为合理,碳氮代谢协调性更好,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可作为乌蒙烟区特色烟叶种植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grey disorder in flue-cured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 leav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Eh and high available Fe content in the soi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ey tobacco and dead roots.Grey disorder leaves produced low quality lamina,which was low in N,nicotine,reduced sugar and K contents,In this study,soil available Mn and leaf Mn contents were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should not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occurrence of grey disorder in flue-cured tobacco.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对比了各部位不同成熟度鲜叶对初烤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大田成熟标准以上中部烟叶9~10成黄、主脉全白,下部烟叶4~5成黄、主脉开始变白为宜,可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提高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