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低、中、高三个不同补饲水平对边新藏繁殖母羊舍饲饲养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体重高、中水平与低水平组间差异(P<0.01)极显著,剪毛量高水平与低水平差异(P<0.05)显著。为48—50支纱半细毛羊新品种在低中山生态区舍饲饲养繁殖母羊的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中、高不同饲养水平对48~50支纱半细毛繁殖母羊在低、中山地区放牧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体重高与低差异显著(P<0.05),剪毛量高与低差异极显著(P<0.01),中与低差异(P<0.05)显著.为48~50支纱半细毛羊新品系在低、中山生态区放牧条件下繁殖母羊的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半细毛羊母春羔当年配种生产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当年出生母羔于当年10月龄时配种,16月龄第二次剪毛后其体重比同龄非当年配种母羊低(P〈0.01),产毛量,毛工均无显著差异(P〉0.05);羔羊断奶后,当年配种母羊生攻迅速22月龄体重,28月龄(第三次)剪毛后体重,毛量,毛长与对照组无差异,当年配种初产时产羔率与常规月龄配种无差异(P〉0.05),对子一代母羊早期增重有影响,但由于后天的补偿,到13月龄和26月龄,其体  相似文献   

4.
塑膜暖棚对繁殖母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冬季塑膜暖棚饲养繁殖母兔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用9 ̄10月龄新西兰繁殖母兔50只和公兔6只,均分为二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塑膜暖棚饲养,对照组在普通兔舒饲养。试验表明:试验验和对照组相比,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40日龄断乳窝重,仔兔成活率,经济效益受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中、高三种不同补饲水平对边新藏繁殖母羊不同生理阶段补饲的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体重、剪毛量、羔羊断奶体重等生产性能组间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对48-50支半细毛羊新品系在亚高山生态区放牧条件下繁殖母羊的饲养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源激素提高绵羊生母率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精前给供试母羊肌注不同剂量的外源激素20 ̄30、40 ̄50、60 ̄100μg。母羊的生母率分别为56.93%、60.36%、57.30%,平均生母率58.63%,比理论频率(1:1)与对照组高8.63 ̄7.53个百分点(P〈0.05),其中以40 ̄50μg组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忠和  浦勇 《中国养羊》1998,18(1):34-37
采取昼夜放牧与放牧补饲相结合两种饲养方法,对云南48—50支半细毛羊育成羊进行育肥试验和产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7月龄是育成羊增重高峰期,放牧组、补饲组该月平均日增重达到174.07g和201.02g;在150d(5~10月龄)育肥期中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8.67g和141.60g(P<0.01);10月龄体重分别达到42.25kg和44.74kg,胴体重分别为19.8kg和21.54kg(P<0.05),均达到国内上等羔羊肉胴体肥度分等标准。屠宰测定和肉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半细毛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羊肉品质高的优点。该试验还证明,在人工草地条件下,采用昼夜放牧方式可以达到育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纬度地区毛丝鼠繁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纬度地区饲养的毛丝鼠进行了繁殖规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线鼠全年都可繁殖,相对集中在3 ̄11月份;胎平均产仔1.92只;年产2胎母鼠占48.46%;1 ̄4岁龄母鼠在繁殖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配母鼠的繁殖率33.79%;仔鼠断奶活率92.3%,育成率81.3%。  相似文献   

9.
绒山羊选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选育后成年基础母羊和精选群母羊生产性能及产绒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其基础群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458.62、309.53g,比同龄同性别组群前分别提高12.59%和17.22%,差异均显著(P〈0.05);精选群公母羊分别产绒525g和444.91g,比同龄同性别羊选育前提高28.88%和68.32%,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将9~10月龄新西兰繁殖母兔50只和公兔6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塑膜暖棚饲养,对照组用普通兔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40日龄断奶窝重、仔兔成活率、经济效益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不同营养水平与饲养方式对商品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欧秀琼  郭宗义 《养猪》1995,(4):24-25
试验选择荣昌猪瘦肉型品系的最优杂交组合(杜×荣)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以高、中、低三种不同的营养水平及饲养方式进行饲养试验,20千克起试,90千克结束试验并屠宰书全国统一方法进行肉质测定。结果得出,不同的营养水平及饲养方式对配套系商品瘦肉猪的肉质有一定影响,其肉质优劣排序为低、中、高营养水平组。高营养水平组的肉色显著低于中营养水平组(P<0.05),但与低营养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PH值和失水率均为低营养水平组优于中营养水平组,中营养水平组优于高营养水平组,但未达显著水准(P>0.05);贮存损失高营养水平组显著高于中营养水平组及低营养水平组(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熟肉率、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粗脂肪含量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营养水平加自由采食,有使肉质变劣的趋势;而采用精料与青料搭配及限制饲养对肉质具有有益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900只,随机人灵9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以研究光照制度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增重:光照制度和公母的分解方式对日增重分别有显著影响(P〈0.05)和极显著影响(P〈0.01),间歇光照组显著优于渐增光照组(P〈0.05),连续光照组与间歇光照组,渐增光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光照组与歇光照组、渐增光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公鸭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母鸭组和公母混群组(P〈0.01),母鸭组与公母混群组差异显著(P〈0.05)。(2)死亡率,光照制度及公母的分群方式对肉鸭的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料转化率;光照制度及公母的分群方式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均无显  相似文献   

13.
邓凯东  Warr.BE 《中国养羊》1998,18(4):14-15
在相同补饲条件下,与冬季草场常规放牧的新疆细毛羊生产母羊相比,舍饲可有效维持母羊在产羔前的体重(P<005),但在冬季其他时期内,舍饲和穿衣对母羊的体重、净毛线性生长速度、净毛生长率、纤维直径和羔羊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母猪输精前令其嗅闻公猪尿液2 ̄3min,然后再将输精管插入阴道内,来回抽动刺激阴道壁及子宫颈2 ̄3min后再注入精液,试验结果,情期受胎率比对照组提高16.7%,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窝产仔数比对照组多产2.11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绵羊受胎率的研究——同期发情试验(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临床健康繁殖适龄母羊共118只(海西62只,海南56只),其5d内的同期发情率达79.69%(海西79.03,海南80.35%),10d内的发情率达94.26%(海西90.32%,海南98.21%),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情期受胎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种不同补饲方法对放牧条件下绵羊育成母羊进行了不同补饲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对体重、体尺、剪毛量等性状,组间差异(P〉0.05)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长期牦牛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1.5岁生长牦牛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含CP6.71%,10.14%,13.43%的日粮,用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氮代谢。结果表明: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为54.06g,193.67g,247.47g,其中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应的尿氮(UN)排出(g/d·W ̄(0.052))分别为0.562,1.291,1.762,其中Ⅱ、Ⅲ与Ⅰ差异极显著(P<0.01),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在氮沉积(NR)、采食氮利用效率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牦牛的维持需要量RDCPm=6.093W ̄(0.52),增重需要量RDCPg=(1.1548/△W+0.0509/W ̄(0.52)) ̄(-1)。得出的三个回归方程均呈强直线相关(P<0.01):1.UN与进食氮(NI)的回归方程UN(g/d)=-0.11W ̄(0.52)+0.4732NI(n=9,r=0.928)2.粪氮(FN)与干物质进食量(DMI)及NI的回归方程FN(g/d)=-0.7510(1+0.8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率对混播草地牧草与羔羊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种放牧率对混播草地牧草和羔羊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牧草产量、叶面积指数明显下降(P<0.05)并使茎叶比显著减少(P<0.05)。放牧率的增大,羔羊个体生产速度显著降低(P<0.01),单位面积的畜产品产量依次为中组>低组>高组。并得出羔羊生长量与放牧强度及采食牧草干物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同时放牧率影响肉的品质,放牧率不同,草地系统生物学转化效率中组比低、高组高,且草地生产能力最大。由此得出,混播草地以中等放牧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选择安徽省保健种公牛站所饲养荷斯坦种公牛中的三个品系(德系、系、日系)共5头,按常规方法采集精液,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德系公牛精液的东后活力极显著高于日系(P〈0.01);德系公牛的原精密度高于美系和纱,但三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顶体完整率,美系显著高于德系,德系极显著高于纱;畸形率,日系与德系均极显著高于美系(P〈0.01),但日系与德系无显著差异;采精量,日系极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并于20 kg、35 kg、50 kg、80 kg、100 kg时进行屠宰,测定了不同性别长×荣二元杂交猪肌肉中的胶原蛋白含量随体重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肌肉中的胶原蛋白含量随体重的增加呈对数函数变化(y=0.0489 lnx+0.0428,R2=0.8425),20~35 kg阶段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升高幅度最大,达32.2 %,35 kg后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变化不大(P > 0.05) ;营养水平对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 ;公猪50 kg以前高于母猪(P > 0.05),50 kg后公母间差异很小(P >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